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朝堂震动

  洛阳,亦是雒阳。
  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洛阳位于河南郡,属司隶州。
  这里是公认的天下之中!以河北最富庶,以河南最强盛。
  现在的洛阳看似繁华景象,实际上却已经是风雨飘摇,随时有覆灭的危险。
  这一座历史古城,或许因他的到来,不会迎来那一场滔天焚烧的浩劫。
  命运的长河依旧在奔流不息,蝴蝶的翅膀微微扇动,但却注定有人要改变这一切。
  洛阳的皇宫分为南、北两大宫群。
  两宫之间已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
  此刻,一众官员陆续走进大殿内。
  过了许久。
  一个身穿龙袍之人带着一名宦官缓步从一侧走来,他的年龄看起来像是有四十五岁左右,面色白皙,双眼锐利,浑身气质沉稳而又不失锋芒,只不过有些憔悴,就像是纵欲过度一般,一张脸庞上尽显疲惫。
  他就是汉灵帝,刘宏。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大殿内皇位上的汉灵帝,一袭火红衮袍,正襟端坐,扫视了一番殿下的文武百官。
  大殿下站满了文武百官。
  他们都齐刷刷地分为文武两列,站在大殿中央对着刘宏行礼,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众爱卿免礼!”
  刘宏挥手示意道。
  “谢陛下!”
  众文武百官起身,躬身分成两队站在一边。
  此时一旁的黄门抄着一口公鸭嗓门高声呼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启奏!”
  就在此时,一个文官出列,躬身行礼道。
  这是时任洛阳京兆尹,杨彪。
  刘宏一脸不耐烦的看了眼杨彪,点了点头。
  “说吧,什么事?”刘宏淡淡问道。
  “启禀陛下!昨日臣收到密报,说是在民间有一教,名为太平道教,且教众更是多达30余万,遍布整个大汉八州境内,而这个头领此刻正在冀州巨鹿一带密谋造反!”
  杨彪低头缓缓说道。
  “什么!爱卿所言属实吗?”
  刘宏脸色微变,当他听到30万人造反时顿时有些慌乱,仍不敢相信有人会造反。
  “臣不敢欺瞒陛下!”杨彪回答道。
  此时整个大殿内一片哗然,文武百官都被这个消息彻底惊呆了。
  造反啊!
  大汉已经很久没有人敢公然造反了,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惊爆性的消息,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情。
  “杨兆尹!你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时任太长的马日磾,皱眉问道。
  “正是这个太平道教头领的弟子唐周,前来告密!且证据确凿!”
  马日磾闻言眉头紧锁,一副深思的模样。
  他知道太平道教的势力,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之类的说法。
  太平道教属于黄老思想,朝廷根本未放在心上,任其发展,没想到时至今日竟然发展如此之大,而且还敢公然造反。
  “太平道教,好大的胆子!竟然公然造反,陛下应速派大军将其剿灭才行。”
  “臣等附议!”
  “陛下!臣建议解除党锢!召回各士大夫,让他们为陛下尽忠!”
  一个长相颇为魁梧的武将站了出来,对着刘宏施礼一拜,高声喊道。
  话音刚落,中常侍赵忠闻言立刻站了出来,反驳道:“陛下!太平道教虽猖狂,但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这与何大将军所说的党锢又有何关系呢?只要陛下下令把这些贼首全部诛杀,自然会解决一切问题。”
  “陛下,微臣以为赵大长秋言之有理。太平道教根本不值一提!”
  中常侍张让在刘宏一旁附和道。
  时为北地太守皇甫嵩赶紧说道:“陛下,现情况紧急,臣等以为应立即解除党禁。国家连年灾荒,国库空虚,镇压黄巾需整训军队,招兵买马,请您把内库的钱拿出部分救急。还有您在西园精心喂养的那些马,该派上用场了。”
  刘宏对于张、赵二人的话,他是一百个相信,而皇甫嵩让他掏钱,他是一万个不愿意。
  只是灵帝从内库掏钱(内库是皇帝私人库藏)这一点,实在为难。爱财如命的汉灵帝,抠门小气是出了名的,让他出钱等于割他的肉。
  所以听到皇甫嵩让他出钱,刘宏半天没说话,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始终不表态,不表态也就是不同意。
  太仆袁逢看向杨彪点了点头,杨彪大声说道:“启奏陛下!微臣要参中常侍封谞、徐奉二人与太平道教勾结!”
  此言一出,不知情的文武百官闻言顿时一愣,没想到杨彪如此头铁,敢参十常侍中的宦官,封谞、徐奉二人顿时也感到一丝不安。
  “杨彪!你这是何意?”
  赵忠厉声喝道,十常侍也纷纷恶狠狠的看着杨彪,恨不得将他弄死。
  杨彪见状冷笑一声:“陛下,我有证据,可传唐周觐见!”
  封谞、徐奉二人闻言顿时脸色大变,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心中皆是暗叹不妙,要知道他们都是加入了太平道教的。
  “陛下,此乃诬陷,杨彪此举必遭天谴!”
  “杨彪汝这狗贼,竟敢如此陷害于我等,恳请陛下治他的罪!”
  刘宏闻言,脸色越来越阴沉,他并未听这二人的话,他冷哼一声道:“既然如此,传朕旨意,宣这个唐周觐见!朕要好好询问一番!”
  “宣唐周觐见!”
  “宣唐周觐见!”
  随着黄门的一声声呐喊,唐周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在众人的注视下,快步从大殿外跑了进来。
  “草民唐周叩见陛下!”
