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准备迎敌

  等待片刻之后,杨凌再次看向东方,远处果然有浓密的黑影在移动,这些都是正朝自己这里狂驰的吐蕃骑兵。
  吐蕃骑兵的战斗力比起义军更胜几分,尤其是对付步卒,骑兵往往可以轻易撕裂义军的阵型,因为义军骑术较差,行动笨拙,遇到吐蕃人根本无法组织反抗。
  “希望能够抵挡住吧。”杨凌深吸口气喃喃自语。
  他知道在战争中最怕的就是溃散,所谓溃兵如山崩海啸,任何人都阻拦不住,最终结局往往非常悲惨。
  杨凌曾经亲自指挥大规模的野战,在战场上看到许多溃兵互相践踏、踩踏致死,甚至还会爆发大规模的屠杀,因为敌军追杀溃军会使得己方阵型变成散沙,容易遭受围歼或者溃败。
  这种情况是杨凌绝不愿意看到的。
  “大帅,吐蕃人冲过来啦!”
  “准备迎敌!”
  伴随着惊呼声和喊杀声,数十名吐蕃骑兵从西侧的官道疾驰向东城门,他们胯下的马匹都披挂着厚重的铁甲,手持长矛,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刺眼的寒芒。
  “弓箭手准备!”
  杨凌大喝命令道。
  早有预备的弓箭手立刻举起弓箭瞄准吐蕃骑兵。
  “放箭!”
  霎时间,无数箭矢飞射出去,宛如蝗虫般遮蔽住半边天空,带着凄厉的呼啸声扑向吐蕃骑兵。
  无数箭矢钉在吐蕃骑兵身上,鲜血迸射,染红衣衫,不过吐蕃骑兵却丝毫没有停顿,依旧朝前猛冲。
  数支利箭狠狠扎进领头的吐蕃骑兵的胸腹部,他闷哼着从马背上摔落。
  紧接着,又有七八个吐蕃骑兵中箭落马。
  剩余的骑兵却丝毫不敢减缓速度,他们咬牙催动坐骑,朝着东城门猛扑过来。
  “射!”杨凌又命令弓箭手继续放箭。
  不过剩下的吐蕃骑兵显然训练有素,当箭雨袭来的瞬间便纷纷趴下,躲避箭矢。
  这样子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却让吐蕃骑兵有效拉近和城头守军的距离。
  “投石机准备。”
  数架投石机推到城头,它们每台的重量超过六百斤,这么大的物体需要十余名壮汉合力才能搬运,不过现在由于缺乏木料,这些投石机只能堆砌在城墙边缘。
  数十名工匠抬来巨木,把它们摆放在投石机前。
  杨凌拿着望远镜观察远处吐蕃军的动向,然后下达命令:“放箭!”
  密集的箭矢铺天盖地地砸在吐蕃骑兵队伍中,有些吐蕃骑兵躲闪不及,直接中箭跌落战马。
  但是也有吐蕃骑兵躲避开射来的箭矢,继续朝城墙猛冲。
  “放!”
  杨凌再次下令。
  吐蕃骑兵队伍中的弓弩手纷纷扣动板机,箭矢飞射向城头,不过因为城墙的掩护,大多数都射偏,偶尔射中的也不足以造成威胁。
  “射箭!”
  城墙上的守军也开始射箭,不断有吐蕃骑兵中箭坠马,但是吐蕃人却丝毫不管,他们继续猛冲。
  很快,吐蕃骑兵就来到城墙下。
  “投石机准备!”杨凌大吼道。
  投石机旁边的壮汉将装填好的石块抛入城中。
  连续几声巨响传来,石块重重地砸在吐蕃骑兵队伍中。吐蕃人猝不及防之下,不少人被砸伤或者砸死,吐蕃人的冲锋势头被暂时遏制住。
  城墙上的守军也借助投石机的掩护,迅速搭上弓弦,不断有箭矢飞射向冲过来的吐蕃骑兵,吐蕃骑兵也开始反击,双方在城墙下展开激烈交锋。
  不过守城的守军毕竟寡不敌众,吐蕃军越聚越多,很快就压过城头上守军,逼迫他们不得不退入城内。
  吐蕃人见状兴奋起来,他们纷纷纵马闯进城门。
  “放箭!”杨凌再次下令,这次城墙上的守军倾巢出动,箭雨如雨幕般泼洒下来。
  冲锋在最前面的几个吐蕃人立刻倒在血泊之中。
  后面的人则急忙止步,不敢再向前走,同时他们用吐蕃话大声嘶吼着,像是在提醒身边的同伴。
  “该死!”
