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称孙不称臣

  看到此处,所有人就明白了情况。
  有人凉凉道:“换人了,年轻人,不想继续称臣了,想要独立出去,想要真正成为一个皇帝……就是不知道,这位石重贵的头脑究竟怎么样。”
  是多方筹谋后最终依旧惜败于人,还是干脆是脑子一热就下了决定,那可是两码事。
  【石重贵的生父是石敬瑭的兄长石敬儒,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
  【他死后,石敬瑭收养了石重贵为子,对他颇为喜爱看重,称帝后多有委任。而石重贵则是一个谨言慎行,质朴纯厚的性格,又喜好驰马射猎。】
  【在他跟随石敬瑭期间,最关键的一次任命,是在石敬瑭南下洛阳灭亡后唐期间,将他任命为了北京留守,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知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总理太原事务。】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差事,既是大后方,又是石家的根基所在,但石重贵却“未着人望”。】
  【到了会同五年,也是后晋天福七年,石敬瑭驾崩,二十八岁的石重贵灵前继位——关于石重贵继位的事情,还存在一些说法。】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顿时觉得这个后晋的情况不妙。
  身边都是自家将领,又是石敬瑭亲自委任留守太原,而太原还是石敬瑭自己盘踞多年的地盘,而石敬瑭此时去往洛阳的结果又是板上钉钉的胜利……
  这样的条件,刷一刷声望很困难吗?
  结果,石重贵都不是声望多少,而是堪称没聚拢什么声望。
  如此能力,能够指望他有朝一日登得帝位,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天降福音,突然开窍,阴谋阳谋样样精通,治国方略了然于胸吗?
  而前面他们还都推测出来,石重贵上位后,就想要做成他养父根本没做成的事情:脱离契丹。——不是说后晋此时的实力究竟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结果,而是若是君主心中没有完整可行的整体谋略,就是要命啊。
  刘启看着他爹的神色,就知道他爹现在在想什么,连忙补充道:“石重贵的登基还有说法。”不管实情究竟如何,只说有说法,就说明石重贵的继位合法性是被质疑的。而一旦继位合法性能够被人进行质疑,那么想要应对,就需要花费不小的心思,除非他干脆摆烂。
  这个前提出来,很难不让人怀疑,石重贵想要脱离契丹、起码名义上获得独立,是不是有一部分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声望,以此来抵消那些对他合法性的质疑?
  毕竟,一国天子事异族皇帝为父、称臣,实在不是一个能让国内人心顺服的事情。
  【石敬瑭亲生六子,五子早亡,仅剩一个幼子石重睿。在石敬瑭病重的那段时间,他开始为自己这个幼子打算。】
  【当时后晋担任宰相的是冯道,石敬瑭对他信任倚重,“事无巨细,悉以归之”。于是,就在某一次君臣单独奏对的时候,石敬瑭就将幼子石重睿托付给了冯道,并且想要让冯道辅佐他继位。】
  【石重睿年纪很小,石敬瑭还让宦官将他抱到了冯道怀中。】
  【但是,在石敬瑭病逝后,冯道与石敬瑭的心腹大将、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景延广商议后,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石重贵。】
  【石重贵继位后,除去在国内为石敬瑭举丧、处理继位的各项事情外,也向契丹报丧,耶律德光闻讯后辍朝七日,并派使者前往吊唁。此时是六月份。】
  【七月,后晋派来致谢的使者金吾卫大将军梁言、判四方馆事朱崇节到达契丹,向耶律德光递交了石重贵的国书——书中只称孙,不称臣。】
  唐朝,贞观年间。
  看到冯道和景延广以年纪为原因,拥立石重贵为帝,贞观君臣们倒是不算非常意外。
  毕竟,看起来,石重睿的年纪实在太小了——能够被宦官抱起、抱到冯道怀中,这是个实打实的幼子啊!
  而依照后晋的政治情况,以及外部五代十国的环境,一个幼主显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特别是在有其他人选的情况下。幼主,即使有掌握国家大权的宰相辅佐,就能真的坐稳皇位、稳定国家了吗?
