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此非为仁,赵祯帝王生涯的一道

  第288章 此非为仁,赵祯帝王生涯的一道坎!
  苏良赤衣出禁中,官家称病不见臣。
  此事引得朝堂一片震荡,群臣皆慌乱,但无人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日晚。
  文彦博、范仲淹、欧阳修、唐介、包拯等人全都去了苏宅,但苏良以感染风寒为由,未见任何人。
  这一次,苏良的心是彻底被伤透了。
  ……
  深夜,曹皇后寝宫内。
  赵祯坐在桌前,不知不觉已喝了两壶曹皇后亲酿的羊羔酒。
  曹皇后安静地坐在一旁,只负责倒酒。
  赵祯不开口。
  她便一句话不说,只在一侧默默服侍着。
  自从曹皇后有子后,赵祯与曹皇后的关系便亲密了许多,但论恩宠,还是张贵妃宠冠后宫。
  不过,赵祯烦闷之时,还是喜欢找曹皇后。
  曹皇后喜静,能懂赵祯的苦与累,这种善解人意的守护,让赵祯很是舒心。
  赵祯一边饮酒,一边回味着苏良的话语。
  他很纠结,非常纠结。
  自打赵祯记事起。
  真宗皇帝、刘太后、晏殊以及许多经筵官向他灌输的治国之策,都是儒家的王道仁政与偃武修文之策。
  而今。
  大宋因变法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赵祯若依晏殊之言。
  践行“可与西夏战而不与辽战”的策略,坚持兑现澶渊之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富国富民的内部治理上,或许可为大宋换来百年和平。
  当然,这个前提是辽国也不撕毁盟约,与宋开战。
  从目前的趋势看来,辽国是不愿与大宋打仗的。
  若如此兴宋。
  那赵祯在余下的帝王生涯中,必然能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中兴之主。
  反之。
  赵祯若依苏良之言,以收复燕云或灭辽为变法的最终目的。
  那就需提前布局。
  向军伍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可能会为抢夺先机而率先引战。
  前者稳妥,后者凶险。
  前者尙儒家之仁,后者效法家之霸道。
  前者有极大概率让他成为一名有成之君,使得大宋享太平安稳。
  后者有可能让他超越太祖功绩,成为一代圣君,甚至无限接近千古一帝,但也有可能让他成为穷兵黩武、使得民不聊生的暴虐君主,甚至是亡国之君。
  说白了。
  赵祯还是不自信。
  对自己不自信,对大宋的军事实力不自信。
  故而,晏殊的一份奏疏,就让他动了撂挑子之心。
  但苏良的一番话,又让他不甘于此。
  ……
  赵祯端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然后看向曹皇后。
  “皇后,此刻,没有君臣,只有夫妻。朕且问你,朕有时处事是不是过于优柔寡断了些,可以说是天下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了?”
  其实,赵祯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缺陷。
  今日,令他心情郁闷的主因。
  不是苏良的谏言,更不是苏良赤衣出禁中,而是他的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当下,赵祯有绝对的权力操纵全宋变法的走向。
  他若依晏殊之言,莫说一个苏景明,就是整个变法司都无法阻挡。
  但赵祯没有主见。
  他看过晏殊的奏疏后,便跟着晏殊的想法去做了。
  这种性格,实乃君王大忌。
  很多人都讲,庆历新政败于党争,败于无数士大夫官员的反抗。
  但赵祯很清楚,也败于他的优柔寡断。
  作为一国之尊,他想要功绩,又不敢承担失败的后果。
  赵祯以前将这种性格缺陷,称之为:仁。
  但这一次,经由苏良在垂拱殿上的一番泣泪劝谏,他觉得这是一种性格缺陷。
  此缺陷不改。
  他永远成为不了一名称职的大宋官家。
  曹皇后缓缓站起身来,一脸柔情地说道:“官家主理天下之事,事事皆关乎江山社稷、天下黎民,故而处事谨慎了一些,这绝非优柔寡断,而是深思熟虑之表现。”
  “不过,天下无尽善尽美之事,官家考虑得越周全,越会使得自己很累。官家心中若有事难决,前朝官员又不能分忧,不妨多听一听民意。”
  “民意。对,朕确实应该多听一听民意。”赵祯突然变得精神起来。
  随即,赵祯走到曹皇后面前,突然将其抱了起来,而后道:“天色已晚,该就寝了!”
  曹皇后脸色赧红,紧紧搂着赵祯的脖子。
  初嫁之时,她受尽冷落,以为只能做臣而无法做妻,但近日,官家将本属于她的东西,全都还回来了。
  ……
  翌日,一大早。
  赵祯便来到了垂拱殿,一如常态地批阅奏疏。
  苏良的官服、官帽与鱼袋依旧摆放在不远处的椅子上,甚是醒目。
  这时,文彦博、张方平、宋庠三人再次觐见。
  这一次,赵祯并未拒见。
  三人来到垂拱殿后。
  文彦博率先拱手问道:“官家,不知……不知昨日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何苏良会赤衣出禁中?”
  赵祯道:“朕与苏卿在某些事情上起了争执,目前还不知谁对谁错,待朕确定后,再议此事。”
  “官家,不知是何事,是否让臣等……”
  文彦博还未说完,便被赵祯直接打断。
  “此乃朕与苏卿之私事,众卿无须知晓,待朕思索明白后,自会对苏良此等逾矩之举做出判罚,两府督促各个衙门做好份内事即可。”
  赵祯如此说,文彦博等人便也不再问了。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问题应该不大。
  赵祯之所以不言昨日与苏良所辩之事,乃是因若让官员们再参与进来,事情极易闹大,而赵祯想要先求一个内心的答案。
  他在心中喃喃道:今日,朕必须要确定一条路,然后心无旁骛地走下去。
  ……
  苏宅。
  日上三竿,苏良才从睡梦中醒来。
  他睡得非常香。
  无论朝廷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影响不了苏良吃喝睡觉。
  苏良简单吃了些早餐后,便回到书房,准备接着写奏疏劝谏。
  生气无用,逃避亦无用。
  如今遇到这样一位官家,苏良能做的,就是继续写奏疏劝谏。
  听不听,全在赵祯。
  苏良已经想好了。
  若官家执意追求“以和为贵”,想做一个太平君主,那他就早日致仕,回家买些田地,去过自家的幸福日子。
  若官家迷途知返,那他就倾尽全力去做,争取为大宋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当下,实乃是赵祯的一道坎,性格上的一道坎,也是全宋变法一定会经历的一道坎。
  能否跨过去,就只能看赵祯心中是如何想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