  唐周一脸恭敬地来到大殿之上,跪地行礼,显得极为谨慎谦卑。
  他历时大半个月,绕了大半个冀州才来到洛阳,一到洛阳便马不停蹄的向京兆尹状告了张角谋反的事情,并且拿出了买通贿赂官员的各种凭证,还有名册等等一系证据。
  “唐周,你起来吧!”
  刘宏挥了挥手,淡淡说道。
  “谢陛下!”
  唐周站起身来,低着头,等待着被询问。
  还没等刘宏开问,杨彪便赶紧站出来说道:
  “启禀陛下,臣这里有一份名单,里面详细记载了一共六十八位官吏的贪污受贿之事。
  还包括他们与太平道教勾结之事,另外还有后宫宦官与太平道教私下里做的勾当。
  其中就有封谞和徐奉的勾当,他们二人早就和太平道教勾搭在一起了!”
  就是不知道,这张常侍和赵大长秋有没有参与其中了!”
  杨彪朗声说完,将手中的名册递给黄门。
  刘宏接过黄门送上来的名册,翻看了几页,脸色顿时变得铁青起来。
  “封谞、徐奉!你二人可有话说!”
  只见刘宏猛地一拍桌子,怒目瞪着两人,大声呵斥道。
  此时封、徐二人面色惨白,身体止不住的颤抖起来,他们知道这一次在劫难逃了。
  封、徐二人赶紧慌忙跪倒在地,连声辩解道:“陛下!这唐周是在胡乱攀咬,陛下万万不能相信这小子的话啊!”
  此时张让和赵忠不由得看向封、徐二人。
  他们心里也恨死了这两人,他二人没想到这两人会背着他参与谋反,他二人虽然收了钱,可是没想到这钱竟如此烫手!
  张让、赵忠二人见杨彪还要咬自己一口,赶紧站了出来对着刘宏解释道:
  “陛下,此事与老奴二人无关呀,老奴虽收了这二人的钱,但是钱都给了陛下您了呀!”
  张让在一旁低声说道:“是呀,陛下您忘了上次老奴给您五万两黄金了吗?就是这笔钱了,全给陛下您了呀。”
  刘宏闻言点了点头,想到自己确实收了一笔五万两黄金,也就不再追究张让和赵忠二人的责任了,毕竟钱才是最重要的。
  “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此二人定不会与太平道教密谋勾结,来造朕的反!”
  “来人!给朕把封谞和徐奉打入死牢,将名单上的反贼一并株连!”
  刘宏一字一句地喝道,眼睛里闪烁着寒光,显然已经动了真怒。
  “诺!”
  一旁的禁卫军上前直接捉拿住封、徐二人,随即便开始押解出去。
  “唐周你身为大贤良师的大弟子,竟然出卖我等!你不得好死!”
  “唐周你不得好死!”
  “唐周你这个叛徒!”
  封谞和徐奉不由得大喊起来,直到被禁卫军拖出了大殿,声音才戛然而止。
  以何进为首的众人见没有扳倒张让和赵忠二人,心里不禁一阵失望,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更为重要的是,要解除党锢,于是把目光放向了刘宏另一旁的中常侍吕强,希望他能站出来说句话。
  此时刘宏看向了唐周,问道:“唐周,朕且问你,太平道教真的有三十余万教众?”
  “回禀陛下,千真万确!”
  唐周闻言赶紧跪下回答道。
  “草民为了收集证据,深入太平道教做间,教内有三人掌管大权,这三人分别是张角、张宝、张梁,这三人倒是不足为虑,只是他们最近收了一名军师名为秦末,且被贼首张角招为女婿,为他们谋划造反一事。”
  刘宏闻言点了点头,当即下令夷灭此四人三族,唐周心里顿时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心中不由得大喜。
  “唐周,你此次举报有功!就赏你,嗯…十金以示嘉奖!”
  刘宏说到钱便有些肉痛,更别说给唐周封官了那可是要卖钱的。
  唐周闻言顿时傻在了一旁。
  他本以为凭借这次的功劳至少能混一个官来当,没想到这个抠门的刘宏就赏了他十金,还一副肉痛的模样。
  这十金还没有张角平日里赏的多!
  虽然唐周于汉室而言是立了功的,可是在场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
  从封、徐二人的话不难看出,唐周明显就是叛徒,还谎称自己是奸细,官员们又不是傻子。
  毕竟这种背叛自己组织的人,放在这个时代是让人瞧不起的。
  此时,站在另一旁的中常侍吕强,便向刘宏说道:“陛下党锢日久,人心不平,士大夫多有怨愤,且被禁锢的党人多是地方名士豪杰,若他们跟张角串通一气,非国家之福。不如赦免党人让他们为国效力。”
  刘宏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于是马上下令解除党禁赦免党人。
  只是让刘宏出钱的事,吕强一个字都没敢提,他跟随皇帝多年知道刘宏的性格,不跟他谈钱,什么都好说。
  这次朝会,也并没有派出大军,只是发放海捕文书,让地方官员把贼首全部株连。
  如同历史上记载的一样,恰恰给了黄巾攻打城池的一些时间。
  翌日。
  京城负责社会治安的司隶校尉等有关部门开始闻风而动,按着掌握的线索开始在京城内外展开大搜捕。
  从宫廷侍卫到普通百姓,过筛子一样往出筛,这么一筛还真筛出不少隐藏很深的太平道徒,抓了好几千人,京城天天抓人,天天杀人。
  不过,好在马元义等人接到张梁派来的人传来消息,逃离了洛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