  显然不能。
  况且石敬瑭还不是光明正大地干这件事,而是单独托付给了冯道。虽然能够理解他信任冯道,但拥立幼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干这些事情的臣子,大部分情况下,要么被其他大臣一起干掉、连着幼主也一起被废;要么就是最后变成权臣,转头和被拥立的幼主来一场厮杀。
  如果发生了上述事情,且不说到底谁胜谁败、谁更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单单中央的一场场风暴,就会给国内带来巨大的动荡,那后晋还能否继续存在下去,也就是个未知数了。
  只是,这个石重贵……
  虽然他们都认为石重贵开始向耶律德光表达独立的意思,但谁也没想到,他表达的这么早!这才刚刚登基,就开始只称孙、不称臣了?
  李世民不理解:“不应当先暂且放低姿态,等到梳理完国内的政务情况,并且将兵权掌握,了解清楚自家的军事情况、战斗水平,制定出一个计划后,再开始准备撕破脸吗?”哪怕是他这样向来不惧征战的人,也没有像这样连信息都没有掌握好,就不管不顾去做一些极有可能变成开战借口的事情啊。
  就算他们对后晋的情况不了解,但也知道,起码少不了各地将领节度藩镇的问题。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对石家父子都并不看得上眼,他充满讥讽意味道:“辽太宗耶律德光,除去内政不说,他这对外征战的成就,还真是不乏石家父子两人的成全。”
  要是挨着辽国的中原北边,没有出现两个石敬瑭、石重贵这样的人,耶律德光能那么顺畅的获得他开疆拓土的成就吗?怕是不能吧。
  不说别的,就是对石重贵时期的后晋作战期间,还没能直截了当地获得胜利,而是几次失败。要不是石重贵失误,契丹与后晋一直僵持下去,不说后晋一定能够胜利,起码也能给耶律德光带来不小的损失。
  顺着他的话,赵光美就想起来一个人:“桑维翰……倒是当真有才。若是他内心所想真的与他所说一致,后晋又能如此行事,说不得真有反攻辽国的一日。”
  桑维翰的能力不用多说,在石敬瑭深陷后唐困境之时,能够说服契丹援助,虽然这援助有着耶律德光自身对中原的觊觎,但桑维翰还是功不可没。而此后后晋建立,朝政治理、压制各地节度使,都有他的功劳。
  但是,他到底是割让了燕云地区!
  赵德芳对赵光美话中有一点不太理解:“皇叔,什么是桑维翰内心所想和他的话语?”
  赵光美解释道:“按照记载,石敬瑭其实也没能一直坚持向辽国称臣,但他被桑维翰劝住了,因为当时后晋的国力,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没有能力。而桑维翰后来说‘训农习战,养兵息民,俟国无内忧,民有余力,然后观衅而动,则动必有成矣’。”
  也就是说,先发展国内,等到内部情况安定,有了余力,到时候再对外找机会,必定能够成功。
  实际上,到了石重贵时期,后晋的国力就有所恢复,不然也不能阻止了耶律德光两次。
  赵德芳表示了解,但这个问题终究没有什么答案,因为桑维翰并没有一直能够执政,自然也谈不上观其言行,而石重贵也葬送了后晋——燕云十六州也就一直都在辽国手中,不曾回归过中原国家。
  听着他们的讨论,赵匡胤道:“若是不算石重贵的各种决策错误,那关键还是内部问题,那些藩镇……”他冷笑。石重贵搞出来的破事儿,加上内部人心不齐,总有人独立于中央,不出问题才怪。
  【而在这其中,除去石重贵本人的意愿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景延广。】
  【拥立石重贵后,景延广就觉得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又是在石敬瑭发丧后禁止京城的人相互交谈,又是让前来赴丧的文武百官不到宫门就下马。完全展现出了骄横暴虐的一面。】
  【而在是否称臣这方面,他极力支持不称臣的观点。】
  【耶律德光收到这样有着明显不同意味的书信,自然不满,于是派使者乔荣前往后晋,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谴责。】
  【而乔荣到达后晋后,却遭遇了与预想完全不同的境况:景延广说服石重贵将乔荣下狱,且“凡辽国贩易在晋境者,皆杀之,夺其货”,后来考虑到乔荣的身份不同,他才没有被杀,并被释放。】
  【随后,对于乔荣的来意,景延广作出了回复:“先帝则北朝所立,今上则中国自策,为邻为孙则可,无臣之理。”
  “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他日不禁孙子,则取笑天下,当成后悔矣。”我们后晋十万剑,老翁要打的话赶紧打,别哪天管不住孙子,被天下取笑,那后悔可就晚了。】
  【乔荣把话带回了契丹,向耶律德光一一禀报,细细述说,不出所料地激起了耶律德光的不满,也让耶律德光发觉后晋开始脱离掌控,于是升起了南下征伐后晋的心思。】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并不喜欢这个辽太宗耶律德光,对他来说,说到底,耶律德光是异族,还是南下入侵中原的异族君王,而不是那些投奔大汉、为大汉尽忠的异族人才们,或者投降大汉的匈奴王侯甚至单于。
  不过,既然能够成为太宗,耶律德光的举措和想法还是有一些能够参考的地方,就算他用不到,记载下来传给子孙也是一份用途,说不定什么时候回有用呢?
