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一章 借船出海

  王虹锋在通气会上开门见山地说道:“大概的情况大家也应该清楚了,世界五百强、韩国排名第二的大集团大宙集团与著名华商、墨西哥唐家的唐盛集团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投资两个亿美元,在海州地区新建一座设计年生产能力达到一百万吨的现代化造船厂,该工厂的投资规模将会超过华远川崎,在我省形成又一新的船舶工业基地。”
  “海州地区拥有全省唯一的深水良港,是全国三纵三横中一横的陆桥铁路的东桥头堡,也是全国最早开放的十几个沿海城市之一,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海州地区形成现代化的船舶工业生产制造能力,对于我省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船舶制造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海州地区的临港产业发展、提升海-优-优-小-说-更-新-最-快x州地区港的地位、提升海州地区对海州地区湾地区和陆桥经济带的辐射影响与向心力,都有巨大的作用。”
  “海州地区与通城是我们省沿海的两颗明珠,他们一南一北,分别与徐城、凤湖相互辉映,构成我省经济发展的大框架,并引领全省经济的发展。”
  王虹锋说道:“这是涉及到全省经济发展的大事,因此省里面与海州地区方面要积极协调推动,力争让项目早日落地,让项目对当地和周边产业的带动作用早日形成……”
  大宙重工与唐盛集团的合资项目涉及投资三亿美金,直接利用外资两个亿,但是让省里高度重视的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投资,而是海州地区一直以来的特殊地位。
  海州地区作为最早开放的十个沿海城市之一,又是中央确定的陆桥经济带的桥头堡。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州地区连接齐鲁、江北两省,向西通过陆桥铁路连通整个中西部地区。海上向北可以联结北海经济圈,直达燕津和东北;向南就是大江经济带,向东则是日韩,可以说海州地区是一个连接南北东西的重要节点,地缘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无论在哪一次全国的经济规划中,海州地区都没有被落下。但是海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又配不上他的这种地位,虽然作为集装箱大港,海州地区港也能够排进全国前十,但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始终不温不火,如果算港口总的吞吐量,甚至还不如以散货和江港为主的通城港。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与海州地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海州地区地处江北与齐鲁省的接壤处,说得好听点是两省交汇的要地,不好听一点就是边缘了。江北省的发展中心在南部,对北部的投入有限。而齐鲁省在发展的时候又会重点照顾本地城市,甚至不希望省内的资源外流。
  紧邻海州地区的吕州能够后来居上,短短时间内就在港口吞吐量与gdp总量上超过海州地区,就与齐鲁省的重点支持有很大的关系。齐鲁南部煤炭储量丰富,原本可以修一条支线连接陆桥线,直接从海州地区港输出,但是齐鲁从本省的利益考虑,力主从当时基础条件还很简陋的吕州出海,呂州港发展起来以后,每年输出的煤炭就高达一千万吨,输入的铁矿石高达上亿吨,仅此一项就甩开了缺少大宗项目支持的海州地区港。
  当然,吕州港能够发展起来,也与其独有的港口条件有关,与海州地区本身的发展不够有力有关,但如果抛开两省隔阂的话,海州地区本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正是因为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使得海州地区并没有获得规划中的地位所应该获得的支持,省里面也有省里的苦衷,毕竟江北省在全国的省份当中,排名并不靠前,在沿海几个省份里面,实力相对弱小,省里的资源有限,肯定要优先考虑基础条件更好的凤湖、徐城和通城等地,海州地区是有一些十分优越的条件,但是要将这些条件转变成实力,则需要巨大的投入,省里也感到力不从心。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除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央和省里在对海州地区的投入上有所欠缺,但是在政策支持上向来慷慨,海州地区总是能够最先享受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在各种规划上面又被重点提及,但是海州地区却总是不能够将这些照顾变成发展的助力,自己不争气,省里面当然也没有办法。
  现在海州地区虽然只是引进了一个投资三十亿左右的造船厂,这个项目放到琴岛、沪城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江北省、对海州地区来说意义却很重大。就算是在造船业实力比较雄厚的通城,华远川崎也将通城造船业提高了一个层次,唐氏和大宙的合资项目,也必然会带来海州地区市造船产业的大发展。
  海州地区的基础虽然差,但是潜力却很巨大。海州地区的想象空间甚至比通城还要大,通城发展得再好,也只能作为沪城侧翼的一个卫星城市,海州地区发展好了,却可能成为淮海湾,乃至陆桥经济带的领头羊,这对于任何一个江北省的领导来说,都可能是一份非常显眼的政绩。