  吐蕃骑兵的首领是名年纪约四旬左右的男子,身材魁梧强壮,满脸横肉,他怒骂着拔出弯刀,劈砍周围那些畏缩不前的士兵。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给守军带来什么威慑,反倒引起守军的忿怒,他们纷纷调转方向,朝这名年纪颇大的将军倾泻箭矢。
  这名吐蕃武将身上插满羽箭,倒地毙命,其他的吐蕃士兵却已经冲破城门冲进去,守军想要回援,但是已经迟滞。
  杨凌站在北面城墙上,冷眼盯着城外吐蕃人的攻城,心中充斥着担忧。
  他很清楚,城中的兵力严重匮乏,根本没办法与吐蕃人决战,若是拖延太久,恐怕就算打赢今天,明日城池也难保。
  “必须尽快解决掉这群吐蕃人。”杨凌暗忖道,这个念头浮现后便挥之不去,他不断思考着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杨凌听到哨探的声音,连忙下令道:“请说。”
  “启禀大人,城门突然关闭,守城的士兵拼死抵挡,属下等未能夺取城门。”哨探禀报道。
  “什么?”
  杨凌大吃苦瓜脸,城门被夺,他们就彻底没希望打败这支吐蕃人,更别说击败松赞干布派来增援的五万大军。
  “必须尽快击败尼格鲁这支骑兵,否则城中的粮草耗尽,就算胜利也是惨胜,后患无穷。”杨凌在心里暗道。
  吐蕃军在城门附近安营扎寨,不少吐蕃军已经抢占城门附近的房屋作为临时驻地,他们在城头留下不少尸体,有吐蕃士兵的尸体,也有守城士兵的尸体。
  吐蕃士兵在这里休整,等待援兵的到来,他们似乎对城中的守军并不担心。
  正在杨凌凝神思索之际,有斥候匆匆跑来,单膝跪下禀告道:“启禀大帅,前线来信,吐蕃大军正在攻打我们北城门。”
  “哦?来的真快啊!”杨凌眉毛微皱,他沉吟片刻,吩咐道:“让张德禄率部出城接应。”
  城外的吐蕃军正是松赞干布麾下的精锐主力,人数达到两万人,张德禄率领的千余残兵根本不可能挡住吐蕃军的进攻。所以杨凌选择让张德禄去救援。
  张德禄在北城门外组织人员堵塞城门洞。
  城外的吐蕃军发现前面有人挡路,顿时纷纷催促马匹往城门冲杀。
  张德禄见状立刻下令弓箭手射击,不过他们手中的弓箭并不多,所以对吐蕃军造成的杀伤有限。
  吐蕃人在弓箭的掩护下冲上城楼,不过很快就被守军斩杀。
  张德禄见城中的守军不肯撤走,于是下令弓箭手放火焚烧城门洞。
  吐蕃人早有预谋,所以点燃火药罐子后,就扔下炸药包冲上城楼,试图控制城门,结果被守军斩杀,不过也顺利烧毁城门洞口的油布。
  张德禄趁乱率兵从西面冲出城去迎战吐蕃军。
  吐蕃军原本认定守军只有千余人,即使张德禄率军来援,他们也有信心歼灭对方。谁知道守军的战斗力比他们想象中还要顽强,他们很快陷入鏖战之中,最终溃散逃走,张德禄也带着残兵返回城内,和守军汇合。
  这场战斗的结局已经注定,城外的吐蕃骑兵已经被歼灭殆尽。
  看着满地的鲜血和残肢断臂,守军的将士都有些麻木。
  刚才的战斗太激烈,双方损失惨重,尤其是吐蕃人,折损大半,只有少量人员逃离战场。
  “大人,卑职幸不辱命,已经把城门堵上,城中的粮食足够我们坚守三个月。”
  杨凌看着满目疮痍的战场,摇头叹息道:“这里是吐蕃腹地,粮食短缺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我们顶不住三个月。”
  虽然吐蕃人在攻城期间被射杀数百人,不过这点损失完全不影响他们后续的进攻。
  吐蕃人在这座小镇停留两天,又继续东进,攻克城池附近的几个村庄,收集粮食物资。吐蕃军在收集粮食、运送器械时遇到当地百姓的袭击,损失惨重,吐蕃军不得不放弃继续深入。
  吐蕃军撤到大同府城下休息,然后等待援兵的到来。
  “大帅,吐蕃人已经撤退,我们现在要不要出城追击?”副官问道。
  杨凌摇摇头,吐蕃军撤退的方式非常诡异,不像是仓惶撤退,因为他们在途中还击毙许多反抗的农夫,他猜测是吐蕃军早有计划。
  如果自己率部追击,只怕会落入吐蕃军设置的圈套之中。
  “你带两千士卒去追击吐蕃军,记住,不要冒险追击敌人,务必查清他们撤退的路径,找到伏击地点,然后传讯给我。”杨凌叮嘱道。
  副官抱拳答应道:“末将遵命!”
