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要修路的孩子
视频连通后,那位母亲把像头对着自己的孩子。
大概六七岁的模样,由父亲抱着,小脸烧得通红。
【好像烧得很厉害,怎么没有送医院?】
【是啊,孩子这么烧可不行啊,弄不好要出大毛病的。】
那位母亲把像头转回来,难过的抹着泪。
“我送了,附近几个医院都跑遍了,烧就是退不下来。”
“后来听老人说,可能是冲撞了什么,也找了我们附近的神婆看,神婆说是冲撞了,但是她没有办法。”
“我在网上找了好久,才找到穆天师的直播间。穆天师,您能不能帮帮我?”
穆念初看了孩子,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
“你先别怕,遇到我了,问题就不大。对方也没有恶意,小孩子们贪玩,算是无心之过吧。”
“孩子病之前,常去哪里玩,或者跟你们说过什么奇怪的话吗?”
孩子妈妈一听有门,泪也不流了,点头应道:
“他前一阵突然喜欢玩石子,公路边石子多,他就在那玩。我看车子不多,他也不会走到公路上,就没有多管,只是叮嘱几句。”
“嗯,家里香烛纸钱都有吗?”
“有的有的,这些东西我们家都时常备有一些。”
“那你和孩子爸爸,抱着孩子,带上香烛纸钱,还有一些小孩子的玩具和好吃的,到他常去的公路边去。”
“穆天师,要叫魂吗?我要不要准备其他的东西。”
“这倒不用,你先去吧,具体到那里我再看看。”
有了穆念初的指挥,这夫妻两一下子像找到了主心骨,快速收捡了她所指出的东西,就往外走。
一路上并不亮堂,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不难看出这是个不富裕的乡镇。
在聊天的过程中,这对夫妻还报了自己的姓名:金艳、刀勇
公路离的不远,走了没有多久,夫妻俩就说到了。
穆念初对他们说道:
“把吃的玩的摆上,点上香烛纸钱,念叨你们儿子的名字,让他不要贪玩,快点回家。”
“再给小朋友说说,有好吃的好玩的,请他们收下,先让你儿子回家。”
“反正就把实际情况说说,对方没有恶意,应该会出来。”
“记住,不管遇到什么事,你们都不要害怕,知道吗?都是小朋友,你们也不要吓着人家。”
两人点着头,刀勇抱着孩子不好动作,金艳为了孩子也什么都不怕,倒是把事情做的利索。
按着穆念初说的,一步步做好,开始念叨着。
气氛安静得有些诡异,突然穆念初说:
“来了。”
也不知道她粉唇轻轻蠕动,又念了什么咒。
所有人都看到不远处两个孩子牵着手,正缓缓向他们走来。
其中一个是金艳和刀勇的孩子小宝,另一个大概年纪与她们儿子差不多大。
【啊。居然能看到,这是他们孩子的魂?】
【魂真跑去玩啦,如果找不回来,这孩子会死吗?】
【会的吧?不死估计也会傻掉。老一辈都是这么说的。】
金艳正想叫,穆念初说:
“别急,等他们过来吧,没事。”
金艳夫妻只好按下内心的焦急,紧张的挤在一起,眼睛紧紧的看着走来“另一个”小宝。
孩子脸上笑得很开心,牵着小伙伴向金艳和刀勇介绍。
“爸爸妈妈,这是小石头,我的好朋友。”
金艳小心翼翼的看着他们,试探着说道:
“小石头你好!小宝,你先跟妈妈回家好吗?”
“不好,我要帮小石头修公路,他说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快快修好。”
“你还小,不会修路,先跟妈妈回家,等你长大了再修,可以吗?”
“不行。”
小宝拉着小石头,退后了一步,好像怕自家妈妈把自己拉回家。
小石头则双眼紧紧的看着边上的食物,吞咽着口水。
轻轻的扯了一下小宝的手。小宝看看他,又看看食物。
“爸爸妈妈,这些是给我们的吗?小石头说他没有喝过牛奶,也没有吃过面包,棒棒糖也不认识,好多好吃的他都不认识,还经常吃不饱饭。”
金艳和刀勇对视一眼。
“是,都是你们的。但你能不能答应妈妈,小石头吃完了,就跟妈妈回家?”
小宝为难的看向小石头,这孩子也终于开口说话了。
“你跟爸爸妈妈回家吧,下次有空再来帮我。”
听他这么说,小宝才不太甘愿的应道:
“行吧,不过我看着你吃完再回家,我答应要带给你吃的。”
“好,我们一起吃。”
两个孩子的魂相视一笑,小宝拉着小石头坐到食物前面,拆开包装给小伙伴分享。
【家人们,小宝刚刚说修路,是怎么回事?】
【刚刚走过来的时候,你们看到有个石碑了吗?我有个猜测。】
【金艳和刀勇的姓氏也很特别,让我想到滇省。】
【你们都在猜什么啊?我怎么完全不明白。】
【穆天师,请问小石头多少年前是人?】
穆念初看着两个分享食物的孩子,眼底一片柔软。
“小石头九十多年前是人。你们猜的没错,他们所在的位置是滇省。”
【金艳刀勇,你们现在的这条路,是不是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那这么说小石头是民族英雄,我们的先辈?】
金艳和刀勇也猜到了,目光复杂,看着两个孩子缓缓点头。
“是。”
【谁能告诉我滇.缅.公路是什么故事?】
【你居然不知道?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是抗战时期的输血线!】
【据相关估计,每一公里路,就有5、6人死亡,真正用白骨筑起的路基。】
【日工作人数高峰期超过20万人,累计总参与人数不低于百万,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9个月通车。】
【这是一条当时华夏与外部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是用血肉铺成的生命线,也是挽救国家危难的血线。】
金艳满含热泪接话。
“我们家家都有长辈倒在这里,我们村里的老人说,当时国家危难,男人们能打仗的都打仗去了。”
“村里所有能动的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参与修路,很多人家,连后都没能留下。”
“天气热,还吃不饱,没日没夜的工作,他们没有机械,只能用锄头、锤子,或者其他什么能用的上的工具。”
“更可怕的是还有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