  更重要的是,中央对海州地区一直寄予厚望,以前囿于各种限制,海州地区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现在海州地区有这么好的机会,如果江北省没有动作的话,也没有办法向上面交代。但如果顺势做出推动海州地区发展的决定,则会得到中央的肯定与支持。
  所以就算是上任以后就提出要重点打造通城经济的省长洪锡铭也没有多少犹豫,就做出支持海州地区项目的决定,并提出让省船舶公司参与合资项目的决定。
  与一般先讨论或者先汇报,然后再由领导拍板或者总结的会议不同,这一次碰头会上,省委书记王虹锋上来就为这个项目定了调子,接着洪锡铭也说道:“刚刚王书记已经强调了这个合资项目对海州地区、对江北省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州地区一直被中央寄予了引领黄淮海与路桥沿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期望,但是过去海州地区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这一次的合资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希望海州地区一定要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将这个项目做好,省里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全力支持、通力合作。”
  洪锡铭说道:“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落实合资项目的内资投资方,根据合资方的协议,合资船厂除了两亿美元外资,还要相应配套十亿人民币的内资,省里的意思是,海州地区争取解决掉其中的一半,另外省里支持省船舶公司舶工业总公司吃下另外一半,省船舶公司作为全省自主船厂的领头羊,有责任有义务支持海州地区造船工业的发展,具体方案,由徐省长牵头负责,省计委、经贸委、工业厅、交通厅、省船舶公司舶总公司,与海州地区市有关方面进行协商,尽快敲定具体方案。”
  洪锡铭的发言结束以后,常务副省长徐盛教说道:“刚刚王书记和洪省长的意思很明确,现在让我牵头这一块的具体工作,我也感到压力很大。不过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都要有压力,这个压力就是从中央到省里、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海州地区经济发展的期盼,希望大家都能够和我一样,变压力为动力,将这件事做成、做好。”
  “在开这个会之前,我已经与部分同志交流了对项目的看法,总的来说,大家对这个项目的意见是一致的,都觉得这是海州地区,同时也是江北的一次大好机会。省船舶公司对参与合资项目、参与海州地区船舶工业的建设积极性很高,海州地区也欢迎省船舶公司的到来,希望能够与省船舶公司一起,实现海州地区船舶工业的振兴。”
  徐盛教说道:“在与海州地区同志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海州地区船舶工业发展的思路非常清晰,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以我为主。这也是我们国家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目的,所以海州地区的同志提出,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放在合资项目上,而是要将海州地区船舶工业的发展一并考虑进去,我认为这种提法也是有道理。”
  “目前来说,省里是希望让省船舶公司公司参与进去,现在大家都在这里,海州地区市和省船舶公司你们都谈一谈看法,谈一谈你们是怎么想的,能不能完成好这个任务,有哪些困难和要求,都可以谈一谈。”
  几位省领导定了调子以后,海州地区的薛绍华、陈玉清,以及省船舶公司公司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任伟峰、总经理陈义斌先后发言,大家发言的内容都比较积极,就算是“铁娘子”陈玉清的发言也对省船舶公司公司的加入表示了欢迎,当然该提的条件也一个没有拉下。
  省船舶公司公司的回应也比较积极,不管是参与合资项目,还是参与海州地区船舶生产基地的建设,都十分符合省船舶公司公司的期望,在大方向上,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并没有根本的矛盾。
  看到这个情况,王虹锋和洪锡铭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先起身离开,将会议交给徐盛教主持,正式进入细节的协商环节。
  一旦涉及到细节内容,刚才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睦氛围立刻变得荡然无存,在合资项目的投资上,双方的分歧并不大,双方各承担五个亿的投资,具体还要和大宙重工和唐盛集团方面进行磋商。
  不过海州地区方面将合资项目的投资与省船舶公司对海州地区船舶的支持进行了绑定,也就是说省船舶公司想要投资合资项目的话,就一定要在支持海州地区船舶方面做到让海州地区方面满意。海州地区提出的要求包括人员、设备、资金、市场等几乎是全方位的支持。省船舶公司的董事长任伟峰忍不住反唇相讥:“如果按照你们提出的这个要求,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搞一个船厂了,那这个船厂到底是属于你们海州地区的,还是我们省船舶公司公司的?”
