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意可
距离方菲去米国,已经是两个月的事情了。
傅荆川找了私家侦探寻找方菲,得知她在一家语言学校念英语,并准备备考全世界知名的设计学院,也知道了她的住处。
私家侦探每隔几日,会给他发方菲在米国的照片或视频。
照片和视频中的方菲气色肉眼可见的变好,笑容也越来越明艳。
傅荆川原本急着去找她的迫切心情,慢慢被她良好的状态给舒缓了。
她一个“被害者”,都在变好。
他作为加害者,又怎能以狼狈之姿出现在她面前。
所以他主动配合治疗,并在饮食和运动上都做了改善,在事业上更是主动出击,不仅巩固了他在傅氏的地位,也一举把蒋氏拿下。
蒋楚然欠了方菲,他不仅替方菲讨了公道,还把蒋氏拿来送她做补偿。
至于找博主写了替蒋楚然辩解的煽情博文,则是出于对揭露蒋楚然悲惨遭遇的弥补。
至此,全世界他亏欠的,也就方菲一人而已。
坐上飞往米国的飞机,傅荆川看着窗外白似雪的云朵,突然有些忐忑。
他见到方菲,该说什么?
为没能发现她流产的事道歉?
为没照顾好她妈妈的事忏悔?
还是以她没有签财产过户协议的事,把她拽回美国,再用各种手段把她留在身边?
傅荆川不确定。
他觉得眼下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航线太长,需要在中间城市休息一晚,再继续飞。
他住在最豪华的酒店,俯瞰着最好的夜景,却一夜无眠。
第二天,他乘坐最早的航班飞往米国,米国的朋友已经提前到达机场等着,两人见面后拥抱了一下,朋友问他事业重心已经放在国内了,怎么会突然过来。
“见个朋友。”
“女朋友?”
傅荆川笑笑,没说话。
他和方菲的关系,已经无法定义。
真要定义,他是罪人,等着赎罪的罪人。
如果方菲愿意给机会的话。
傅荆川有方菲在学校上课的课程表,并熟记于心。
这个点,她正准备起床出门上学。
机场距离她住的地方不算远,傅荆川让朋友开过去,快到她租住的公寓时,傅荆川的心跳不由加速。
待会儿见到她,他应该怎么和她打招呼?
是说“好久不见”,还是来句简单的“hi”?
腹稿还没打好,就到了方菲的公寓楼下。
他酝酿着说辞,还没来得及下车,就看到了方菲。
他嘴边挑起的笑容还没完全的舒展开,就迅速收了回去。
和方菲一起下楼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白皮肤的男孩。
男孩在她耳边说了什么,就一把把她抱了起来。
方菲似乎有些紧张,想叫男孩放她下来,男孩却抱着她转了一个圈,随即把她放进旁边的车里,扬长而去。
方菲在男孩跟前,显得很是娇小,说她是高中生都不为过。
就像他第一次见到她的,那个暑假,那个炎热的夏天。
他早已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成了随时能被癌症夺走性命的药罐子。
而她,显然需要和更鲜活的生命待在一起,才能开心和快乐。
他一直看着车子走远,直到消失在视线范围内,都久久没有收回视线。
朋友发现他一直没说话,回头看他,才发现他哭了。
“川,你怎么了?”朋友用蹩脚的中文问他。
傅荆川回过神,摇摇头:“没事,带我去吃饭吧,吃完饭我得返程了。”
朋友瞪大眼睛:“回中国?”
“对!”
“你真的很疯狂,飞那么久,就为了陪我吃一顿饭。”
傅荆川扯着僵硬的嘴角,笑了笑:“因为你是很重要的朋友。”
朋友笑着和傅荆川击掌,但其实朋友也注意到了刚才和别的男孩乘车离开的华人女孩。
朋友知道这才是傅荆川落寞的原因,但男人都是爱面子的,他只能装作不知道。
傅荆川和朋友吃了顿改良式中餐,就买了最快的航班回国了。
在机场,他给侦探转了钱,并告知侦探以后不用再跟着方菲,更不用再给他发照片。
一天后,乔山一大早的去傅荆川办公室送文件,就看到傅荆川正坐在电脑前办公。
乔山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还真是傅荆川。
“傅……傅总?真是你,你何时回来的?”
“昨晚。”
“那方……”看到傅荆川平静无波的眼神,乔山意识到此行不顺利,立马改了口,“那你应该回去休息,长途飞行很累的。”
“没事,把比较重要的文件整理给我,我上午签完,下午再回去休息。”
……
……
傅荆川一直以为,自己撑不过一年。
可三年过去,他还活着,且把事业经营得不错。
傅氏稳重有序的发展,意可珠宝公司也逐渐打出名号。
不过因为身体原因,原本要和那边打商战的计划,被他搁浅了。
除了经历太多,看淡了生死,也有精力不足的原因。
拖着一副随时暴雷的身体,做太多事难免会力不从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投降。
他已经公证了遗嘱,如果那边要针对他,除了他这副三好两歹的身体,什么都不到。
但他活着一天,也会用心经营公司。
毕竟有那么多员工跟着他吃饭,而且他也很想把意可经营好。
今天周一,是去意可开会的日子。
最近他发现国际上有个叫今心的新锐独立品牌的设计师,设计出了好几款被大众追求的饰品。
他让秘书部和人事部的人都去查找这个叫今心的人,想把她收于麾下。
可一个月过去,秘书部和人事部竟然都没查到任何有关今心的信息。
自生病和方菲离开后,傅荆川的性情,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过去有多冷漠残酷,如今就有多温柔耐心。
今天,他对员工的办事效率极为不满,他蹙了蹙眉,用着温柔的语气说:“再给你们一周的时间,一周内还是没消息,就主动请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