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上学

  早上四点半左右,生产队的公鸡开始打鸣,村里老黄狗的叫声渐渐响亮起来,五户窑洞的煤油灯渐渐亮起。
  叶华荣快速穿上衣服,随后也点亮了煤油灯,妹妹雪梅也窸窸窣窣穿起衣服,去县里上学的时间到了。
  叶华荣拿起茶水壶,向着绿色的保温壶里加满热水,家里能拿出的东西,貌似也只有这个绿色军用保温壶。
  兄妹二人简单吃过野菜窝窝头和白菜汤,背起收拾好的行李,看了下家徒四壁的窑洞,随后向生产队走去。
  十月下旬的黄土高原已经有点寒冷,一头老黄牛不断呼出哈气,三个孩子站在黄牛侧边,不断的跺脚、哈气。
  周边三个公社倒是共用一所小学,要是读中学就要到乡里,高中自然是到县里,红星公社距离延安县比较近,也就全部在县里读初中和高中。
  红星公社一共也就六个孩子在县里读中学,三个男孩读初中,一个男孩读高中,自然都是公社干部子女。
  延安县倒是有12万左右的人口,读初中的学生不超过2000人,读高中的人数一个也才800多人而已。
  “王大爷好,又要辛苦你送我们到学校了。”叶华荣客气说道。
  “还是你小子嘴甜,你们几个好好学习下,现在好点了吧。”王大奎说道。
  “好多了,当时正在河边发呆,一只野兔窜了出来,,,要是再碰到那只兔子,一定得把它打牙祭了。”叶荣华笑骂道。
  “以后还是少去河边了,冬天河水凉,现在不比夏天了,,,人已经到齐了,大家上车准备出发。”王大奎吆喝道。
  六个孩子上了牛车,大家也都是大包背小包,也都是拿着一套换洗衣服和干粮,自然也少不了高粱面和玉米面。
  黄土高原严寒要远超内地城市,牛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着,早晨还有不少的霜降,众人也都是捂的严严实实。
  张口就是一阵冷风,众人自然也都不会互相交流,老黄牛的叮当声不断响起,时而王大奎会抽上一鞭子。
  叶华荣看着绿油油的田地,小麦也已经有半扎多高,还有成片成片绿油油的白菜,也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
  叶华荣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海克斯科技,那满满的都是科技与狠活,也都是正宗的高科技,可不是那些无良商家。
  小麦胚芽约占整个麦粒的 2.5%,含有人体需要的十多种营养成分和10多种矿物质,是小麦真正的核心部分。
  然而面粉厂商早已提取了胚芽,没有胚芽的小麦粉,充其量只是一堆碳水化合物,也仅仅只是充饥而已。
  孩子无法补充成长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孕妇无法补充所需要的叶酸等营养,老人更是常年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唉,商人逐利是本性,然而商人却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更有无数的商人丧尽天良干着令人发指的事情。
  牛车差不多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天色也早已亮了起来,县城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路上的牛车、驴车也是越来越多。
  牛车沿着大路走进城门,街道上有不少戴着破毡帽乡下人,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白萝卜,有气无力地呼唤着买主。
  一些学生在街道石头上休息,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背着粮食走了三四十公里才来到县城,不是所有的路都能走牛车的。
  这样十七、八岁的学生的确太艰难了,现在正是能吃能喝长身体的年龄,可是很多学生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粱面馍,也只是不至于把人饿死罢了。
  叶华荣想起老谋子拍摄的电影《红高粱》,莫言现在还没发表这个小说呢,自己要不要截胡了呢。
  高粱是最没营养的粮食,一般也都是用来酿酒用的,未来基本也没人种植高粱,可是这年代高粱面也不充足。
  如果学生整天坐在教室里还勉强能撑得住,可是县里的学生在学校里都是学习半天、劳动半天,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
  老人、孩子多的家庭,每年还要欠公社的钱,自然不可能让十五、六岁壮小伙读书,也只能在生产队赚工分养家糊口。
  家里劳动力多的倒是无所谓,家里要是能走出一个大学生的话,那也是真正的逆天改命,也能拉扯下家里的情况。
  男孩高小毕业就回家务农,女孩大部分都是从小到大一天书也没有念过,学会做饭、针线活,也都十七八岁早早嫁人。
  叶荣华想起一个月后的高考无语苦笑,今年一共有570万人通过政审参加考试,而考上大学也仅仅只有27万人。
  这些年下乡的知识青年高达2000多万人,接下来就是老三届、中三届、新三届一起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商品粮可没有那么好吃,那些下乡的年轻人不和农村的妻子或丈夫离婚的话,否则也回不到城里。
  大学是不允许谈恋爱的,不少30多岁的大叔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一些阿姨也是几个孩子的母亲,这些人读大一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大学毕业之后都是上面负责分配,两个情侣也几乎不太分到一个地区工作,大学谈恋爱也的确是浪费感情。
  牛车很快来到学校附近,众人告别了村里的王大爷,背着自己的东西向延安县中学走去,初中和高中自然也是在一起的。
  县城里一些学生骑着自行车向学校驶去,那铃声响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骑的自行车,也的确是处处高人一等。
  农村来的学生羡慕的看着骑自行车学生,一辆自行车可是超过180块钱,家里几个劳力也赚不到一辆自行车的钱。
  知识改变命运,现在已经恢复了考试,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无数的农村父母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读初中和高中。
  没有什么东西是平等的,人在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三六九等,农村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叶华荣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高中校园,这里就是自己生活过一年多的地方,整个校园里也仅仅只有一个朋友而已。
  真是好久不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