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安炉子
这次粮店运来的粮食都是八十斤的袋子,白面三万一千斤,玉米面一万五千斤,一共四万六千斤,粮店送来的粮食袋子是麻袋,七十斤重的袋子,一共700袋左右,一袋有时候不够七十斤。
就是因为要过秤,记录,所以时间用的比较久,何雨柱是不关心这些的,这都是后面开会上汇报的数字,他才了解了详情,当然,这都是后话。
……………………
晚上,何雨柱回到四合院的时候,果不其然,大家都在讨论着今天厂里卸粮食的事,有时候何雨柱不禁吐槽,四合院就是一个缩小版的轧钢厂,每天在厂里经历的事情,回来还是得再‘经历’一遍。
尤其是三大爷!
何雨柱有时不禁思考:假设这里是游戏世界,四合院是新手村,那三大爷一定就是坐在新手村门口,每天望着草原的Npc村长,每天都会向着玩家来一句:“勇敢的冒险者,祝你收获满满,永远年轻。”
这不,三大爷又站在了何雨柱面前,询问道:
“柱子,今天粮店是不是把粮食送来厂里了?”
何雨柱看着三大爷的脸庞,有些无可奈何,但还是停好自行车,笑着说道:
“对,今天中午送来的,您不是知道了吗,怎么还问呢?”
三大爷不觉得尴尬,挠了挠头说道:
“嗨,我就是问问情况,你是主任,知道的肯定比他们都清楚,我这不是得知道的多点,别人问我,我好给他们解释呢嘛。”
三大爷又给了何雨柱一个‘你懂得’的眼神,何雨柱怎么会不清楚呢,无非就是保卫他四合院‘万事通’的头衔,生怕别人抢走。
没有办法,何雨柱只好把三大爷想知道的都告诉他,这才让三大爷放过他。
……………………
进入十一月,似乎一下子就到了冬天,温度突然就降了下来,早晚必须得穿厚外套,不然扛不住。
刚好,杨雪早就准备的毛衣派上了用场。
她的手脚很快,已经给何雨柱兄妹,老太太和易安都做了一套,至于她自己,倒是排在了最后,何雨柱知道后就带着杨雪和雨水一起去了趟百货商店,给杨雪,雨水,自己都挑了一身衣服,还有过冬的棉衣也买了一身。
顺便杨雪又买了不少棉花,准备自己做一套棉衣。
气温开始下降,何雨柱就想着要安炉子,就准备去找那个干事,先买一套炉子,回来给雨水装好,顺便再买一套新的管子,之前家里那套太破了,拐角都漏烟,何雨柱就直接pass了,让它寿寝正终,安息了。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又是一个周末。
上午,一大爷找上门来,说道:
“柱子,温度低了不少,老太太家不是炕,这几天有些冷了,今天咱爷俩给老太太把炉子安好,先烧几天柴火,等过几天蜂窝煤来了,再开始烧煤。”
何雨柱表示同意,让杨雪在家待着,他和一大爷去了后院帮老太太安炉子。
去之前先去搬炉子,在一大爷家的闲置房里。
一大爷其实除了自己住的两间大屋子,还有一间小偏房,就在屋子的最里面,四合院最里面,平时就是用来放置闲置物品的,比如老太太的炉子,管子就在房子里面。
“嚯,看这情景,我一大妈经常收拾吧,灰都没多少。”
何雨柱推开门,里面炉子在最里面,外面放着很多的柴火,里面还有一个柜子以及各种零七碎八的东西,但看起来没有落灰,说明就算是放杂物的储物间,但经常有人收拾。
一大爷笑了笑,没有说话,他是那种不会轻易夸媳妇的人,但心里还是很自豪的。
何雨柱看了看一大爷和老太太的炉子,指着炉子说道:
“这炉子是不是有些旧了?”