  吐蕃军虽然退回大同府,但是杨凌丝毫不敢大意,他派遣斥候四处侦察,寻找吐蕃军可能藏匿的伏兵,准备伺机伏击敌军。
  吐蕃军的行踪非常隐秘,杨凌的斥候花费好几天时间也只是侦察到零星的信息,但是吐蕃军并没有再进攻,似乎在耐心等待援兵。
  “大帅,不妙啊!吐蕃军在大同府修建的防御工事非常厉害,我们根本攻不进去!”
  杨凌的副官在大同府城外焦急地向杨凌禀报情况。
  杨凌的副将叫张德禄,今年三十多岁,他长相粗壮,膀阔腰圆,皮肤黝黑,看起来极像山里人。
  杨凌对吐蕃人在城外构筑的那些壕沟、鹿角拒马、土袋和栅栏很感兴趣,他亲自登上城头,观察吐蕃军在城外的防守工事。
  杨凌仔细检查吐蕃人挖掘的那些坑道,惊讶地发现这些壕沟居然能够直通城墙内侧,如果敌军用弩车和投石车配合,绝对能够对城墙形成致命打击。
  杨凌的副将张德禄站在旁边,看到杨凌在查看地势,忍不住提醒道:“大人,这些土坑可能有埋伏,切莫靠近!”
  杨凌抬头看着远处的壕沟,脸色渐渐变冷,冷哼道:“吐蕃军若是在城下挖这么多的土坑,恐怕是打算在这里围困我们,只要我们的粮食消耗殆尽,他们就会攻破城门,进入城中,然后屠杀城中百姓,这是想彻底摧毁我们。”
  张德禄连忙解释道:“卑职也觉得吐蕃人的举动古怪,但是他们在城外的确挖掘土坑。”
  杨凌盯着远处的壕沟,眼睛眯起,突然问道:“吐蕃人在城外挖这么多壕沟有什么目的呢?”
  “难道.”张德禄听到杨凌这话,脸上浮起震撼之色。
  杨凌转身望着张德禄,郑重地说道:“德禄,立即派人去调集民夫,在城外开垦田地。吐蕃军既然想把我们困死在城中,那么我偏偏要活下去。咱们就和他玩个捉迷藏。”
  张德禄愣住,他怎么也没有料到杨凌竟然做出这种疯狂的决定。
  “大帅,如果我们在城中坚持不住,或者吐蕃人攻进来怎么办?到时我们岂不是更危险?”
  “不会有那个时候。吐蕃人想拿下大同府,至少需要五天时间,在我们坚持不住之前,援军肯定会赶到,到时我们就赢定啦!”
  张德禄还想劝阻,但是看着杨凌坚毅的表情,最后还是选择闭嘴。
  杨凌在城头巡视片刻,回到军营召集诸位文武议事。
  杨凌先简单地说明自己的计划:“吐蕃军想困死我们,我们就跟他们玩捉迷藏,在他们粮食耗尽之前,绝不能主动出击,否则很容易落入对方圈套之中。”
  众人听说要在城外开垦荒地,不禁纷纷交头接耳,显然对杨凌的计划都颇为怀疑。
  杨凌知道这种时候不可能瞒过每个人,他干脆坦诚地说道:“诸位,我们在松州被困两年之久,国库亏空,各级将领俸银减免,军队已无粮饷可供养。如今吐蕃军占据松州,我们想获胜,就必须扩充军备。我们要想打败吐蕃军,就要让将士吃饱饭。我准备在城外开垦田地,以便增加军饷,同时训练新兵。”
  张德禄看着侃侃言谈的杨凌,心中佩服万分。
  杨凌的想法非常正确,如今大同府内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若是不及时恢复生产,大伙只有饿肚子的份。(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