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彩蛋·辽语录2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怒发冲冠,愤怒的程度几可与之前看到徽钦二帝时相比:“正统?华夏正统?他们算什么正统?!隋唐而下,分明是大宋!”
辽国?不过是蛮夷之辈,化外之国,有什么脸面代表大宋来成为这个中华之代表,“契丹”之名又凭什么成为中国的称呼?承担这一重任的,理当是他们大宋才对!
“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赵光美同样心中充满不忿,如今大宋还处于开国时期,对于外界诸国并没有太多在意,主要精力还在南北两个方向的战争上,谁能想到日后周边诸国对于中华的认知居然变成了这样!
就连辽国那群蛮夷都能堂而皇之地说出“文物彬彬,不异中华”这样的话来。
那他大宋呢?这是将大宋置于何地?中国风骨明明是在他大宋,和那个外夷建立的辽国没有半分干系——后世的大宋君臣都在干些什么?
夺不回来燕云十六州也就罢了,居然连大宋的声名都不能保证?!他们到底都在干什么,总不能说,后面的君臣们已经到了一种高超的境界,丝毫不在乎什么国朝声名了吧?
赵德昭有些抑郁,他幽幽道:“可能是因为定难五州独立出去了,西边又有吐蕃挡着,他们联系不上神迹中说的那些中亚西亚国家吧……”大宋虽然联系不上,但辽国能联系上啊,辽国那群狡诈的契丹人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提还好,一提定难五州,赵匡胤的神色就更阴沉了。定难五州为什么会独立出去?虽然其中少不了李继迁这个有野心之人的作用,但说来说去,还不是赵光义那个蠢货的愚蠢做法导致的?!
赵德芳看着自己爹爹的脸色,本来他对于这件事就非常不满,加上反正大宋后面的皇帝都是二叔的子孙,便补了一句:“为什么我大宋能够一直让定难五州独立在外?就算他们和辽国有什么联系,但我大宋难道一点机会都没有?”反正他不这么觉得。
-
宋朝,或者说北宋后面的君臣们同样对于辽国摇身一变,居然变成了中国之代表而充满愤怒——虽然他们在武力上面不好说到底在不在乎,但是他们对于名声这件事还是很看重的。
“正统之名,岂能让于蛮夷之手?我大宋承袭隋唐,理当作为中国之代表,传扬中华声名!”一名大臣出列朗声道。语调高昂,激情澎湃,看起来一定要立刻将正统的名义定下。
自他打头后,又有数人纷纷出声赞同。
“那众卿以为,该如何传扬大宋声名?定下正统?西夏横与西边,阻断了神迹中那些国家与大宋的道路……”皇帝坐在上首,慢悠悠道。
大宋不是没有对外沟通的渠道,海路就是一大利器,但是这并不能够让那些走陆路的国家认知到大宋,他们更有可能打交道的还是辽国。
而阻挡了大宋的陆上交通的一大障碍,不正是李家的西夏?西夏横在那里已经很久了。
听到皇帝的话,一部分大臣面有意动之色——没错,要想联络西边诸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打破西夏的阻碍,而打破阻碍的方法,不正是击败对方吗?即使不能灭国,也应当打出一条通路。
他们这些人还是很想攻打西夏的,于是出言补上了皇帝未尽之意:“我大宋多年休养生息,粮草充足,府库充盈,战马也已经培育出了许多,正是攻打西夏,夺回定难五州的时候!”
“不打通陆上来往西域诸国的通道,如何能够让他们知晓我大宋才是正统,辽国不过假借了中国之名?”
不等这些人说几句,立刻有大臣开始反驳,而这些反驳的人有不少都是最开始站出来震声要“夺回正统之名”的那部分大臣。
“天下太平不易,怎可擅起刀兵?我大宋百姓好不容易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你们怎么就想要再将他们送入战火之中?”
“西夏与我大宋素有来往,贸然起兵攻伐,乃是不义之举。”
“虽然现如今国库略有盈余,但绝不足以支撑一场战争,若当真与西夏作战,国库……恐怕难以为继啊!”