何雨柱指的炉子就是‘洋炉子’,就是铁铸的炉子,可以安装烟囱的,老北京人都叫做‘洋炉子’,据说是最早是进口的,所以有个‘洋’字,但后来都是自己造的,大家都叫顺口了,就还带着‘洋’字。
一大爷笑着说道:
“不旧了,这都才用了三年,要不是煤球换成了蜂窝煤,大家用的炉子还不是这个呢。”
之后一大爷给何雨柱讲了四合院之前用的炉子。
因为煤球制作的困难和效率慢等问题,蜂窝煤问世后就取代了煤球,占据了市场,大家都开始用蜂窝煤,这也就代表着得换烧蜂窝煤的炉子,之前的炉子是专门烧煤球的,倒也有两用的炉子,但却是并联在一起的炉子,很少见。
之前烧煤球的炉子是铁皮的简易炉子,炉盘呢,是薄薄的正方形,炉口很小而且没有火圈,当然也就不能外接烟囱管子。整个炉子是铁板铆接而成,制作非常的简单。
首先用2mm厚的铁板,四边加头号豆条成炉盘;用铁板卷成直径30cm、高50cm的炉体。然后将炉体与炉盘铆接,四角用铁板条连接,既用以加固,又成为炉腿。炉底固定四五根铁条用以漏灰,上有圆孔,可以用火筷子擞灰。
就是因为工料都少,所以这种炉子很便宜,优点呢就是是轻巧,上火快,吃饭,取暖都能有效的解决。
人们每天早上起来生炉子。生炉子首先要先将炉膛内的三煤倒出来,先放上一层易燃物,再放一层细柴火。点燃后再放入大块的劈柴。等到燃烧稳定后,再放入煤球,用拔煤罐拔上炉口。当浓烟升起就预示着炉子升起来了,就可以烧水做饭了。
冬天取暖则要等到蓝火苗没有了,才能搬到屋里,不然就会一氧化碳中毒。
这是之前用的那种简易炉子,专门烧煤球的,现在大家都换成了烧蜂窝煤的炉子。
‘洋炉子’有不少的样式,但家庭用的都是‘花盆炉子’,分大,中,小,三种规格,由四个部件组成:炉盘,烟囱,炉腔,炉底盘。
炉盘很简单,就是最上门的‘开口’,上面放火圈,一圈一圈的,封闭炉子。
烟囱就是炉腔引出一口拐口,然后连接烟囱管子,将蜂窝煤燃烧后的烟导向屋外,这也是‘洋炉子’能直接放在家里的原因,这样就不会有浓烟出现在屋里。
炉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是用镂空的盖子分割的。上半部分是烧蜂窝煤的地儿,下半部分是炉门,炉箅。炉门是封闭炉子,防止浓烟出来,炉箅是用来盛放蜂窝煤燃烧后的煤灰,烧完后拿出来就可以处理掉,很方便。
做饭的时候也很方便,直接用火钩子把火圈挑起来,然后把锅坐到炉盘上,受热面积很大,烧水做饭最适合。
现在四合院大家伙用的都是这种‘洋炉子’,估计成色应该都差不多,何雨柱心想一会自己也应该安装一下,要是有什么问题,比如漏烟,火烧不旺等问题,那自己就换一套新的,反正用不了多少钱,又何必忍受这个‘折磨’。
一大爷挥手道:
“行啦,别说了,把东西抬到老太太屋里吧,咱俩一起,这炉子虽然不重,但一个人的话容易弄脏衣服,管子一会儿再来拿吧。”
何雨柱点头,和一大爷两人一人抬着一边,朝后院搬去。
把炉子放到老太太家门口,然后又回去拿了烟囱管子。管子倒是看着还好,不是那种铁锈斑斑的样子。
安炉子前得先清理炉子和烟囱管子,一大爷负责清理炉子,何雨柱则开始清理管子。
老太太家的管子不多,就是三截,两个拐角,清理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棍子轻轻敲到管子,然后里面的灰就会掉下来。
如法炮制,何雨柱很快就清理完了烟囱管子。
在何雨柱清理管子的时候,后院不少人都听到了动静,走出家门看到是准备给老太太安装炉子,有人想帮忙,但一大爷说人手够了,就停下了脚步,但都没走,在一旁看着,不少人也都认为是时候装炉子了。
温度一天天地下去,确实是时候了。
择日不如今日,刚好现在没事干,大家纷纷回家,也搬出来自家的炉子,开始清理炉子,准备安炉子。
何雨柱看到这里忍俊不禁,这,安炉子还要抄袭啊,真是活久见。
