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阮福源归顺大明
也不知道阮福源会不会答应自己,毕竟两家交恶太深。
阮福源所占南方大部分是以前占城国的地盘,物产丰富,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所以历史上南方阮氏最终战胜了北方郑氏。但目前军事实力较北方还是要弱一些,属于防守的一方。
阮福源也知道了大明收复三国的消息,但他的想法却跟郑梉不一样。
大越还是大明的属国时,大明承认的是陈朝跟藜朝。现在的大越被大明宣宗皇帝放弃后已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这次大明打过来肯定是要将大越再次收回。大越现在名义上的藜朝皇帝黎维祺就在北方,废黜皇帝等于是废掉了郑氏。
自己只要提前联系大明表示愿意归顺依附,再配合大明军队北伐,说不定今后大明册封的大越国王就是自己。
不得不说,人都是围绕自己的利益来考虑问题的,他两人都没想到现在大明的掌控能力和掌控范围完全跟以往不同,只要加强了对地方官的管理监督,东南各国再想反复横跳几无可能。
郑汤还没见到阮福源,而阮福源派出联系大明军队的信使已经出发。
当阮福源见到郑汤后,阮福源告诉郑汤自己会考虑郑梉的建议,两家暂时休兵。若大明果真进攻大越,两家再做共同对敌的商议。
哄走了郑汤,阮福源左思右想觉得不能把联系大明的事情想得太顺利,自己的命运还得自己掌握。
第二天,阮福源命令手下立刻开始在日丽垒墙,抵御一切来自北方的进攻。
何冬带兵出了原南掌国,由西向东横切着进入了大越。这进入大越的位置比较尴尬,正好来到了阮福源的长育垒墙后面。
“打还是不打?”何冬犯了愁。
也就在刚才,阮福源的使者找到了大明军队,使者阮文君向何冬出示了阮福源的信件,表达了阮氏欲投诚大明的想法。
大明军队出现在身后让留守长育的阮文竹吃了一惊。所有火炮的火药跟弹丸就存放在垒墙之后的仓库里面,更不用说还有各式辎重、守兵跟大象、马匹的粮草等等。
大明进入大越肯定不是来游玩的,阮文竹只得命令全体守军跟百姓将这些物资要么搬上垒墙,要么搬到垒墙的北方。
南朝阮氏的举动引起了北边郑氏的注意,派人打听后才知道大明军队已经到了阮福源的地盘。
如果不是阮福源派得有使者来表明恭顺的态度,趁着长育这乱劲,何冬肯定是立马展开攻击行动。
何冬与张凡仲紧急通话请示下一步行动,在这关键的时间张凡仲回了现代,呼叫不通。何冬只得把人召集起来商议。
何冬以下的官员议论半天,说打与不打的都有,何冬依旧是决定不下来。
倒是何鸿给他出了个主意。
“冬哥,你不是说可以联系陛下得嘛,问陛下撒。”
何冬坚决地摇了摇头,没说话。
陛下?陛下也是个没主意的好吧。但何冬不敢说出来。
这是憋着自己下决定了啊。
何冬开始考虑打与不打的区别来。
如果打阮氏,说不得郑氏也要南下夹击,本就只有一半的兵力,两头迎战还得专门分兵保护辎重。
如果不打阮氏,后勤保障不用考虑,打一处安稳一处。先占领北方,阮氏这点地盘随时都能拿下。
何冬自觉考虑清楚了,告诉阮福源的使者阮文君道:“既然阮国公有归附大明的心,自然你我两家不用打仗。但郑氏辅佐的安南皇帝必须拿下,有大明皇帝在,哪里还能有第二个皇帝?”
干掉皇帝跟郑氏也是阮家的目标,阮文君接连点头称是。
“去告诉前面的将军,不用搬东西,先安排个地方让我部休息,再找个会大明话的向导。你们所做的的一切本将军都会禀告大明皇帝。”
阮文君听何冬提到大明皇帝,立刻表情都变得严肃了一些。
阮文君去联系阮文竹,赶紧给大明军队安排个地方扎营休息。自己急忙回去向阮福源报告情况。
阮文竹带了翻译来到大明军营,商量驻地和劳军事宜不提。
话说阮福源得知了阮文君的报告,心中稍安。
这期间他又得到了新的消息,那就是大明没有在缅甸、暹罗等地册封新王,而是将内地亲王移封了过来,自己还想册封为大越王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就算册封了自己为王,也就跟缅甸他隆王等人一样,要到大明京城当闲散的王。
这一次的归附太特么彻底了。
想到今后还要大明皇帝来安排自己,现在自己才是一个国公,不多挣些表现还不一定能享受王的待遇。
“文君,你再跑一趟,以后随明军行动。明军也是火铳、火炮为主是吧?你告诉长育的文竹,火药、粮食全力提供,总之今后也不会再打仗了。”
留着弹药干啥?明军这一去便把郑家跟皇帝灭了。跟明军干?没看见那三国都被灭了,难道东南半岛属我最强?
这又过了几天,阮福源想得更加透彻,连最初那点反抗的心思都没了。
等阮文君走了,阮福源回府收拾细软。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能藏一些财物就多藏些,以备不时之需。
部队已经休整了好几天了,阮文君终于又赶到了长育。
“国公怎么说?”何冬问阮文君。
“国公要我等全力配合,只要长育这里有的一切,弹药、粮草全都为大明作保障,我们阮家就是大明军队的后方保障。”
“好。本将军记下了。”何冬点点头。
阮文君走这几天他终于跟张凡仲联系上了。张凡仲也是个没主意的,听何冬讲了现状也认可了。
“何将军,这一路北上山路崎岖,只有靠着海边的路还平缓些。但沿着海边走不如由我们阮家提供木船,直接乘船由黄江前往升龙府?”阮文君建议道。
“这样啊,也可以。”何冬拿过地图看过之后同意了阮文君的建议。
又等了两天。阮文竹在当地搜集了大小木船近百条,何冬在原属阮氏的战船上分别固定了四到五门75炮才全军出动。
阮文竹吩咐副将守墙,自己带了3000士兵乘船随行。
这一日便到了一个当地人称为咸子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