  陈玉清立马还以颜色:“那我们也完全可以独力投资合资项目,不就是十个亿嘛,我们海州地区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反正这个项目的未来收益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任伟峰与陈义斌面对态度强硬的陈玉清,也感到十分头疼:“陈市长,你对造船这个行业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实际上造船行业的产能已经过剩,而且受经济波动的影响非常大,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的情况,造船的订单就会急剧减少,甚至正在建造中的订单也会被取消,所以这个行业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陈玉清马上说道:“如果任书记和陈总觉得这个项目风险太大的话,那就不麻烦你们了,我们海州地区完全可以自己承担。”
  任伟峰与陈义斌都不由相视苦笑,每当他们想讨价还价的时候,陈玉清就会扔出这个杀手锏:你们要是不划算,那就不要来了。
  在谈判中,包飞扬很少说话,毕竟他的级别差了点,这种场合不好太过锋芒毕露。不过陈玉清之所以说话很有底气,都是因为包飞扬做出的保证,就算没有省船舶公司的加入,他也有信心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到十个亿的资金。
  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省船舶公司的任伟峰与陈义斌面对陈玉清这一手毫无办法,只能够一点一点地做出妥协。
  既然是谈判,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当谈判就要陷入僵局的时候,徐盛教就会发言说两句话,让谈判回到正轨上。
  “这样吧,时间也不早了,我看一时半会大家也无法就这些细节达成一致,这个项目毕竟是刚刚提出来的,大家都没有什么准备,尤其是省船舶公司与海州地区市以前也缺乏充分的交流沟通,不如大家先一起吃个饭,在轻松的氛围下先联络一下感情,以后再来谈具体的事情。”徐盛教笑着说道。
  任伟峰马上说道:“好,徐省长这个指示很有必要,说起来海州地区航运公司也已经好几年没有买我们省船舶公司的船舶了,所以我连去海州地区的理由都找不到,这次就让我们省船舶公司做东,请海州地区的几位领导尝一尝大江的江鲜。”
  陈玉清虽然是女人,但是纪委出身的她明显不如搞企业的任伟峰八面玲珑,还是薛绍华笑了笑说道:“好,那今天我们就不客气了,回头任书记和陈总去海州地区,我再请你们吃海鲜。”
  徐盛教虽然提出吃饭的建议,却借故没有参加,有他在场,酒桌上的焦点当然还是他这个常务副省长,也起不到让省船舶公司与海州地区进行交流熟络的目的。
  晚上的酒宴,就由省船舶公司公司做东,任伟峰、陈义斌都到场,另外又增加了几个人,海州地区这边就是在省城的这几个人,包括薛绍华、陈玉清、韩起文与包飞扬,以及薛绍华与陈玉清的秘书沈融和蒋涵。另外又请了省计委、工业厅等部门的几位干部。
  对省船舶公司来说,由于不靠海,近年来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省船舶公司和通城造船多年来一直是竞争关系,省船舶公司人对于省里提出来的将省船舶公司搬到通城的提法有本能的抵触,但是省船舶公司又必须要寻找破局的办法,不可能一直困守凤湖,除了通城,拥有深水良港的海州地区是最好的选择。
  省船舶公司想要出海,海州地区也想借力,这是一拍即合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则成为省船舶公司与海州地区方面都要据理力争的事情。所以双方争得很激烈,却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双方对这件事的看重。
  酒桌上,卸下利益纷争,双方除了恭维,也在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利益诉求,并相互试探对方的底牌。
  任伟峰在跟薛绍华喝了一杯酒以后,神态微醺地对薛绍华说道:“薛书记,你们最近的动作不少啊,前不久马来西亚的考察团刚刚走,据说签订了好几份投资协议,包括鼎峰集团集团的油脂项目,加上这个造船项目,看来海州地区已经蓄势待发了。另外薛书记似乎刚刚从燕京回来,是不是又去谈什么大项目了?”
  薛绍华笑了笑:“海州地区地处偏远,这些年的发展落后凤湖、通城很多,尤其是通城,我们海州地区走在通城的前面,现在却落到后面,就算有一两个项目落地,与通城的差距也是全方面的。”r1152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