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二儿媳
昌元县陶家小院离县衙这么近?
只是一墙之隔而已?
“七巧妹妹,你们什么时候买的这个院子?”
她可是在姨母家住了好几个月,那时候的自己挠心挠肺的想二牛,却不知道夏家人就住在隔壁。
“记不住了。”七巧当然知道她想说什么:“大约是一年前吧。”
“噢,这个院子挺不错的。”
唐诗漫生生的转移了话题。
“就是,我也觉得不错,阿漫姐姐,你快去拜见章夫人吧,明天我们就起程回山里。”
“好。”
唐诗漫去了县衙。
“我的儿,怎么又这么瘦了”
“姨母,漫儿很好。”
唐诗漫一边给她擦着眼泪一边安慰:“漫儿真的很好。”
一边说好自己的眼泪又一边流。
章夫人看见侄女眼泪汪汪,抱着就痛哭一场。
这就是没娘的孩子。
章夫人问唐诗漫最近一年多的情况,唐诗漫捡着好的说了一些。
到底是安慰了章夫人。
“姨母一直在留意着想给你说一门亲事。”
可惜总也不如意。
要不是男方家庭人员复杂,章夫人可不想自己的侄女落入那种乱七八糟的家庭之中。
要不就是男方家境不好,配唐诗漫有点低。
虽然说是高娶媳低嫁女,但是家境不好嫁过去日子过得不舒心。
而且她那个继母恨不能让她低嫁,怎么也不能如了她的意。
她偏要给诗漫谈一户好人家。
一来二去的,就是没有合适的。
最近看中了史家,无论是家底还是家里人都还不错,史夫人之前还说可以看看人,结果昨天才退了信,说儿子小再等两年谈。
这都是借口,肯定是别的原因不愿意结亲。
章夫人怄了一天,没想到第二天就见到了唐诗漫。
就觉得自己没有办好这件事儿很对不起侄女。
“姨母。”唐诗漫脸红了:“姨母,漫儿这次来就是有重要的事儿给您说。”
听说唐诗漫自己选中了人家,章夫人又惊又喜又有几分害怕。
连忙问是哪家公子。
章夫人以为是昌州府的人。
“是夏家,金鸡崖夏家。”
等等,哪家?
知道是救过唐诗漫的夏家二牛时,章夫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我的漫儿眼光不错。”
“姨母,你不反对?”
真正是让人意外得很。
“我为什么要反对,夏家不错。”
唐诗漫惊讶的等着姨母的解释。
“这家人家风正,有骨气,而且很有前程。”章夫人时常听自家相公说起夏家的事儿:“假以时日,夏家肯定能代替王家成为昌元县甚至昌州的大户人家。”
夏家的日子是一年更比一年强,而且身后有周家的支持,这样的人家自然是去得的。
“姨母……”
唐诗漫很感动。
“他们说让我去山上过年。”
“去吧去吧。”章夫人很支持:“只是,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漫儿明白。”
也将自己的顾忌说了,准备过了年让二牛去提亲,就以庄户人家的身份去提。
“这……”章夫人不赞成:“不管怎么说夏家也出了两个秀才,这样说是自我贬低了。”
“姨母,漫儿怕她作妖。”
“你担心的也无不道理,只是委屈了我的儿。”
唐诗漫摇了摇头,不委屈,是好是坏自己心里清楚得很。
最让她焦心的侄女的终身大事有了着落,章夫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金鸡崖夏老爷子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盼着孙子孙女回家过年了。
在年三十这天下午总算盼了回来了。
“爷爷……”
“好好好,回来了就好。”
老爷子很高兴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曾孙。
“正德,这是祖祖。”
他在江安河庄上庄户们都逗着他玩儿,一点儿也不打生,小家伙流着口水朝着老爷子笑眯眯的。
可把老爷子欢喜得什么似的。
这是老夏家的曾长孙,白白胖胖的招人喜爱。
许氏也高兴,胡小莲这个大儿媳能干,二儿媳也有了着落了,拉着唐诗漫欢喜不已。
“你走了婶子想得好久。这次可要多玩一段时间。”
“婶子,您不嫌弃漫儿就好。”
上次是客此次来身份都不一样了,有几分羞涩几分欢喜。
“婶子高兴还来不及呢,你不嫌弃咱们家就好。”
“大娘,你有了大嫂二嫂就不喜欢七巧了啊?”七巧抱着许氏的手臂撒娇。
“瞎说,我七巧是我们家的宝,怎么能不喜欢。”
“饭好了,吃团年饭了。”
夏富强三兄弟下的厨,坐了满满当当的三桌。
唐水生和白灵也入了座,当成一家人一般。
“五牛六牛没回来。”夏老爷子看着儿孙满堂很是欢喜,又有点遗憾。
“爷爷,五哥六哥明年就要秋闱考举人了,文先生说他们时间紧任务重,来来回回耽搁时间,就不回来了。”
“好好好。”说起五牛六牛这两个孙子老爷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夏家的年夜饭吃得特别热闹。
老爷子喝米酒又喝高了。
好在老爷子话不多,喝高了就直接睡了。
连他信奉的守田坎这个习俗都不守了。
大牛二牛就说着一些庄上铺子上的事儿给家人听。
女眷这边围在一起逗孩子说说笑笑的。
七巧守岁到子时,夏富强烧了子时香才陆续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都起床了。
大年初一是绝对不能睡懒觉的。
老爷子也精神十足的坐在了上首,儿孙曾孙按着顺序给他拜年。
老爷子笑眯眯的一个个的发了红包。
七巧打开看时,是二两银子。
“爷爷真大方。”
“哈哈哈,因为我有好孙子好孙女,你们挣银子爷爷也没地儿花,都发给你们。”
唐诗漫也有一份。
虽然没进门但已经是夏家儿媳的待遇。
吃过早饭一家子去小河沟上坟。
唐诗漫也跟着去。
许氏直接给马二嫂文氏和黄嫂子介绍说这是二牛媳妇儿。
可将两人羡慕坏了。
这媳妇儿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
“是昌州的姑娘。”许氏道:“我二牛有福气。”
“大牛媳妇是哪儿人氏?”
文氏又问。
“是永昌人氏。”
夏家人统一口径。
经文氏和黄嫂子一宣传,小河沟村的人都知道夏家大牛二牛都娶了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