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西征
大蒙古国,太祖年间。
成吉思汗回想了一下和林的情况:“倒是个不错的地方。”
虽然到目前为止他没什么建立固定都城的打算,但若是真的要建一座都城,和林,或者说哈拉和林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
从神迹中的舆图来看,这座都城挨着阿鲁浑河(鄂尔浑河),他记得先前便有大型部族于此附近建立聚居地,或者说都城。所以,这块地方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交通便利,也有草原传统,还能方便与西边的那些色目人回回人以及商人们往来。
明朝,洪武年间。
若说除了蒙古国和元朝人自己,谁还对这个都城和林较为了解的话,明初的这些人当仁不让。
“咱也得把这岭北行省收回来才是,最少也要让他们听从中央的指令。”朱元璋有点可惜地说道,又饱含着一种想要获得这一地方的渴望。
虽然在洪武五年的那一次某种程度上算是失败的北征之后,朱元璋便没有再组织什么大规模北伐,而是开始着手经营塞北防线,设置九边,分封塞王,如今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起码北地已经逐渐步入平稳状态,渐渐稳定了下来。
但是现在想想,虽然当时北伐也获得了一定的战果,也让北面的残元势力不会轻举妄动,但是朱元璋实际上还是对于那元朝的岭北行省有着渴望——这么大的地方,还是这样好的适宜放牧的地方,怎么就不能为大明所控制呢?
况且蒙古人他们自己也不是什么铁板一块,相互之间的不合之处完全是数不胜数。
【在召开诸王大会后,先是惯例的宴乐一月,窝阔台也按照惯例将自己的宝库中的财宝纷纷分给了与会诸人。】
【随后,窝阔台表示,他要遵守成吉思汗的教导,开疆拓土,世界上有很多土地还没有为蒙古所有,也有一些土地又开始进行叛乱。因此,他打算派出三路军队,一路南下,进攻宋朝;一路向东,征讨高丽;还有一路则向西出发,征平宽田吉思海(里海)、黑海,完成对奇卜察克(钦察)、斡罗斯诸部的征讨。】
【而这支西路军,窝阔台打算由他自己亲自带领。】
【不过,这个决定却没有得到诸王的赞同和支持。】
【对于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的志向,遵循他的教导,将要展开三路攻势的计划,蒙古诸王们是赞同并服从的,但是对于窝阔台计划自己带领西路军亲征,在场之人近乎是全部反对。】
【蒙哥,也就是拖雷之子道:“我们这些弟兄子侄,都时时准备服从您的令出必行的诏旨,一心一意去完成任务,排除困难,以实现所命之事。而合罕本人则能娱乐消遣,享受荣华富贵,免除征途之劳,讨伐之险。否则,这样多的族人,这样大的军队,有何用场?”】
【“缓行吧,因为太阳之顶将不移动。”】
【其他亲王的意见也基本一致:既登帝位,不应服征战之劳,否则安用诸王诸将为哉?】
【在众人的劝说下,窝阔台最终打消了亲自领兵西征的想法。】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虽然这么说也确实没什么毛病,但是……”刘彻摇头。话确实是能这么说,毕竟身为天子,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数不清的黎庶,天子的身体情况和安危更是能够引动朝堂和整个国家;而作为亲王将领,理应为天子效力,遵从命令,执行天子的决议。
征战本就风险极高,又是远征,到达遥远的未知的地方——这时候,当朝中并非无人可用的时候,当然是调动将领们才是最好的选择。
刘彻同样这么认为,虽然他如今是太子而非皇帝,但是,若是事事都需要他亲力亲为,那么朝中的臣子都是干什么用的?
但是,但是吧,这是大汉,而非蒙古。
而对于蒙古而言,首领、大汗领兵作战,实在是一件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了。
这是传统,一个优秀的大汗、一个想要获得更大话语权、拥有更多权力的大汗,当然是要通过亲自领兵征战,并且成功获胜来达成目的。通过领兵征战,对于军队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掌控更上一层楼。
别的不说,成吉思汗当年也依旧在领兵作战,不论是西征,还是西征归来之后,分明年事已高、身体情况也不如前,他也还是亲自带兵攻打西夏。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蒙古这么一个有大汗亲自领兵作战的传统的地方,大汗选择亲自作战,同样也是大汗的权力——因为这就是他们正常的认知,不像中原传统更讲究不立于危墙之下。
成吉思汗带兵征战,有人阻止他吗?
