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先天之气,无形无相
负责讲道的院士,身上还穿着钦天监的官袍,此刻走上问道台的民众们也纷纷带着好奇的心态,按照院士所说的那般,盘腿静坐在了问道台上。
布道正式开始,原本热闹的围观群众也很快便纷纷安静了下来。
问道台虽然很大,但院士依旧能够在不借助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将声音传入每一个修行者的耳中。
这些院士们在出发之前都曾在办公室内参加过赵启组织的会议,在会议中赵启也详细的说明了布道时要讲述的内容。
他们没有一上来就去让民众们知晓道是什么,甚至没有去说明一些复杂的理论,而是直接从气感出发,让所有的修行者们去尝试感受在这天地之间存在着的灵气。
如今多年过去,灵气虽未到全面复苏的程度,但已经要比前几年浓郁不少。
所以赵启也清楚,只要谆谆善诱,让修行者们通过正确的方式去感受到灵气,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能够感受到灵气,实际上就已经是跨入修行界的第1步了。
先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直观性的变化,再从这变化的立场上去讲述大道本源,才是适合这一带民众修行的良剂。
“知彼有待,知此无待,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
无论是医家的六气论,还是武家的气感,儒家的经典都建立在道家气源的基础上。
实际这天地之间始终有灵气存在,之所以无法感知,就是因为心门蒙愚。
大家与其去问气到底是什么,其实可以反问一句,什么不是气呢?”
老院士背着手走在静坐的修行者之中,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述,逐渐将大家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去。
“气之所以不好描述,因为它就是自然本身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抽象的概念,几乎快接近于道这个字了。
所以大家如果想要清楚的说出气是什么这一点哪怕再理性再客观的头脑也无法全然言之。
但如果大家可以开始接受新的世界观,也就能以气观世界了。”
老院士耐心地讲述着自己对气的了解,民众们则是纷纷避着双目,屏息凝神却按照老院士所说,尝试与四周的灵气相连。
“天地万物为后天,在此之前为先天,先天之气,无形无象,周流而自成。
大家要感受的便是这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先天之气,沉心静念真一通过运神,方能产生元气,无中生有之气,便为先天之气。”
在问道台的正中央,老院士停下脚步,缓缓抬头看向围坐在四周的民众们。
他看到有些人的双目紧闭,仿佛正在努力感受着什么。
他心中微微一笑,知道这些人已经逐渐进入了他所描述的那个奇妙世界。
“先天之气,无形无象,周流而自成。”
他重复了一遍,声音不疾不徐,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安心。
“这就是气,这就是我们修炼的起点。”
他看到有人开始缓慢地运转体内的气息,似乎是想感受这所谓的“先天之气”。
他心中暗自点头,知道这些人已经开始踏上了修行的道路。
“修行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其实就是我们与天地之间的沟通。
我们通过气的感知,与天地建立起一种联系。
而这种联系越紧密,我们的修行也就越深入。”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到问道台外传来一阵骚动。
他微微皱眉,抬头看去,只见一名修行者已经从静坐中醒来,正满脸惊喜地看着自己的双手。
“我感觉到了!我感受到先天之气了!”那名修行者高声喊道。
老院士微微一笑,他知道,这就是他所要讲述的道。而这名修行者的体验,就是最好的证明。
“感受到了吗?这就是气,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开始。”
他再次说道,“只要你们能够感受到这股力量,那么你们就已经踏上了修行的道路。
接下来,只需要不断去体验、去感知、去修炼,你们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与天地相融。”
他的话语简单而直接,但却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但当下就能够感受到气感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连同兵部派出的精英在内1500人中,目前也只有这一人感受到了气的存在。
在剩下的这部份人里,有人心思浮躁,只是静坐了一会儿,就开始如坐针毡。
有人心智愚昧,对于气这种存在始终难以清晰了解。
不过老院士却并没有对此失望,因为只要有一位具有大天赋的人显露这种天赋,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因此老院士很快便沉入了心神,看起来是依旧在引导他人找寻气感,但实际上也在不断的通过语言,让那位唯一感受到气感的大天赋之人,能够继续往下精进。
“先天之气无形无象,所以我们想要控制它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后天之气则不然,简单的来说,大家也可以把我们现在的呼吸认定为是后天之气的一种。
通过控制后天之气,静心凝神,抱元守一,也能隐隐带动先天之气,从而形成与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吐纳。”
一边说着话,老院士还一边留心那位大天赋者,甚至他已经能够感受到在此人周身游走着淡淡如水一般的气体。
他看到这位大天赋者的脸上,已经全然不是刚刚进入问道台时的模样。
此时此人脸上所有的忧虑、惶恐、忐忑已经全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明亮。
仿佛此人看清了一些什么,也感受到了一些什么。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持续不断的给予这位大天赋者以鼓励,然后再顺带提及一些气相关的运用方法。
“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与其去寻找它,不如去感应它。”
老院士微微一笑:“除了呼吸,大家也可以去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
听到这话后,所有人都是暗自点头。
之所以认为心与气之间有必然联系,是因为医家和道家都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实际上灵气也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最活跃的地方一定是在心这里。
只有让心静下来,才能更好的去感受气。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修行者在冥想时一定要选择闭眼的原因。
一旦闭上眼睛,外界的干扰就会减少很多,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去感受心的跳动。
很快便有人开始尝试着去感受自己的心跳。
在老院士的讲解下,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到了修行中去。
他们虽不像大天赋者那样,能够清楚地感知到气感,但却也能隐隐察觉出平常生活中根本不曾有过的奇妙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开始思考人生与修行之间的关系。
有人曾问老院士,修行的终点究竟在何处?而老院士的回答却是非常简单:哪里都不在。
这种回答看似玄妙,其实却包含着一种朴素的道理。
<divss="contentadv">修行并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逐渐领悟到了气在不同生命体之间的联系,有人则开始尝试着运用气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有一位老者,在修行中发现自己与天地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仿佛自己能够与周围的一切产生一种神奇的联系。
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了许多,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状态。
他开始尝试着运用这种力量去帮助周围的人。有人因为他的帮助而摆脱了病痛,有人则在他的引导下开始了一段奇妙的修行之旅。
这位老者所体验到的,就是气在不同生命体之间的联系所带来的力量。
