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洛陵的忧虑

  第356章 洛陵的忧虑
  昭城。
  如此重要的消息,当然是要通传昭城的,昭城中的洛氏子兴冲冲的跑来告知洛陵这个消息。
  “家主,春秋经被汉廷确立为官学,还有齐法以及孟儒都作为次学列为博士,这群儒生说要秉持王道,为天下致太平,真是想要看看他们能做到何等的地步!”
  洛陵感觉到了家族的底蕴前些时日深厚了一些,但是面对这个消息却怔楞了许久。
  洛陵在学术上不算是太有天赋,但是他权斗水平很高,对现实情况很了解,这些诸子圣贤所写就的经典,他或许写不出来,但是他一读就知道这些经典太过空泛。
  墨家兼爱非攻就不用说了,儒家想要致太平立王道,无非就是昔年洛国那一套。
  通过洛国公室这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来对国中的财富再分配,保证不会出现极端的贫困者,再通过商业税金等等修建学宫,打通上升通道,最后则是从清剿完洛国周围蛮夷之后,就有意识的控制国中人口,才算是维持了千年的国家。
  现在儒生们说,虽然如今天下富裕,但是问题却很大,所谓“富者阡陌相连”,贫者虽然还没到无立锥之地的程度,但这是迟早的事情。
  因为之前只是洛文王强行压制,打了一波豪强而已,但一切祸乱真正的根源,即土地兼并没有解决,那就是治标不治本。
  诸子百家是一群何等聪明的人,土地兼并的危害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甚至他们都知道,只要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重新分配,就能解决天下大部分的问题。
  理论很美好,甚至原因找的也比较准确,但在洛陵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不现实。
  不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应当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
  在真实的历史上,汉武帝那样强横绝伦的君主,权力几乎无限大,一道命令就能逼的天下中产商人纷纷破产,但是在土地这件事情上都没能彻底推行下去,真正推行的人是王莽,然后他就无了。
  洛陵心中泛起了一丝不安,他不知道这天下会向着何方而去,但他知道,不切实际的改革只会让天下走向最混乱的结局。
  最重要的是,他不年轻了。
  他年纪很大了,不知道还能够庇护家族多久。
  若是他死了,家族神异方面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因为只有他是素王的人间之影,是人间之神,用很小的代价就能够发动那些威力强大的神器。
  一旦他死去,后世家主不一定愿意耗费家族底蕴来发动神器维系家族。
  现在可以随意使用的四时之神等等神器,可能百多年都不会动用一次了。
  最可怕的是,儒生们所走的这一条道路,后世洛氏的子弟很可能会支持!
  看看刚刚前来送信的家族子弟,脸上满是振奋的色彩,就知道昔年洛国的景象对族人的吸引力了。
  那可是老祖宗创造的不朽功业啊!
  洛陵这种半人半神有时都会想要动用神器来实现那种不朽,更不要说其他人。
  “家主。”
  见到洛陵一直不说话,送信前来的一行人试探着唤了一声。
  “智者通病,杞人忧天!”
  沉默许久的洛陵开口对自己评价了一句,只不过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事情就忧虑到这种地步,这是智者的通病。
  说不准儒家执政没多久就被皇帝所厌弃,一切又回到黄老道家或者法家上来呢?
  “给阿景回信,尽力约束一下儒生们的脚步,多带他们到民间看看,到农田之中劳作一下,不要想着跑步进入大同世界,那不现实。”
  最后洛陵只是让人将这句话带回长安,至于洛景能控制到什么程度,那就不是他所能知道的了。
  ……
  东阿侯府。
  洛景收到了洛陵的信件,他能从那些字迹之间感受到大伯的些许担忧,这让他一直以来有些躁动的心也有些平稳下来。
  “这篇赋先不用整理摘抄了,为夫要好好想想是否要呈递上去。”
  正在为洛景摘抄的几名女人闻言纷纷停下手中的笔,脸上带着疑惑望向洛景,几人皆是难得一见的貌美女子,年纪从二八芳华到双十年纪皆有,由于洛景的妾室比较多,现如今除了昭城派出的一人,身边侍候的已经没有了婢女,皆是妾室亲自上手,同样也是为了朝夕相处。
  “良人此篇文赋呈递上去,定然得陛下欣喜,赞颂大汉盛世风华,长安城外的竹林恐怕又要遭遇砍伐,以作竹简抄录您的文赋了。”
  一个望着有些小巧玲珑的女子笑意盈盈的柔声说道,她是会稽王的女儿,大汉的翁主,她不是唯一一个嫁入东阿侯府的宗室之女。
  在这东阿侯府之中,还有她五服之内的其他姐妹以及晚辈和长辈,毕竟刘氏皇族这样庞大的家族,辈分和年纪一向是不挂钩的。
  她算是洛景比较喜欢的妾室之一,已经育有一儿两女,在众多妾室之中也算是比较多的。
  “良人,可是昭公大君说了些什么?”