可是到了窝阔台时候,就有人,很多人选择进谏,让他打消这一念头。
这是为了窝阔台着想吗?确实是,毕竟征战危险很高,蒙古也不能太频繁地更换大汗;但是这有没有其他的考量?必然有。
拖雷之子,蒙哥啊。
“汗位、帝位,很可能会转到拖雷一系手中,”刘启同样觉得这之中的隐患不算小——虽然窝阔台活着的时候不会出问题,“不用太长时间,也不用太多代际。”
当然,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这个由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直接分裂。
【定下了基调,窝阔台便开始和诸王商议领兵西征的人选。】
【鉴于此次是西征,又是前去处理斡罗斯诸部等地,最终决议此次由右手诸王的长子带兵出征。】
【蒙古诸王可以分为左手诸王和右手诸王,这是根据他们封地的位置来划分的。封地在和林以西,属于右手诸王,也就是封地均在西部的王公;而封地在和林以东的诸王,就是左手诸王。】
【此次西征由右手诸王的长子领兵,因此也可以称作是长子西征。】
【而出征的长子共有四名:
术赤一系的长子拔都,担任他这一系的司令官,带着兄弟鄂尔达(斡儿答)、昔班、唐古忒等人和他们的军队——其中,术赤一系的长子本应为鄂尔达,但自以才不如弟弟拔都,便按照蒙古的世选习俗,让位于拔都;
察合台一系的长孙不里,担任这一系的司令官,带着叔叔贝达尔和他们的军队。不里的父亲是察合台的长子木阿秃干(莫图根),在随成吉思汗征讨花剌子模的战役中战死;
窝阔台一系的长子贵由,担任这一系的司令官,带着弟弟哈丹和军队;
拖雷一系的长子蒙哥,担任司令官,带着弟弟旭烈兀、拔绰和军队;
此外,还有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等人的异母弟阔列坚带着本部兵马出征。】
【本次西征的最高统帅由拔都兼任,速不台担任先锋,也是实际上的前敌总指挥。】
大蒙古国,太祖年间。
木阿秃干将会在攻打花剌子模的战争中战死的消息,着实不是什么好消息。
对于这个自小聪慧,勇毅过人的孙子,成吉思汗一向颇为喜欢和看重,虽然此时西征还没有开始,但是他同样认为若是前去西征,他必定会带着这个孙子。
这时候知道木阿秃干有战死的风险,对于在场所有人来说,就是告诉了他们花剌子模有些地方的反抗程度可能会超出预料——所以,加强防护,谨慎作战。
而成吉思汗对于花剌子模的不满也随之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朕派遣使节和商队,被那狂妄之徒直接斩杀,西征不过是要为这些人复仇,让那些人知道大蒙古国的威严,而非想让他们与大蒙古国敌对——但是他们不识恩义,居然还要杀了木阿秃干……”
察合台点头,他也很喜欢这个儿子,现如今知道花剌子模居然还害死了木阿秃干,他的心中对于屠掉花剌子模更多城池的计划便渐渐成型。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先是感叹了一下窝阔台居然最终没有亲自带兵西征,随后便开始思考这几个“右手诸王”的长子出战情况:“术赤一系大约日后就会在西部的那片地方,察合台一系直接跨到了孙辈,窝阔台一系是有些南下、有些西征,拖雷一系西征的人也不少……”
此次术赤一系的拔都担任最高统帅,大约也有着他这一系对于西边的情况更为了解的原因,而因为术赤的血统出身等问题,汗位即使出现变动,第一候选也不会是这一系。
而察合台一系,实在是辈分跨的有些大了,若是木阿秃干还在当然好说,但是此时直接跨到了孙辈,那么同样不会是第一候选;况且,若是先前的内容没有其他隐藏的话,察合台似乎和窝阔台的关系更为亲近;
所以绕来绕去,最终还是绕回了拖雷一系?
比如说,拖雷一系的这个长子蒙哥,看起来就是一个颇为有想法的人。
再加上先前阔出身亡,神迹说他对于蒙古内部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莫非窝阔台本意更喜欢阔出,原先打算立阔出为继承人?
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么阔出一死,窝阔台的其他子嗣都有了继位的可能,最终是贵由,还是阔端?
【此次西征,共动用兵力十五万左右。】
【调兵方式与攻宋时类似,蒙古军中每十人调发一人,中州户中有牲畜者每百头输纳一头,西域军中每十户调发一人,每百头牲畜输纳一头。】
【太宗八年春,诸王各自的西征人马集结完毕。各路兵马由诸王自行带领,从各自的封地前往拔都所在的统帅部。】
【到了夏季,大军整体集结完毕,便由拔都和速不台带领,从拔都的封地出发,向西进军。】
【此时,通过术赤一系在这一片区域的数年分封经验,以及这段时间以来对奇卜察克和斡罗斯各地的刺探,蒙古西征军整体对于敌人的情况已经有了基本判断。】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的眼睛闪闪发亮:“是什么基本判断?”这可是可以直接获得堪称是一手资料的好机会。
虽然大汉的时期与蒙古所处的时期相距甚远,但是有些方面的内容还是可以用来参考的嘛,比如说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之类的。
此外,西征与攻宋不同,作为长途远征,蒙古西征军的作战方式、作战策略也可以用来给大汉的骑兵远征做一个参考。
只不过,若是大汉当真想要对某一处展开攻势,那最关键和最困难的实际上还是粮草问题——蒙古军就地征粮,大汉不能也这么办吧?刨除道德问题,万一沿途就是没有可以征粮的地方呢?
刘彻思来想去,觉得蒙古军也不能纯粹依靠就地征粮来解决粮草问题,但是上一次的成吉思汗西征,神迹中也并未提到过这方面的问题。想来,这一次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涉及吧?
此外,他的内心也有些猜测:蒙古现如今基本上还是放牧为生,那是否可以让牧民等跟随在军队后方?
【此次西征,战前的主要目标是奇卜察克和斡罗斯诸部。当然,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拔都等人对于时局的认知,在西征的过程中又扩大了征讨目标。】
【总体而言,此次西征目标的大部分土地多为平原草原,包括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在内;但也有山地,有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等;同时,水系众多。】
【而在气候方面,基本上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很多水面在冬季都会结冰;此外,还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整体温差较小,湿润多雨;以及从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神迹在舆图上面划分了大致范围,又标出了相应的地形、气候情况。
大蒙古国,太宗年间。
窝阔台赞许点头:“拔都,把这些都记下来,日后西征还要依靠你的统领。”
“这草原多适合我大蒙古国的牲畜在上面休憩繁衍!”一名宗王随后赞叹道,“瞧瞧那牧草……”
在场之人皆与他看法相同:“没错,这就是长生天赐予我们的土地!只不过想要拥有,还需要经历一番考验罢了。”
——————
——————
蒙哥的那段话,出自于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
关于西征的兵马数量,《中国历代战争史》中是十万到十五万,本文采十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