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府衙状告
张锦玥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这波谣言是邱清泉和张锦绣传出来的,现在舆论反转,张锦绣要是知道了怕是要哭晕在厕所里。
张锦玥猜得没错,张锦绣这会儿正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伤心得想哭,她还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大闺女,在那些人的嘴里却如此不堪,好像已经试了清白、委身于人一样。
张锦绣这波可算是尝到世人对于女子清白的苛刻了,关键是她还没法替自己解释,难道要到处嚷嚷她清白还在吗?
张锦玥可真狠啊,用一个艳色故事就抵消了她和邱清泉在县令大人那边做的所有努力!
之前也是因为张锦玥一句嘴贱,她和邱郎的感情不能公开,不然岂不是坐实了他们早就勾搭上了?那她和邱郎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好不容易想了个办法,请县令大人做主洗刷自己的污名,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又被张锦玥破坏了!
张锦玥这个贱人怎么不去死呢!张锦绣恶毒的想,她决定去镇上找邱清泉商量一下这件事情,清泉将来可是要入主内阁的人,肯定会有办法。
想要邱清泉,张锦绣脸上又开始甜蜜起来,这段时间她和清泉已经敞开了心扉,她知道了清泉是爱她的,甚至隐隐有些庆幸,自己把他从张锦玥手里抢了过来。
府衙里,县令大人亲自坐簿公堂,张锦玥和邱清泉站在下首,府衙外围了一圈又一圈看热闹的百姓。
“堂下何人,所谓何事?”县令大人一拍惊堂木,声音威严。
邱清泉拱手,“在下邱清泉,乃是鹤林书院的学子,今日要状告前未婚妻张锦玥污蔑我的名声。”
张锦玥跪下行礼:“民女张锦玥,今日要状告邱清泉公然在县令大人面前污蔑我的名声”
有点意思,两个人相互状告对方?
“你们且将事实如实道来。”
两个人两个说法,围观群众有些茫然,这到底是谁说的才是真的?
“还请县令大人明鉴,学子说的句句属实,学子愿意愿意拿读书人的名声发誓,如有欺瞒,天打雷劈!”
这誓发得挺狠,众人不由得往邱清泉这边偏了偏,看这一脸委屈的样子,估计说的是实话。
张锦玥嗤笑一声,说道:“读书人的名声值钱,你邱清泉的名声可不值钱!在县令大人面前都是通篇谎话,满口谎言!”
“你,粗鄙至极!古人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古人诚不欺我!”邱清泉气愤道。
“哦?你不也是女子养的吗?没有你娘哪来的你?”张锦玥闲闲道。
“你—”邱清泉还想再辩,被县令大人打断了,“这些无关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既然要本官作证,那便拿出证据来吧。”
邱清泉眼珠子一转,率先开口:“县令大人,此事张锦绣姑娘也是受害者,我申请请张锦绣姑娘来陈情。”
县令大人沉思了一下,说“准了。”
然后示意左右去请人,张锦玥见状说道:“县令大人,顾云城也是当事人,我申请把他请过来。”
县令大人看向作用,点了点头,左右领命而去。
不多时,刚刚出去的官差带着张锦绣和顾云城回来了,后面还跟着几个看热闹的村民。
张锦绣上前几步站到邱清泉身边,顾云城看了一眼,站到了右边。
县令扫了一眼堂下的四人,重复了一下刚刚的流程,问了姓名、籍贯等信息后就步入正题。
说到张锦绣时,他还特地看了一眼,之前善兰眼眶红红的回家,说是一个叫张锦绣的姐姐帮了她,就是眼前这个姑娘?
“我今天传唤你们过来,概因堂下两人彼此互告,你们身为当事人,找你们了解一下情况。”县令道:“这两天镇上的谣言你们可听说了?”
张锦绣犹豫着点点头,她才刚出村子打算来找邱清泉,没想到就被官差带过来了,不巧的是还被村里的人看到了,有几个爱看热闹的还跟过来。
顾云城摇摇头,他这几天都在山上,并没有关注什么谣言。
“好了,现在人也到齐了,我们就正式开始升堂。首先,因为邱清泉和张锦玥互为原告和被告,所以请你们陈述自己的状告内容。”
县令说完开场白,邱清泉和张锦玥依次开口,基本上就是把两边的谣言说了一遍,然后痛斥对方造谣损害自己的名声。
张锦玥率先先发制人:“启禀县令大人,民女有事禀告,是关于邱清泉编造的故事的漏洞,相与当事人探讨一二。”
“准了。”县令额首,示意张锦玥可以开始说了。
“首先第一问,你跟县令大人说,是因为我和顾云城有私情,所以你们双双退婚,可有此事?”张锦玥看向县令大人,县令微微额首,表示事实属实。
当时县令在场,邱清泉抵赖不了,索性承认了,“是。”
“县令大人,邱清泉造谣我和顾云城有私情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我们两家退婚最初是由邱家老太太提出来的,理由是我清白已失。”张锦玥道。
“这事本来就是你与顾云城有私情在先,邱家才会与你退婚的。”张锦绣道。
张锦玥嗤笑一声,朝县令大人道:“大人,这事的起因是张锦绣邀我上山,然后把我推了下去,我掉到了合理被顾云城所救,然后邱家人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说‘我清白已失’要退婚。”
张锦绣连忙为自己狡辩:“县令大人,您不是杏花村的人,想必不知道,张锦玥谎话连篇,在村里名声很差的。她刚刚说的话都是骗人的,我没有推她,是她自己没站稳掉下去了。至于说她和顾云城有私情,那也不是造谣,是有人看见的。”
张锦绣尽力抹黑张锦玥,她想得很好,如果张锦玥是个风评不好的人,那么她的话也就不足以取信了。
以前在村子里她也是这么做的,百试百灵,所以她现在也直接把这一套用到了县令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