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队书记想再开一家工厂
一开始,张叶平还以为会被送到张子明那里呢。
只要不是交到张子明手里就行。
长吁一口气的张叶平要了一支烟,吸了起来。
心中已经在琢磨着新一轮的计划了。
人啊,一旦陷入错误的执念,越陷越深。
最终自己把自己作死,这是后话。
从村里赶来的张宝林,看到儿子这副模样,既心疼又悔恨。
儿子变成这个样子,当老子的责无旁贷。
张忠和看了一眼不知所措的张宝林,哀叹一声。
转过去,伸手解开了绑着张叶平双手的绳子。
众人不解。
好不容易找到人,就不怕再跑掉?
不愿意回去,就算捆回去,还会跑掉的。
愿意回去,不用绑着也会回去的。
这就是张忠和的想法。
张叶平这边很给书记面子,乖乖的跟着上了拖拉机。
张忠和没有上车,对着几人说道:
“你们先回去吧,不用等我了,我在城里转转,下午坐公共汽车回去。”
拖拉机离开以后,张忠和把张晓勇叫到跟前。
“带路,去趟子明那里。”
大队书记的指示,不容置疑。
张晓勇也能猜的到,留下来,肯定要去见张子明。
“好。”
经过两个路口,来到了张子明的服装店。
“忠和叔,热不热?快进来店里凉快凉快。”
张子明早在门口等着了,琢磨着时间也该到了。
张忠和来一趟金昌,肯定不会马上回去的。
意料之中。
林雨欣也跟着上前打了招呼。
两个女店员,也跟着介绍了一下。
“子明啊,你这个服装店真是气派啊!”
张忠和进店之后,惊叹一声。
这样的服装陈列还是头一次见呢。
每一排居然还有灯光。
乖乖。
这得多少电钱啊?
“忠和叔,说笑了,省城有些服装店就是这样陈列的。”
与众不同,但不冒头。
参观过后,张忠和赞不绝口。
极力称赞,服装店开业后,绝对能火爆。
“忠和叔,我这里存了两瓶好酒,中午咱一起尝尝?”
张子明极力邀请,老家的大队书记过来一趟,好生招待一下,是应该的。
“好,好,酒你出,饭菜钱,大队里出,叔...叔其实有事找你商量。”
张忠和吞吞吐吐,总算说出了留下的目的。
“叔,跟我还客气什么啊?我带你找地吃饭去。”
早上打电话的时候,张子明就听出来有事要商量了。
吃饭的地点,照旧去了东方红。
距离不远,档次说的过去。
“叔,来,一起走一个。”
开始上菜之后,张子明主动敬起了酒。
张忠和跟张晓勇,都举起了酒杯,林雨欣则依旧是茶水。
没有带其他人过来,商量事,人多了未必是好事。
三杯过后。
“叔,您这不是有事啊,这是上边领导给您压力了吧?”
张忠和跟徐一民,居然说的是同一回事。
这让张子明受宠若惊。
看来县里的某几位领导,对于个体经济的发展前景,真的是非常看好啊。
在全国都不敢大张旗鼓宣扬的情况下,这么鼎力邀请,如果不答应的话,那就太不知好歹了。
就算可能有一些口水官司,那又如何。
“谈不上什么压力,咱们村里的发展,包括包干到户政策的试点,这都离不开公社和县里领导的支持啊。”
不知何时起,张忠和手里的烟袋已经换成了卷烟,此时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说道:
“叔还是想跟你一块,民安县城里也要开一家家具厂门市部。”
“子明,跟金昌比,咱县城就是个巴掌大的地方,咱就找个相邻的门房,两家店挨着开,怎么样?你要是没时间,地点就交给叔来找,怎么样?”
站在张忠和的角度,张子明能理解。
县领导给脸,你还能不接着?
更何况,这还是发展经济的好事情。
至于跟县木器厂的较劲,那是小事一桩。
做生意,哪能没有点摩擦啊。
这些,张子明当然理解,所以,当跟徐一民聊起来的时候,就表达了肯定要开店的想法,甚至地点早就看好了。
“叔,地点这块,县领导会帮着解决的,你就放心吧。”
随即把跟徐一民商量的事情说了一下。
张子明的商业规划中,还要在县里开一家工厂呢,只不过谁都没有透露过而已。
因为过不了十来年,国营工厂就迎来了倒闭潮,到时候还要收购兼并呢。
“子明啊,叔还有一件事,你再帮叔出出主意,你见识多,脑子灵活,帮叔想想...”
张忠和此行就是两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想让张子明出出主意,大队里想再开办一家工厂。
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得想办法都安排一下啊。
现在村里的工厂安排不过来啊。不开新工厂不行了。
可是开什么工厂,又难住了张忠和。
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赔进去啊。
如果赔进去了,那他可就是罪人了。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找了见多识广的张子明。一起帮着想想主意。
这可把张子明难住了。
“子明啊,你又要翻盖老房子的消息一放出去,村里人都羡慕不已,就连你叔我,也羡慕的不行,所以,叔对于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更是着急啊。”
张忠和真是个老狐狸,这个原因一扯,还真就跟张子明有关系了。
谁让你盖砖瓦房刺激人呢?
不带领全村都盖上砖瓦房,那就是罪人吧?
这思想课上的,有的放矢。
为村里做贡献,让村民都住上砖瓦房,张子明当然也想贡献一份力量。
可是,该怎么做呢?
开工厂,不是想开什么工厂就开什么工厂的。
很多行业还是有技术工人支撑的的,以及机械化生产线。
就像纸厂、钢铁厂、玻璃厂、塑料厂等等。
这些可以开,但不是现在。
瓶子村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好能够充分利用起当地的人力、物力,成本做到最低,利润争取最高。
想来想去,张子明下定了决心。
反正都是帮助村里发展,没必要在乎个人得失了,虽然做出这个决定有些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