  一提到洛陵,这些女子纷纷正襟危坐起来。
  对洛陵,天下除了天子刘恒以及太后之外,其余人正式场合称呼洛陵为“上君”,私下里则称呼为“大君”,这就是洛陵地位的特殊。
  洛景沉吟了一下便将手中信件递给众人观看,这封信倒也没什么,一般人也读不出其中的担忧,只有他们这些比较了解洛陵的人才能看出来。
  果然看过之后,众女子纷纷笑道:“这也没什么,昭公大君只是提醒您多加注意。
  难道这天下不是鼎盛之相了吗?
  难道这天下的景象,与您赋中所做,有何不同吗?
  妾身以为是没有的。
  您不愿意将此赋献给陛下,想必是担心粉饰繁华,现实却凌乱不堪,但这世道本就清平。
  妾身以为应当献给陛下,陛下是何等仁慈的君主啊。
  若是见到这盛世繁华的景象,见到这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想必定然会更加励精图治,这难道不正是贤臣所应该做的吗?
  还请良人多多思虑,妾身言尽于此。”
  洛景又望了望那一篇心情振奋之下写就的天汉其三,说道:“您真是贤明的女子啊。
  是为夫多虑了。
  就按照您所说的,继续整理校正吧,明日为夫献给陛下,
  作为臣子若是不能为社稷排忧解难,反而踌躇不前,那才是不对的,为夫差点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之中。”
  见到自己的劝说有理,女子就笑盈盈的重新开始抄录,其余人有些艳羡的望着这一幕,能得到洛景的宠爱,自然是有她的本事的。
  翌日。
  洛景就带着一卷竹简走进皇宫,感觉到些许沉重,心中暗道:“不知道家族对纸的改造如何了,若是有朝一日真能改变现在沉重的竹简,那可真是功德无量的事迹了。”
  实际上在如今的世上,是流传着类似于后世纸一样的东西的,但那是一种成本极高,使用又很不方便的纸张,而且还非常的脆,很容易损坏。
  一直以来需要记录的东西都是知识,而知识是比黄金珠玉还要宝贵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用那种有些垃圾的东西。
  竹简虽然有重重的缺点,但只要保养得当,就能放置许久许久,在昭城之中甚至还有一千年之前的竹简存在。
  人类生来就认为不朽的东西才最珍贵,黄金就是这样成为了贵金属,竹简是同样的道理,这种能够延续极长时间的物件,除了成本高,携带不便,是最为适宜记录知识的。
  但是洛氏希望得到一种能够更为方便传播知识的东西,那就需要一种新的材料,洛氏尝试了很久,纸出现在了洛氏的眼中。
  于是洛氏开始了纸的研制,投入了许多的金钱在其中,只不过一直失败,还没能取得什么进展。
  没有参考的情况之下,这就是研究的正常结果,甚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发现方向错了,一无所获也是非常可能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东汉的世家虽然是盘踞在国家身上的毒瘤,但这群人真的搞出来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在天文、地理、数算、机械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果,然后就被东汉末年那一场恐怖的灭世全部消灭掉了。
  在现在这个世家大族还没有彻底兴起的时期,也只有洛氏和某些兴趣特异的刘氏诸侯王这样的狗大户,才有时间精力去研究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
  在社会的主流舆论中同时流传着两种言论,一种是对古代时期豪强世家的批评,认为这些人把持社会上升通道,是彻彻底底阻碍历史进程的人,一种则是对洛氏这个最大世家的赞美,这是一种非常别扭的生态,但若是翻开历史书,我们就能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洛氏始终是文明的引领者,洛氏始终在孜孜不倦的将文明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诸如造纸术等等的发明,这就是他被赞美的原因。——《洛文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