六户人家在这里清理炉子,动静可一点都不小,中院很快就知道,然后前院也知道了,大家一合计,干脆都开始装炉子。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四和院‘装炉子’副本开始了。
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们,家里的大人怕他们弄坏烟囱管子,撞到炉子,磕到自己,都把孩子们赶地远远的,也不用他们帮忙。
这下子好了,一群孩子们聚在一起,一会儿后院,一会儿前院,再一会儿到中院,撒丫子乱跑,别提有多高兴了。
大人们看着孩子们笑得这么开心,也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也有不高兴的人家,那自己是贾家了。
棒梗看着院里一群小孩子玩的那么高兴,要说没有羡慕,不想出去一起玩肯定是假的,但他知道,这些孩子不会和他玩的。
四合院的家长们都三令五申,不准自己孩子和棒梗一起玩。
孩子们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家长的巴掌占据主动,再加上棒梗确实性格不好,还有一个强势的奶奶,渐渐的,所有四合院的孩子都不待见他,就算棒梗死乞白赖地加入,大家都是转移阵地,不带他一起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小当。
现在四合院的孩子隐隐有以易安为首的趋势,而易安一直带着小当,大家接触后发现小当是个乖孩子,和小当玩的好,那自然就不喜欢棒梗了,这也让棒梗的处境更加困难了。
棒梗“哼”了一声后就翻了一个身子,背对着窗户,准备睡觉了。
贾张氏看到自己孙子闹脾气,她心里很明白因为什么,所以嘴上也骂道:
“一群没人教养的小王八蛋,吵吵个没完,家里的大人都死光了啊,这都不管管,呸,什么东西。”
秦淮茹踩着缝纫机做棉袄,这眼瞅着马上就要入冬了,棒梗还没有棉袄穿,去年的衣服小了,也穿不上,这几天秦淮茹每天晚上都得踩缝纫机到深夜,一直忙着给棒梗做衣服。
瞅了眼贾张氏,秦淮茹什么都没说,继续赶着衣服,只要贾张氏不出去惹祸,在家里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她是不会管的。
……………………
何雨柱让易安带着小伙伴走远一点玩,他和一大爷把炉子搬进了老太太屋里,然后先用砖头搭了一个底座,放上炉子,有些摇晃,然后在调试,最后炉子稳稳当当的,两人才开始接烟囱管子。
接烟囱管子很简单,第一个拐角接到炉子上,接一根竖直向上的管子,接着安第二个拐角,再接两根管子,直接接到屋外。
何雨柱轻轻推了推,感觉有些摇晃,一大爷就拿出钢丝,开始缠绑住拐角,固定一下。
这是很常用的方法,有的人家要是觉得不稳的话,甚至会那木棍在下面顶着,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案,毕竟换管子还是要用钱的嘛。
一大爷手法很不错,经他这么以捆绑,何雨柱推了推,好了不少。
之后就是生火,看看炉子好不好用,漏不漏烟。
因为打发走了一大妈和老太太,一大爷就负责生火,直接用的就是细柴火,下面是易燃物,随着火苗升起,上面的柴火一会儿功夫也被点燃了。
何雨柱在屋外看着,烟直接从烟囱口出来,说明管道里面没有拥堵。就是拐角出有些漏烟,一大爷又用力的捆绑了几圈钢丝,效果立竿见影。
摸了摸火圈,很热,说明炉子没什么问题。
何雨柱和一大爷就坐在炉子旁边,感觉温度立马上升,爷俩说着话,等到炉子里的柴火烧干净了,又仔细闻了闻屋里,没什么烟味,那老太太家的炉子就算安装完成了。
接下来,何雨柱和一大爷就准备回去安装自己家的炉子,择日不如今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