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绘画
“对面布行又在卖啥?”
王三老爷看着对面马车不断,除了女子外最近居然多了很多年轻男子。
而且,这些男子一看都是读书人。
是醉香楼的酒不香,还是怡红楼的的姑娘不漂亮?
一个个往布行跑,布行有什么文章?
掌柜也注意到对面异常,又托了自己的姑爷老表的儿子去看。
结果答案让他们更意外。
“如意夏布行在布上绣画?”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是的,很多读书人都很是惊赞,说绣得像绘的一样,栩栩如生,很多人竞相出高价,如意夏布行的人居然说不卖,说是镇店之宝。”
“这些傻蛋,那就是故意吊人胃口的。”
作为资深生意人,王三老爷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老爷的意思是?”
“就像怡红楼来了一位姑娘,妈妈说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貌双全举世无双,一传十十传百,个个都觉得她很好,惊为天人。”
掌柜有点听不明白了。
“事实上呢,谁都没见过她弹琴也没见过她真面目,但是就是听别人说而已,一个个的傻蛋就争相前来一睹为快,连真面目都没见过也跟着叫好,因为他们叫好就是不懂欣赏,就是不如别人有才华。”
“一来二去,姑娘奇货可居,怡红楼妈妈收银一大把一大把,那个姑娘真的漂亮吗?”
掌柜有点懂,又好像什么都不懂。
“醉香楼周家做生意还真是会。”王三老爷摇头叹息:“当然,更多的是有些人人傻钱多,咱们玩不了这些套路,好好的卖布吧。”
如意夏布行,二牛在清点着订单。
“东家,咱们为什么不将这些单都接下来啊?”
一幅画就两百两银子,简直比卖布强哪里去了。
“有那么多双手做吗?”
二牛很心疼唐诗漫,绣画简直是不分日夜的干。
幸好七巧说只让她做一个样品,否则二牛是断不会接单的。
可不能为了点银子让自己心爱的娘子变成了绣娘。
当然,唐诗漫的《松鹤图》更是被人喊到了上千两银子,但都未卖。
一是唐诗漫本人都觉得不值这个价,这不是坑人吗;二是七巧认为,有些东西是无价的。
“一个月接两三幅就好了,并不是钱多就能买。”
还要和买家沟通,他想要送什么人,达到什么效果,表达的是什么,充分理解了买主的要求才能做到让其满意的作品。
这样的结果就是讲究一个缘字了。
所以看的人也真是越来越多。
七巧知道这个效果后很是满意。
她又在搞另外的一个实验了。
这一次她将主意打在了文先生身上。
因为听五牛说过文先生的书画造诣都很高,当然,她只是想想,还是想忽悠自家五哥好。
江安河庄,五牛被亲妹妹要求作一幅山水画。
“用夏布绘画?”
五牛听了这个要求后都很意外。
“是的,你看我这块布料如何?”
七巧手中的夏布是一块淡草黄色的生夏布,特意让人裁剪成作画的宣纸大小。
“很好啊。”
“哥,你别想那么多,你就把它当成一块宣纸画一幅水墨山水画好了。”
妹妹这么可爱,妹妹这点小小的要求当然得满足。
“来人,笔墨伺候。”
书童于吉祥就过来研墨。
这些日子于吉祥跟着五公子一起早起晚睡,也认了不少的字,得空的时候又跟着柴六叔他们练练武,强身健体关键时刻还能护主。
跟着东家吃得好,不到一年的功夫已经蹿高了一个个头了。
七巧也不打扰五哥创作,毕竟,创作是要灵感的。
她去外面查看头麻的收成。
“姑娘,正如你所言,苎麻的收成很好。”
黄大雷就有一种感觉:收不完,这苎麻根本收不完。
满山遍野都是苎麻。
幸好分包到户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齐出动,小孩子们玩起了双节棍上下左右前前后后打麻叶打得手疼。
最早的时候还觉得是玩,开开心心的打掉一片片叶子。
第二天手臂都抬不起来了还是得做,爹娘说要是不做活儿就没饭吃了。
哭着也得继续干。
而且,家家户户小孩子都在干活,你不可能一个人去玩,那多不懂事?
又只好硬着头皮做。
妇人们就剥麻,一大把一大把的挽着,男人就挑回去。
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坐在各自的屋门口打麻。
这些活儿说到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学就会,所以大家都能做。
最重要的是:很快就能挣到钱了。
江安河庄的原农户们是不懂什么叫绩麻线的。
昌元镇跟着唐叔一家子搬过来的那几户庄户的妇人们绩麻纺线织布都会,七巧让她们结对帮扶拜师学艺,一切也就不成问题了。
七巧还说了,除了绩麻是各家各户自己绩外,还会在村子里找一些年轻能干手脚麻利又负责任的年轻姑娘或媳妇儿去纺纱织布,因为江安河庄要有制布作坊,还有染布作坊。
也就是说,庄户们的日子将会越过越好,未来钱景一片光明。
七巧在庄上转悠,看到有老人在刮麻。
“大娘,你这个力度还得大一点点。”七巧看老人很多麻壳都没刮掉连忙纠正她。
“这个啊,我怕把里面的麻丝丝都刮没了。”
“不会,外层麻壳,中间层是纤维,”
七巧随意的坐了下来,接过老人手上的工具就做了示范。
“您看,刮麻的力气要适中,太大了不行,确实会刮掉麻纤维;太小了也不行,清理不掉麻骨和异物。”
七巧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一条麻被她刮得干干净净很是顺溜。
直接就惊呆了黄大雷。
“姑娘,你居然会做这些?”
“呵呵,这是我们昌元县的大姑娘小媳妇必须学的本事,不管在娘家还是婆家,会绩麻纺纱制布才不会被嫌弃。做得来就能挣点零用钱,手上也宽松点。”
七巧笑着将麻刀还给了这位大娘:“以后咱们江安河庄上的姑娘们也要学会这门技术傍身,多多少少也能挣点银两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