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旋转的膛线
朱厚照头也没有抬,继续手中的动作:“差不多吧!达到朕的要求,就能打那么远!”
“以后做的更加的精细的话,还能打的更加的远,300丈,400丈都是有可能的!”
张永目光盯着远处的树木,脸色有些不怎么好看。
“这不以后像何三儿那样的神枪手才是军中的香饽饽了。”
“张大伴,你还想得挺远的。确实如此,这样的距离面对骑兵最少可以开2枪了。”
“万岁爷,这个火枪您还是慢一点让人做出来为妙。这样远都能打中,这侍卫的防守不的再加倍?您的安全最重要!”
张永是有些抵触这样的火器的,能打一里远的距离,这人随便躲在什么地方开枪,防不胜防啊!
朱厚照哑然失笑,张永这个理由还真是无比强大。
难道这样就要阻止更新换代不成?
“放心,这些机要都是掌握在朕的手里,某个研究这些的工匠才知道。谁敢私底下造这样的火枪,那就以谋反定罪?”
“嗯嗯,万岁爷您一定要锦衣卫的人盯着,这个可比弓弩的危害大多了。”
朱厚照笑着摇头。把手中的泥巴子弹在手中搓圆,再刻画2个圆圈圈,这是方便捆绑携带用的。
“去让人找一截软木来!”
“好的。万岁爷!”
卫老三有些小心翼翼来到朱厚照面前,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大将军把自己召过来有什么吩咐!
见过礼之后,“卫力举,这儿有个物件,你去做出来。”
“大将军您吩咐!”卫老三有些激动,连忙说道。
“这个是子弹的模型,尺寸的话是那个枪管的大小,可以小一点点,千万不能大。要方便装填。”
接过朱厚照递过来的泥巴子弹,前面椭圆形的尖头,尾部还被扣了一个孔。
有些奇怪,圆铅弹不行吗?非要这样做?
仔细观察之后,徐徐说道:“明白,大将军。这个比较简单。”
“需要重新做一个模具出来,2边可以打开,中间就是这个子弹的模样,灌上铅锡融液,一次能做几十颗出来,又快又好!”
“而且这样做出来的大小规格都是一样的,冷却之后稍微在打磨一下就能使用。”
朱厚照知道这是一种压膜的方法,暂时来讲是一种最标准也能最快批量生产出来的。
多做一些模具,一天得到成千上万颗子弹。
“好。这事就交给你去办!”
卫老三看了看皇帝,麻着胆子想要提意见。
他问过柳巧,知道眼前之人权势巨大,而且很喜欢工匠提出改进的意见,赏赐有多丰厚,白花花的银子能亮瞎自己的眼。
“大将军,小的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厚照看了他几眼,卫老三只觉得如山似岳般的无形压力,朝自己扑面而来,有些喘不过气。
“恩!”
卫老三暗舒一口气,本来就热的天气,额头的汗珠密密麻麻渗了出来也不敢用手去擦掉。
富贵险中求,和这些达官贵人在一起就是这个气势有点受不了。
“看大将军的这个子弹模型,小的就想为什么不能做成尖的呢?就像弓箭的箭头一样,这样的杀伤力不就更加大吗?”
朱厚照把目光转向那个泥巴子弹上,记忆中的子弹头就是这个样子的,至于尖的,那也有,不过都是一些大威力大口径枪支用的。
现在这燧发枪用尖头子弹,驱动的动能效果可能不够。
穿透力加强透体而出的话,杀伤力还没有留在体内的大。
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想治疗好中弹的伤口,这个成功率会有点低。
尖头的子弹应对风力效果肯定没有椭圆的好,这样就影响到射击的准确性。这些东西没有必要对人解释,解释了也未必能明白。
不过提出来了,那就多做几个模样的,实验看看何种能配这个直膛线的效果最好。
挑其中最合适的就好。
“那就以这个为准,你自己调整几个形状出来,到时在火枪上去试试。”
卫老三紧张的脸上放松下来,“遵命,大将军!”
“去吧。”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苗振武带着人到处去实验新枪。
钻的铁管这样的直膛线枪稳定性和准确率比原来的要高一倍不止。加上射程也远,苗振武是赞不绝口。
实验证明椭圆的子弹打得更加的准确,尖头的很容易飘不见踪迹。
柳巧这个宝藏男人根据朱厚照的一点点想法,也把螺旋的膛线给弄出来了,看到他设计的机器,只能叹为观止,已经不能用心灵手巧来形容他。
朱厚照知道枪管有膛线,但是怎么做出来的就不知道了。
这一看就明白了过来。还是通过外力带动齿轮,把力传递到曲轴上,有个顶针一点点的在枪管内壁往前推。
枪管被固定之后,可以转动一个刻度。齿轮转动一圈,顶针就来回的往前推一点点。
枪管就转动一个刻度,这样时刻保持的是一个直线。
通过机械的运转,能相对轻松的拉出来几条带螺旋的膛线。
“柳巧。多拉几根出来,找到最好的方法,然后大批量制作。”
“张永,你通知豹房那边,停止老式枪管的制作,以后都用新的铁管做枪管。”
“火药,朕觉得这个火药的威力还可以再大一些,重新配比一些去试枪。”
随着朱厚照的命令下去,第一代燧发枪就成了历史,开始更新换为第2代燧发枪--线膛枪!
陕西总制顾士隆也接到了皇帝的命令,即刻整军,让他在中秋节时分带着4万骑兵去京城,围剿反贼。
朱厚照深思熟虑之后,今年不打算去收复河套。
一个是等新的线膛枪出来,待来年大规模的装备一些,对付骑兵的把握更加的大,一次就打痛小王子。
武器更新升级也能够减少大明军队士兵的伤亡。
另外就是朝堂上的闹剧该收场了。
今年已经让老百姓遭受了很多的劫难,于心不忍,要恢复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