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不替女儿出气,我枉为人父
李达阴狠一笑,“你说的没错,我就是要用那些粮食演出大戏,不弄死那村姑替瑶儿出气,我枉为人父。”
郑三满眼错愕,“老爷,这件事可不那么容易办到,虽说那些发霉的粮食能掺进好粮食里卖出去,就算百姓吃出来也没人敢来闹事,但要是给灾民吃,这要查出来,那可是大罪啊!”
“废话,要是粮食不发霉,我能有办法治她的罪吗!”
李达气的反手就抽他一个大耳篓子,愤愤道,
“你能不能动动脑子,朝廷粮仓里的粮食毕竟是有限的,大部分的粮食可都是从民间收购,你就不会想点办法把那些粮食以次充好卖给朝廷啊!”
听他这样一说,郑三茅塞顿开,连忙溜须拍马,
“高,这招虽不见血,可一招致命,打他们个猝不及防,老爷,你这招够狠,够稳,够准,真是打蛇打七寸啊!
大庆朝一直崇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要是发现赈灾救民的粮食都发了霉,任你是什么皇亲国戚,通通都得脑袋搬家给咔嚓喽......”
“哼,这会儿你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老爷放心,小的知道该怎么做了。”
郑三说完又皱起了眉头,
“这主意倒是不错,可要是顾王爷不接受设厂施粥的美差,那咱们不就白高兴一场了。”
李达刚还满脸得意,听他这样一说,顿时一愣,
“你说的也对,我只顾自己高兴,忘记这码事了,要是明天早朝,顾青林当场拒绝,那这事可就不好办了。”
他说完烦躁地站起身,嘴里喃喃道,
“不行,这事我不能等到明天早朝,现在我必须进宫一趟,郑三,快去备轿。”
“好好,老爷稍等,小的这就去准备。”
李达穿戴好官服,急匆匆朝皇宫走去......
皇宫里。
明德皇帝端坐桌案旁,蹙眉凝思......
现在安州、临泉、桂水、静江等几十个州县,均向朝廷上报灾情。
京都已经涌入大量灾民,还没得到妥善处置。
苟日国又在暗中蠢蠢欲动,真是内忧外患,令他感到头疼不已。
这时,连公公走了进来,轻声道,“启禀皇上,李尚书说有事觐见。”
“让他进来吧!”
“是。”
片刻,李达进屋跪地参拜,“叩见皇上。”
“什么事,起来回话。”
李达站起身,一脸恭敬,“皇上,灾民大量涌入京都,臣想到了应对之策。”
闻言,明德眼睛悠然一亮,“朕正在为此事烦心,李爱卿速速说来。”
“皇上,当务之急就是打开国库,开仓放粮施粥,让城中灾民们都能在指定的地点喝到热气腾腾的米粥。”
明德把脸一沉,“这还用你说吗,问题是国库存粮不多,你们这些臣子推三阻四谁也不愿意担当此任。”
“老臣愿意替皇上分忧解难。”
“如此甚好,来啊,给李尚书看坐。”
明德大喜,“李爱卿,既然你愿意替朕排忧解难,朕立即拨款一百万两银子,你赶紧各地调集粮食,救济灾民。”
李达摇头拒绝,“皇上别急,此事交给老臣万万不可。”
明德脸上带了一丝怒火,“此话怎讲?”
“皇上,有人比我更合适这个差事,那就是顾王爷,他的王妃乃是经商之人,头脑异常灵活,她凭一己之力修通德州到平州城的商道,还有自己商队,此事交给他负责,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此事朕也略有耳闻,可她毕竟是一个女子,怎能堪当此任。”
“皇上有所不知,此女心地善良,为人仗义,前几天还深入灾民据点,给灾民治病送吃的呢。”
明德眉头舒展,“好,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那此事就交给顾青林吧!
来啊,传朕口谕,立即拨银一百万两,由顾青林负责京都灾民,如饿死一人,唯他是问。”
“是,奴才这就去。”连公公领命退了下去。
顾王府,
丁甜甜和顾青林刚吃过晚饭,就见安明来报,
“启禀王爷,连公公求见。”
顾青林一愣,“他怎么来了?请他进来吧。”
“遵命王爷。”安明退去。
丁甜甜不解,忙问道,“青林哥,谁是连公公?”
“他是皇上贴身的太监,估计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不会是要连夜招你进宫吧!”
说话间,安明带着一个手拿拂尘的太监走了进来,看到顾青林忙躬身施礼,
“顾王爷,奴才给您请安了。”
“连公公不必多礼,快快落座。”
“多谢顾王爷,那奴才可就不和您客气了。”
连公公刚说完,眼神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丁甜甜身上,一脸惊讶,
“这位不用说肯定是顾王妃了,真是貌美如花,顾王爷可没少在皇上面前夸奖你,奴才参见王妃。”
顾青林一怔,自己何时说过这话,真是谎话连篇,他淡淡道,
“连公公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多谢王妃。”
顾青林直接开门见山,“连公公,这么晚来王府是皇上有什么要紧事吗?”
“顾王爷厉害,真是一猜一个准,奴才就是来传达皇上口谕的。”
“皇上有啥要事,竟劳烦公公深夜通禀。”
连公公摇头一笑,“不是啥军机要事,顾王爷不用那么紧张,这可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非你莫属啊!”
顾青林就烦这虚头巴脑的一套,但不好表现出来,“连公公请明示。”
“朝中这两天不都在商议有关难民的事吗,皇上急的是焦头烂额,他知道京都难民越来越多,要是得不到快速的救助,会有很多人饿死,弄不好就会发生大面积瘟疫。
为了防止赈灾粮款被有些人中饱私囊,皇上思来想去,觉得如此重任唯有王爷你能胜任。
这不,就命奴才来传口谕,调拨纹银一百万两,让您明日就在京都各个据点搭建凉棚,施粥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