……
皇帝看着这群人开始吵起来,半点也不意外——早就是这样了,只要有一点机会,朝中就会开始争吵,不争个高低、不吵出个暂时的结果,是不会罢休的。
为什么是暂时的结果?因为等到日后,总会有人再将从前的事情翻出来作为证据,再吵一遍。
他是想攻打西夏的,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如今知道辽国居然都已经据有了中国之名,这个想法就更加迫切:中国之名、正统的法理都已经被窃取了!对于大宋而言,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严重的吗?
而且,这种事情难道还想着给辽国皇帝修书一封探讨一二不成?没有实打实地打出个结果,谁会承认口头上的问责?
真宗皇帝的澶渊盟约后,虽然所有人还叫着辽国,但辽国的政权已经被大宋所承认……他们怎么可能放弃这“正统”的名分?
明朝,洪武年间。
辽朝的契丹变成了中国之名在一段时间内的代表,即使辽朝灭亡也依旧存留了一段时间——想也知道,之后取代契丹这个名称的,多半是一路向西攻打的蒙古人。
而宋和金……
朱元璋从前没有太在意这方面,他眼中的主要朝贡之国也就是大明周边的数个国家,对于遥远的西边并不关注,更不怎么了解。
他是如此,明朝的大臣们大多也是如此,大明自己内部的问题还需要处理,周边的属国也已经不少,谁还有那么多精力去想不知道在哪里的国家?
反正大明没有什么正统之争。
但是,现在不行了,西边还有那么多的国家,怎么能让别的王朝取代了大明?
朱元璋开始问询此事:“我大明的声名,有没有让西边那些国家知道?现在中华是我大明了!”
此时在殿内的文臣们面面相觑,他们都不是负责这方面事务的官员,对这方面还真不怎么了解。若说大明周边诸国有没有领会到大明的威严和光辉,那他们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是西边那么多国家……
见他们一时间半个字都吐不出来,朱元璋就明白了——不过这时候,他老人家还是发挥了自己的宽宏大量,并不打算因此而处罚这些臣子们,只是叮嘱道:“等神迹结束后,向西边弘扬我大明国威之事也当加以准备!”
陆路不行的话,不还有海路吗。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康熙的关注点不太一样,作为一个刚刚和沙俄打过一场的皇帝,他更关心最后一句话,“苏联俄罗斯”——这是指什么地方,什么民族?
俄罗斯好说,按照读音,就是“鄂罗斯”,察罕汗所在的那个国家。
苏联又是哪个国家?为何会与鄂罗斯连用?若是鄂罗斯日后改朝换代,也不当将本朝名与前朝名连在一处。
此时殿中陪同观看神迹的俱都是大清核心重臣,基本上都是满臣,顶多再加上少许汉臣,但是什么葡萄牙之类的臣子并没有在场。
康熙自己对于西方的了解就已经算是出众,满臣汉臣基本上还不如他了解西边。因而他也没打算就此开口,只把这个疑问记下,待到随后再去垂问西方各国在大清任职的臣子。
【彩蛋四:作为祖国的边疆地区,东北地区陆地与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接壤,有数千里的边界线;隔海与韩国、日本相望,亦有数千里海岸线。(共和·丁海斌)】
【东北又是中国众多民族的兴起和发展之地……随着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的陆续兴起,继而挺进中原,建立了辽、金、元、清诸王朝……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共和·丁海斌)】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这才是对于大清触动最大的一段话。
“蒙古?”皇十子爱新觉罗·胤?喃喃道。蒙古又独立出去了?
年长打头的几个皇子对于蒙古独立见怪不怪,都改朝换代了,蒙古独立出去也不奇怪,不是吗?况且漠北那边现在也总是不安分,若是找到机会他们肯定不会放过。
倒是这个“中华民族”是他们不曾见过的,也不知是什么含义——汉人就是汉人,满人就是满人,蒙古人就是蒙古人,中华民族又是怎么回事儿?
