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第165章 荒芜之中万物生
司马颖不答应羊献容要将婢女嫁给他做妾的要求,羊献容也没有生气,只是看着他,很认真地问道:“难道你一辈子都不娶妻了么?就真的这样孤独终老么?”
“那又如何呢?”司马颖也看着她,“其实,若是这样一个人应该也很自在吧。”
“这事情你真的可以考虑一下的。”羊献容又补充了一句,“花灯节那日将人抬进门就好,无非是妾室,无须办什么酒宴,你若是肯……”
“那不成,这是你的婢女,必然也是要做足全套的。”司马颖还较劲起来,“这不是随随便便送进府里一只鸡一只鸭……”
“你看,你还是同意了,对不对?”羊献容笑眼弯弯的样子,令司马颖警觉起来,为什么每一次都要跟着她的思路走,即便是拒绝得很彻底,最终还会随着她的想法执行下去了?这样不太对劲。
“不行,不可以,我不同意。”他三连否定,很是坚决。
羊献容倒是没有搭理他,直接上了自己的轿辇,径直回了天元宫。
落在后面的翠喜悄悄看了一眼司马颖,轻轻摇了摇头。张良锄也跟了上来,悄声问道:“皇后娘娘这是要做什么?她要把谁送给王爷?”
“反正不是我就好。”翠喜也拢了拢身上的棉衣,看着前方正在缓缓移动的轿辇,那是皇后专用的八人大轿,极为稳当和舒服。明黄色的帷幔以及流苏彰显着华贵和权利,行走在宫中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回避的。
“难不成是绿竹?”张良锄的声音更小了一些,“我瞧着绿竹那天伺候皇后娘娘弄完头发之后,满脸委屈,眼睛都红了出来的,还跪了好几个时辰。”
“还不是她伺候得不好呗。”翠喜轻轻哼了一声,她是知道缘由的,但因着绿竹绣衣使者的身份,也必须是隐匿的。
“哎……”张良锄叹了口气,走快了几步跟在了轿辇的右侧。
“去太医苑吧。”羊献容在轿辇中说道,“张良锄,你去让绿竹把本宫那个荷包取过来。”
“是是是。”张良锄连忙点头答应,又小跑着先行回了天元宫去喊绿竹了。
“翠喜。”羊献容又喊了一声。
“在。”翠喜也立刻跟了上来,走在轿辇的右侧。
“刚刚忘了去接怜儿一道走了,你去看看兰香有没有从许真人那边接到怜儿,一同去太医苑好了。”
“好的。”翠喜也赶紧转身去了璇玑殿。
太医苑这几日倒是没有什么事情,皇上司马衷的腿伤日渐痊愈,也不需要太医们轮流伺候,其他皇族之人不过都是去请平安脉,但这些人也没什么毛病。他们一群人坐在房里安心地喝茶闲聊,又小声说起了司马颖两名新妇的死状,一时间也没有个定论。
羊献容的轿辇只是停在了太医苑的门口,她自己走了进来,还慢慢观赏起太医苑的建筑结构和光秃秃药圃。等有太医苑的小太监看到了皇后娘娘以及她的随行,才慌慌张张地去报了信。
一群人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了药圃旁边,给正看着药圃里枯枝败叶的羊献容纷纷跪了下来,“不知皇后驾到,有失远迎,卑职有罪。”
“起来吧。”羊献容笑了笑,“本宫也是临时起意才过来的,想着给皇上炖鸡的时候加一些参须应该也是大补的,就不知道哪种须子好一些,所以就过来看看。”
秦常桑秦太医跪在了最前面,对于羊献容这个提议并不赞同,他沉吟片刻才说道:“皇后娘娘,皇上目前倒是有些补得多了,其实应该少吃一些这些人参之物,倒是皇后娘娘近来看起来气色不佳,似有郁结,臣可以给您再把把脉象,调理一下。”
“哦。”羊献容听了这话挑了挑眉,“从本宫的气色上就能够看出来了?可今日很冷,本宫应该也是冻得脸色发白了吧?”
“那倒是没有,皇后娘娘穿得还是暖和的,只是刚刚臣从您的下眼睑的位置看过去有一些发灰,以此来断定的。”秦太医和羊献容也是熟悉的,因此也敢这样直接说了出来。
“行吧,咱们进屋说话吧,这里实在是冷的。”在众人面前,羊献容还是端了端皇后的架子,“你们也都别跪着了,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多谢皇后娘娘。”众人嗡嗡地说着,慢慢也都退了下去,只留下秦太医等几个职位较高的太医。
“这药圃里种了什么?”羊献容没有进屋,这群人自然也是不敢动。
“回皇后娘娘,这也就是一般的药材,臣等是在这里种下,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也算是了解药性。很多药材并非是成熟的时候才能用,有些则是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功效,也是很有意思的。”
羊献容点了点头,对于秦太医的说法很是认可,“神农尝百草,也是这个道理吧?”
“臣等自是不敢与神农氏相提并论,只是种一种,多了解一些而已。”秦太医笑了笑,“并且,臣等也想看看能不能把其他地方的药材移栽过来,若是能够种植且生长得好,也就在这里种植起来,就无须千里迢迢去购买和运送药材了。”
“比如?”羊献容的眼睛亮了亮。
“比如,炙甘草,白术,羌活。”
“羌活,好像是生长在陇西寒地吧?洛阳的天气总归是暖和的,若是种下之后,药性还会一样么?”羊献容已经往屋里走去,秦太医带着众人跟在了她的身侧,看起来人有些多,羊献容叹了一声,“秦太医跟着就好了,其他人都散了吧。”
“是是是。”众人慢慢分散开。
倒是莫凡宇莫主事跟在了秦太医的身后,躬着身子。
羊献容转头看了他一眼,也只是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莫主事是绣衣使者,羊献容已经从绿竹那边知晓了。现在,她倒是很想知道,这些散落在宫中各处的绣衣使者都是谁,当年司马炎以什么标准来挑选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