  此外,虽然这契丹与匈奴结构不尽相同,但作为游牧的一种,对于大汉处理匈奴、包括日后可能会出现的其他异族也是一种参考和样本。
  于是,刘彻依旧认认真真地看着耶律德光的种种事迹,并让侍从、官吏都仔细记录。
  而关于后晋,刘彻虽不知道契丹与后晋作战的具体情况,但也觉得石重贵有些急切了——还是那句话,作为唐朝最大的遗留产物,那些藩镇将领们,石重贵压服了吗?能够确保他们都会与契丹奋力作战吗?或者,退一步,能够保证后晋主力与耶律德光交战期间,他们不会偷偷闹出什么幺蛾子吗?
  至于这个景延广……骄横跋扈,以拥立天子为功劳,这样的臣子,刘彻看到都觉得手痒。
  以自己对皇帝的“大恩”作为理由,摆不正自己位置的臣子,还是早早滚蛋比较好。
  明朝,洪武年间。
  朱樉看到这里,便道:“你们觉得,若是石重贵不是这样,而是一个明智敏锐的人,后晋对辽国有没有机会?”
  “不好说,若是要达成这样的可能,石重贵必须是一个非常出众的明君才行。”朱棡觉得,虽然辽国和后晋的交战中,后晋胜了几次,但后晋的问题真的太多了。
  石重贵必须首先是一个有足够头脑手腕、且心性同样足够的人,明察秋毫、知人善任、不因一时胜利而骄傲自满;随后最好还能亲自带兵,以此来压服各个将领,并积累威望,也就是说,能够处理好内部的节度藩镇问题;此外,当时后晋应该还天灾不断,蝗灾、大旱、暴雨……
  若是石重贵能够顶着这一系列问题,将后晋内部处理完善,又击败辽国夺回燕云……能做出这样成就的后晋,说不定还能达成统一。
  但这是一个普通皇帝能够做到的伟业吗?
  再说,石重贵算不算一个普通皇帝还有两说呢。
  朱橚也道:“石重贵若是能够将后晋内部的隐患全部平息,都称得上有为之君了。”事实上,石重贵连这点都根本做不到。而朱棡那隐含的觉得石重贵都不如普通皇帝的意思……虽然有些苛刻,但也不无道理。
  【起了心思的耶律德光并没有立刻下令,而是照旧和后晋维持了一段正常来往:祝贺石重贵继位,准许建都汴京,给石重贵送生辰礼……】
  【直到十一月十七,上京留守耶律迪辇获得了有关后晋的谍报,掌握了后晋有二心的证据。】
  【于是,十二月初三,耶律德光正式表明了自己南下征讨后晋的想法。】
  【他到达南京后,先是和大臣们商讨出兵的方法、规划和时机,随后,命赵延寿、赵延昭、耶律安端、解里等由沧州、恒州(河北正定县)、易州(河北易县)、定州等州分道而进,自己则是率大军跟从。】
  【而在后晋内部,契丹还有一个内应,也是那个很可能提供后晋谍报的人,这个人就是身在青州的平卢军节度使、东平王杨光远。也是之前杀张敬达投降的主要人物。】
  ————
  ————
  其实,虽然不如赵光义出名,但是契丹后晋之间,也贡献了一个和【宋太宗赵光义坐驴车】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情况,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骑骆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