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议政
看到侃侃而谈的朱厚照,10来个老头都是面露微笑,不住的点头。
“陛下,这个以工代赈确实是很好的方法,但有个问题,您没有考虑到,就是我们的徭役问题。”
梁储也开心,皇帝终于开始深刻的考虑问题了。
“徭役都是百姓自己带干粮免费给朝廷做事,现在朝廷出钱要人来修黄河大堤,疏通沟渠,这以后怎么办呢?”
“啊!”
朱厚照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个事情,明朝的徭役制度是要人命的一个大坑。
21世纪你种田,国家还发补贴呢,根本不用交粮食税了。
老头们也不说话,看着皇帝,彼此心照不宣的,这算是给皇帝陛下一个小小的考验。
“有了!”
朱厚照一拍大腿,大声说道:“特事特办,这个以工代赈,只限制今年受灾地区。”
“各位老大人,这个事情,你们要做好宣传,解释清楚,免得被有心人给利用了。协调各种事务,你们比朕拿手,就辛苦卓位了。”
“是!”
几位大人点头称是。
“朕还有一个想法,这次满朝文武牵涉到宁王反叛,只让他们退了收的东西,觉得有点太便宜他们了。你们想个名头,让这些人出一些血,肉痛一下,这个钱财朕拿来全部去修筑黄河大堤。”
“还可以全国范围内,宣传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捐款活动,捐赠来的钱,加固维修黄河大堤,达到一定数目的捐赠者给他立碑立传。”
老大人们被朱厚照的这一番话,惊讶的假牙都要掉了。
杨廷和赞许的看向皇帝半晌。
才缓缓开口道:“陛下,黄河2岸长达不知几万里,这不是人力可为的,朝廷也没有这样的财力允许。”
蒋冕,毛纪都开口劝解道:“陛下,这不亚于修京杭大运河,劳民伤财啊!炀帝之鉴,切切不要忘记了。”
他们还真怕这个贪玩的皇帝好大喜功,不顾一切的下这样的命令。
朱厚照笑了起来:“各位放心,朕大好的年华,可不想做什么亡国之君。”
“这个事情可以让工部李卿先做一个计划,调查一下历年黄河缺口最多的是哪里?以后可以先修这一段,一年修10里也行,国库充裕的话,就多修几里,这个修筑黄河大堤,全部朝廷出钱请人来修建。”
“修10年,50年,100年,子子孙孙的,总有那么一天,我中华大地不再受这洪水的肆虐。诸公,岂不美哉?咱们君臣也能成就一番美事!”
朱厚照的话犹如10万骑兵迎面冲杀而来,那无比的气势和肃杀,让这些个老大臣被10万支箭,射了个魂飞魄散,
转念一想又心潮澎湃,向往不已。
这妥妥的千古流传,无比巨大的功绩!
工部尚书李鐩笑言道:“陛下,这些资料工部都有。”
杨廷和抚掌大笑,眼泪都笑了出来。“陛下,您的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我等怕是无福消受。我们还是从长计议!”
“陛下,从长计议!”
“陛下,从长计议!”
“陛下,从长计议!”
所有的老大臣们都站了起来,对着朱厚照鞠躬,齐齐劝诫起来。
朱厚照在这大热天,被人泼了一大盆冷水,里里外外的淋了个透心凉。
苦笑一声,自己的理念还是太超前了?
这明显的利国利民兴修水利的好事情,怎么就都不同意呢?
“诸公,我们能不能先搞一个5年计划。定点修一段,试试?”
朱厚照不死心,还是想挽救一下。
这应该是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蛋了。
21世纪都还有水灾,98年还有那么大的洪水呢,以现在明朝的社会生产力,估计也就只能幻想一下了。
建国初年也是无数的人治理淮河,才慢慢的让黄河老实起来。
“朕也知道,这黄河水患,千年之前就有,相信千年之后也不会消失。朝廷不去做,那谁去做呢?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把主要的产粮区保护起来就行!”
杨廷和还是笑的很和蔼,认真的听着,并没有因为皇帝的一再坚持而有什么不满。
“陛下,先皇治水了很多年,弘治3年就启用户部侍郎白昂开始梳理河道,后来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也治理过河道。这些都收效甚微,劳民伤财!过1.2年就有淤塞了。”
“多谢先生教诲。”
朱厚照从善如流,对着杨廷和行了个礼。
这是连想想办法,预防预防都不愿意去做了。
“陛下,治理黄河,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大,现在我朝实在是无能为力。”梁储有点无奈道。
兵部尚书王琼对着朱厚照行了个礼,大声道:“陛下,内有逆王作乱,北有蒙古虎视眈眈,东南海外有倭寇不时来侵扰,实在是不能大动干戈。”
“臣在弘治年间也是管理过漕河,对这些情况比较熟悉,说句不好听的,治理黄河水患难于上青天。”
“如果户部有结余,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臣倒是同意每年疏通一下,这个真的只能徐徐图之,切不能操之过急,要不然必有大祸。”
王琼的话让朱厚照徐徐点头,这些道理他何尝不懂?也就是今天碰到了,想到一些不好的片段,多了几句嘴而已。
现在的情况还不行,也许把一些事情都梳理完毕,再举全国之力,花个几十年,能搞个七七八八。
治理黄河那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对于现在的正德朝廷来说,还真是困难重重。
他准备回豹房仔细的回忆回忆,找找后世之人治理黄河的经验和教训。
心中明白,黄河变成地上河,就是因为上游的大量水土流失造成的。
不把这个和下游疏通好,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过几年就是会来那么一次!
修水电站,那就是真正的做春秋大梦了。
君臣这次的谈论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