他通过修行,逐渐领悟到了这种力量,并用自己的方式去传递这种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修行的行列中。他们或许并不完全明白修行的意义,但他们却能够感受到修行所带来的奇妙体验。
他们开始尝试着运用气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去帮助身边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自己与周围世界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而老院士则一直在问道台中央,微笑着看着这些人的变化。他知道这些人已经逐渐走上了修行的道路,而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许多。
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轻盈,思维变得更加清晰。他感受到了天地间生生不息的气息在自己体内流淌,仿佛自己已经与这个宇宙融为了一体。
这种奇妙的体验也在修行结束之后被他们分享给了其他民众,这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向往能够参与到修行中去。
目前大炎国也在为这一步积极准备,由于还要有部分人继续维持基本的社会运转,所以目前还并没有开放第2次报名的时间,第1批修行者基础修行时间设定在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将会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优异者则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玄学院里,接受赵启的亲自教导。
所有人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问道台处不论白天黑夜,都能看到修行者们一袭白衣盘腿静坐的样子。
这一个月里,整个大炎国都好像安静了许多,就算那些未能参与到修行中去的民众,在驱车路过问道台附近时,也会刻意放慢速度避免打扰。
他们之中,有人一无所获,有人灵光乍现。
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努力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
在这场修行的热潮中,大炎国并没有进行强制性的推动,而是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让愿意参与的人自然参与,让不适合的人自然退出。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问道台下的人们开始陆续离开。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的沮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过,就一定会有收获。
而那些真正有所收获的人,他们并不急于展现自己的成果,而是在内心里悄悄积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他们修行之路的起点。
大炎国并没有公布具体的考核结果,因为每个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但是赵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修行并不能急于得出某种结果,修行本就逆天而行,即为修行者,就该明白,何为大势所趋。
如今就算在问道台上没有得到结果,也并不意味着在修行路上就走不下去。
道法十万八千种,法法皆渡有缘人。
今日有此缘,他日必将结果。”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那些在修行中付出过努力的人们,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有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人则开始尝试着将修行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这场修行的影响力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反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其中。
他们或许并不完全明白修行的意义,但他们却能够感受到修行所带来的奇妙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大炎国也在为下一步的计划积极准备。他们开始筹备更多的问道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修行中来。
同时,他们也开始对现有的修行者进行跟踪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赵启也在玄学院里开始设计新的教学计划。
他并没有将所有的修行者都聚集在一起进行统一的教学,而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与此同时,大炎国也开始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在问道台附近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以便让那些没有私家车的人也能方便地前往问道台进行修行。
又比如在各个社区设立专门的修行指导中心,为那些想要参与修行但又不确定从何入手的人提供专业的指导。
这些措施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修行中来,也让修行成为大炎国国民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他们的生活仍然充满着挑战和压力,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学会从中寻找平衡和乐趣。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面前,在国家的凝聚力下,所有的民众都在积极努力着。
钱塘江道场上,第1位在修行中取得初步成就的修行者献身。
此刻他正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摊开双手,隐约可见在他的手心内有雷光闪动。
天空中的乌云因此而汇聚,虽然只有淡淡几层,但却足以让其他人惊愕不已。
负责在此道场讲授的院士,欣慰的点了点头,此人就是大天赋之人,并且感受到的天地之气乃是雷气。
天险山到场上,一位修行者日夜不息的坐在悬崖边,在他的周身,始终有道道劲风游走。
四周的树木沙沙作响,构成了自然的乐章,但这声音传入着修行者的耳中,却像是来自自然的讲法步道。
否则在此道场讲授的院士敏锐的发觉,这位修行者察觉到的气息乃是自然中的风气。
越来越多,具有大天赋的修行者在问道台上显现出了自己的天赋。
修行一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所行之路的难易程度皆有慧根二字决定。
赵启设计的此次面向全国为期一个月的布道修行,就是为了能从中发现这些大天赋者,并将其带往玄学院加紧培养成能够抵御外敌的保护力量。
当然这仅仅只是赵启要做到的第1步,最终一定是全国所有民众都能在玄学院内接受修行。
但这条路漫漫而长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
毕竟国家还要维系运转,若是全民步入修行,对于国家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
毕竟不论怎么说,这凡尘俗世间还是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就算是修行,也得先将人事做尽,方能去问神道。
这一个月的时间下来,院士们也将各自统计的名单资料递交到了赵启的面前,赵启可以通过这份名单了解到全国各个道场中那些在修行上展现出大天赋的人。
根据最终的统计,第1批修行者中参加修行的将近有18万人,但最终有大天赋者,却不过寥寥一万人。
各位院士们,对此还感到有些失落,担心无法达到兆赵启最初的标准。
但实际上这1万人已经超出了赵启的预料,因为只有赵启才真正清楚这所谓天赋究竟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按照原先设定的计划,5天之后就是为期一个月修行结束的日子,那时各地道场的修行者都会面临考核。
考核有成绩优异者将会直接被专机送往玄学院,而赵启和队员们只需要在玄学院内等候即可。
队员们对此也表现的非常激动,他们早早的便跟随召起前往的玄学院等待着届时第1批学生的到来。
就这样,新时代的帷幕,随着首次考核的到来,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