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煤炉子与模具
刘博源再次来到热闹的城北集市,这次没有抱着闲逛的心思,而是在询问了几位路人之后,直接寻到了吴铁匠的铁匠铺。
刘博源还未走进铁匠铺内,里面就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走进铺内,温度顿时提高许多,就像突然来到夏天一样。
铺内的面积不大,一眼尽收,中间摆放着一个砧台,砧台后面是一个热浪滚滚的火炉,旁边还有连通着一个推拉式风箱。
一位身材佝偻的老者正左手拿着铁钳,右手持小锤,另一旁一个赤膊上身的铁塔般的年轻汉子抡着大锤,很有节奏地锤打着铁砧子上的铁器。
一大一小,一锤一点,随着他们的敲打,铁砧子上的铁器慢慢成了一个锄头的样式。
等到把铁器锤打的固定样式之后,老者用铁钳夹起锄头,放进了铁砧子旁边盛满了水的木桶里。
随着铁器的浸入,“咝”的一声,一阵白雾倏然飘起,隐隐约约的遮住了老者那满头的汗水和满意的笑容。
淬火完成,一件铁器就这样打造完成了。
刘博源赶紧上前,向着老者问道:“请问您老就是吴师傅吗?”
老者放下手中活计,打量了一眼刘博源,声音有些粗哑地说道:“老汉我就是,小兄弟要打造什么铁器,直接同我儿全复讲就行。”说完,又坐在了灶膛前推拉起风箱。
一旁铁塔般的年轻汉子开口问道:“这位客官,你这需要打造什么铁器,可以同我说就行,不是我自夸,以我爹和我的手艺,在整个威武堡绝对是最好的,就连千户大人都找过我爹打造兵器。”
看着面前有些自卖自夸的吴全复,刘博源心中暗自好笑,他还从未见过这般能吹嘘自己手艺的人,看着长得这般雄壮,没想到嘴皮子也这么能说。
不再继续听着吴全复的吹嘘,刘博源打断了话语,直接把自己想要打造的蜂窝煤模具和煤炉子的样式说出来,并且还略描出来样子。
吴全复听得仔细,最后才拍着结实的胸膛说,保证在明日打造完成。
刘博源听后大喜,留下了定钱,约好明日过来,就离开了铁匠铺。
城北集市。
由于此时已是上午时分,街上的小商小贩已经少了一些。
刘博源寻到羊肉档子,买了两斤羊肉,又到米面铺买了二斗(一斗大概19斤)的白面,花费大约一两银子。
其实若按照万历时期的物价,这些米面和肉食,最多也就五百文钱。
但是自从崇祯初年起,陕西灾荒不断,导致田地里颗粒无收,朝廷又未能及时赈济灾民。无奈之下百姓们只能纷纷揭竿而起,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如此局势下,陕西各地的物价也是不断高涨,再加上一些不良商人与官府勾结,肆意抬价,低价收购高价卖出,百姓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受不了,逃亡的、做盗匪的比比皆是。
就这样,没人种田,没有收成,又揭竿起义,四处劫掠,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社会。
当刘博源提着羊肉,扛着白面袋回家,路上偶尔遇见几个熟识之人,他们都主动的亲切打招呼,然后用着嘴馋的目光盯着白面与羊肉。
“大牛,大牛!”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刘博源转头,只见刘三更和李大勇二人正结伴行来。
“你们二人这是去哪?”待到二人走近,刘博源问道。
“我们刚下哨,正准备回家呢!”李大勇回道。
“大牛,你怎么买羊肉了?”刘三更的注意力明显在盯着刘博源手中的羊肉。
“呵呵,不止呢,还有这袋白面呢。”刘博源抖了抖肩上的白面袋。
“你俩来的正巧,走,一起去我家,我请你们吃羊肉饺子。”
“羊肉饺子!”刘三更惊呼。
回忆起他上一次吃羊肉饺子,还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那咱们走吧!这白面我来帮你扛。”刘三更急忙双手接过刘博源肩上的白面,大步迈开。对于能吃到羊肉饺子,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
“娘,我回来了!”
刘博源三人回到家中,罗氏已经在厨房烧起水。
“婶儿好!”
“婶儿好!”
刘三更和李大勇连忙上前给罗氏问好。
“源儿,先把东西放到厨房。”罗氏忙道。
“三更,大勇,你们先去里屋歇会,婶儿给你们做羊肉饺子。”罗氏安排道。
“婶儿,我们不用歇,我来给您帮忙。”刘三更说道。
“我来帮您劈柴。”李大勇也附和道。
随后众人在一片忙碌中,时近晌午,香味扑鼻的羊肉饺子才新鲜出锅,配上蘸料与大蒜,三人吃的那是一个肠肥肚圆。
......
翌日。
刘博源早早地从床上爬起,简单的洗漱用餐过后,便急匆匆的出门而去。
城北铁匠铺。
刘博源盯着摆在面前的煤炉子与蜂窝煤模具,两眼止不住放出光彩。
吴铁匠果然名不虚传,打造出来的实物与自己记忆中的相差无几,刘博源暗暗赞道。
“客官,你看,打造的可否满意?”吴全复在一旁问道。
“嗯,吴师傅的手艺果然厉害。”刘博源夸赞道。
“那是自然,我爹以前可是在镇城打造过火铳和大炮的,当然了,我的手艺也不差。”吴全复一脸自豪,还不忘自夸自己。
“哦?你爹还会打造火铳和大炮?”刘博源惊讶道。
“这还有假,我爹当时在镇城.......”
正当吴全复继续往下说时,吴铁匠出声打断了话语:“全复,还不快过来帮忙。”
“爹,等会儿,还没收钱呢!”
“客官,承蒙惠顾,一百文钱。”吴全复笑呵呵道。
刘博源从怀中掏出一小块碎银递了过去,吴全复见状连忙接过,随后从钱柜上拿出一杆戥子,把碎银放在上面。
刘博源好奇地看着这杆戥子,在前世的时候,他从未见过这等称量工具。
只见吴全复小心翼翼地称完重量,又拿出一把小剪子,剪下一小块边角,看了看边角的成色,这才点点头。
“吴小师傅,这是什么秤?”刘博源指着戥子问道。
“这是戥子啊!你不会连这个都不认识吧?”吴全复笑问道。
刘博源尴尬的笑了笑,转移话题道:“这银两可够?”
“够了,您这银子成色很足。”吴全复点头道。
“我还的找您零呢!”
这话让刘博源十分纳闷,他不禁问道:“这要找我多少?”
“按您这银子成色,这一两银子可兑换铜钱一千二百文,您这碎银有一钱了,还得找你二十文。”吴全复道。
刘博源接过找零的二十文钱,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更加广阔的财源之道。
既然银子还得看成色,那我何不自己......
铸钱。
自己铸造钱币。
不过,这个大胆的想法在刘博源脑海中停留了一会,便被他否决了。
朝廷为什么要垄断铸币权,那是因为铸造钱币可是有着巨大的利润,且在大明律中,私铸钱币,那是要抄家斩首的。
以现在刘博源小胳膊小腿的实力,可不敢与朝廷对抗。
抛去这个不太实际的想法,刘博源扛起煤炉子与蜂窝煤模具,走出铁匠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