第421章 适合的岗位
“我随便选?”
“你先说说?”
“怎么不得弄个主任当当。”叶文浩也知道自己提的要求有些名不符实,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哪方面的主任?”叶宁再次问道。
这一问倒是把叶文浩给问懵了,他哪里知道都有哪方面的主任啊,叶宁说几个让他选还差不多。
“怎么不说话了?不知道厂里都有哪些职位?”叶宁反问道。
“嗯!”叶文浩急着点头,他这姐姐真是太了解他了。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主任是因为你的各项业务没有一项是突出的,不知道厂子里都有什么职位说明你对厂子的业务不了解,这种情况之下给你个主任当当你觉得你能做好吗?”叶宁问道,对他少有的严肃认真。
听到这话叶文浩的脑袋垂了下去,不可否认叶宁说的是事实。
就在刚刚他还想跟朋友炫耀,但这一刻叶宁的话如一盆凉水将他浇醒。
他见过叶宁为了这件事奔波的模样,也见过她为了筹钱着急失落的模样。
他跟着她走了很多路,见了很多人,但他这个角色可有可无,换成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的。
“我让陆安然做人事是因为她认识厂子的大多数人,而且那天她能将人准时带到徐天华的楼下说明他是有些号召力的。”
“至于姚广亮,作为之前的厂长他熟悉厂子的各项业务,而且人品也没的说,只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有很多无奈罢了。”
“我让嫂子当服装车间的主任,是因为她原本就精通制衣,之前也统筹协调过冬装的生产,至于其他员工,她们会制衣的技艺,自然要当师傅带一下不会的人。”
叶宁说了很多,但其实也是想告诉叶文浩做得每个决定都是有依据的,不会凭空给人过高的职位,都是任人唯贤。
但看到叶文浩紧握的双拳,她知道自己的话说的有些重了。
不过她这样也是有几分故意的成分,做销售就得憋着一股子劲,没有这种想证明自己可以的劲头若是碰壁多了就容易有挫败感,挫败感多了,就容易放弃。
“姐,你觉得我适合什么职位?”半晌紧咬着嘴唇的叶文浩忽然开口问道。
既然叶宁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应该也能看到他的。
“销售,业务!”叶宁开口道。
“销售是很苦的,也是比较磨炼人的意志的,要不断面临拒绝而不气馁,要多尝试,多动脑,多拜访才可能会成功,但这个职位做好了也是工厂所有职位中挣钱最多的,到时候会有高提成。”叶宁说道。
“好,那我就从销售做起。”叶文浩眼里含泪,似是受了委屈,但说这句话的时候眼中却充满坚毅。
“销售部门暂时不设经理,到时候谁的销售能力强谁就是销售经理。”
“刚开始或许难点,等手上积累的客户多了,就会越来越轻松。”叶宁说道。
“嗯!”叶文浩点头。
他是男人,才不要一直做活在别人羽翼下的幼雏,他要做展翅翱翔的雄鹰,以后叶宁遇到难处也能帮上忙的弟弟。
“不要有太多压力,前期我带着你跑市场。”
叶宁讲究软硬兼施,临进门摸了一下叶文浩的脑袋,说话的口气倒是轻松。
叶文浩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许,随后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跟着三姐绝对是成长最快的。
县城小区里,林默山从外面匆匆回来。
他也不知道当初让林婉辞去工作,将她困在家中是对是错。
那个时候她天天想往外跑,他跟柳玉兰便一直拦着,后来她不挣扎了,他们也就不管了,但这丫头窝在家里却好似认命一般,整个人精气神也没有了。
可是他们也是为了她好,她才十八,跟那来路不明的小伙子混在一起,将来还怎么找个好人家。
他的控制欲得到了满足,但林婉和她们的关系的好像比之前更差了些。
他记得当初她想去服装店工作,那个时候他也说好了要给她找一份服装厂的工作。
正好他从朋友那听说纺织厂年后增加服装业务,到时候可能也会面临一部分招工,初八开业,倒是可以让林婉去试试。
柳玉兰做好饭,一家三口坐在桌前,各自吃着各自的,却都一言不发。
“听说今年纺织厂那边会发生一些变动,可能会加上服装,你若是对服装感兴趣我可以让你徐叔叔给你安排一份工作。”饭吃到一般林默山悠悠开口。
自己的亲闺女他先低个头也是无所谓的。
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挺老子的,但冷战了这么久他终于还是妥协了。
“不用了!”林婉饭吃到一半,放下筷子,起身朝卧室走去。
她最讨厌他们自以为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可是躺在床上她不自觉的回想起今天林默山说的话。
纺织厂今年要添加服装业务,其实去那里倒也不是不可以。
当初从供销社辞职是因为供销社的环境她不喜欢,后来她去过叶宁的店里,店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当初叶宁刚开业需要人的时候她没去,之后便更不好意思过去了。
辞职后的这段时间她就窝在家中,哪里都不曾去过。
当林默山说起纺织厂的工作时,她条件发射的拒绝,但内心却不由的泛起一丝波澜。
她看向窗外,心中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她要去试试,但是不是让林默山安排,而是自己去面试。
她又不差,就不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拿不下一份工作,若是林默山出面,他只会觉得他是离了他不行的花瓶。
她永远都要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拿下纺织厂叶宁的一大心事终于了却了,但发现要做得事反倒是更多了。
把哪个厂房改成制衣车间,缝纫机等一些生产设备的采购都是问题,除了花钱,去哪找更是一个大问题,不用票的话还好,若是用缝纫机票那可真是有钱都不能使鬼推磨了。
想当年弄那一张缝纫机票都那么难,新车间至少也得搞上三十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