已经有大臣按捺不住,出列跪奏:“皇上,这共和必然又是一个汉人的王朝!”他推断的清清楚楚,契丹、女真等等都是非汉人,而建立的王朝也只列数到他们大清,说明灭亡他们大清的并非是另一个非汉人王朝——那么,这个共和是什么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殿中的满臣虽然没有开口,但神情姿态都充满着对这名大臣的赞同。虽然早在知道大清灭亡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认为会是汉人干出来的事情,但现下可算是有了一个证据,而不仅是他们的推测。
康熙没说话,只是挥挥手,让他先起来,退回原位。
他自是知晓满洲大臣们的话外之意,但是这事儿不能这么来。对汉人的警惕当然要提高,但是一味地完全压制也是不行的,那样很可能会最终造成物极必反的结果,对大清可不是好事。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还需要摸索一二。
他的眼神扫过殿中极少的几名汉臣,又回到了神迹上。
辽朝,会同元年。
“所以,中华民族到底是什么?”耶律德光独自思考,难道是什么融合之后的产物?那为什么不叫汉人,反而要叫做中华民族?不应该是被汉人融合掉了吗?
还有,韩国又是什么东西?从哪儿冒出来的?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神迹接下来的播放顺序,大约就是按照这个辽、金、元、清的顺序来:“没想到,竟然总共能有四个异族建立王朝。”
这里的王朝当然是指正经的王朝,而不是像南北朝时期那种混乱不堪的王朝——可这也反映出来后世的中原究竟是怎样的情况。
房玄龄不由开始觉得宋朝真的不算靠谱:“辽金元清……清应当在后面,但这辽金元可都能算是在宋朝的存续期间。”已经知道最终辽亡于金之手,理论上金也应该是亡于元之手,都是北边斗争的结果,但这不更说明了宋朝的孱弱吗?
就算实际上或许还有些力量,但对外的表现中就是真的孱弱:居然让这么多异族轮番表现,你这个中原王朝是干什么的?就算和大唐不一样,不是什么大统一,但也应该有点水平吧?
虽然早就了解了不少宋朝的情况,但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真的还是要忍不住想要骂上几句。
【好了,彩蛋全部播放完毕。】
【本期万界故事会到此结束。】
【下期万界故事会,我们接着讲“那些神奇的太宗们”,大家可以猜猜看会是哪个太宗,将会登上我们的故事舞台~】
【十日后,我们不见不散~】
辽朝,乾统年间。
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在看完神迹彩蛋后,迅速撤掉了耶律阿思、萧得里底,以及萧孝先的职位,将他们调离朝堂,并打算重新派人去审核耶律浚被害一案。
随后,他又开始提拔萧兀那这个神迹钦定的有才又忠心的臣子。此时萧兀那担任北府宰相,耶律延禧就琢磨着怎么能够把他升为北院枢密使,执掌大辽核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处理掉完颜阿骨打……
他一边自信计划着,一边暗自兴奋:有了神迹这般相助,自己必然能够破解大辽的危局,日后让列祖列宗也认可自己的功绩!
-
实际上,他的列祖列宗们对于耶律延禧能否挽救大辽并不看好。
从彩蛋中他的种种行为就能看出来他的脑子着实不够清醒,这样的皇帝还能指望他什么?就算有了神迹这次的提醒,他驱逐掉那几个奸臣,任用萧兀那等人,那日后呢?没了那几个奸臣,就不会出现新的奸臣了吗?
到那时候,他还能够辨别忠奸,坚持任用萧兀那等人,听从他们的意见,不被奸臣所惑?再说,等到萧兀那等人过世,他还能接着用谁?
另一方面,他确实知道了灭亡大辽的是女真,是完颜阿骨打,但是知道了之后,耶律延禧他真的能够做到消灭这个威胁吗?这实在是个问题。
譬如辽圣宗耶律隆绪,就打算从最开始除掉耶律延禧等几个不靠谱子孙登位的可能性——与其指望他们,不如指望朕自己解决问题。
自己比这些子孙们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