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盗墓的结构
历史上由于倒斗摸金选择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上层人家祖坟,这就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忌讳,所以各朝各代统治者对盗墓都制定相应的严律酷法,但即使这样,秦汉隋唐宋元时期,大江南北仍有“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四大盗墓门派,即使到了最严苛的明朝,也派生出了“阴阳、观山、九幽、拘尸”四个脉支,可见这倒斗摸金产业自古以来有多么庞大。
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行当,除了官府追究,再有点儿自感有些阴损缺德,其它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弄对了一件货,祖孙三代都有吃有喝,还能娶上米脂大屁股婆姨。“要想富,就盗墓”,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当然,这时的官府也不过是时下的军阀,他们不认人,只认钱,盗墓的被抓进去了,变卖家产也能捞出来,等出来后,一贫如洗,再盗,再捕,这样就形成为恶性循环。
地方官府从来不敢审查这些铺子,因为每个铺子都有每个铺子的靠山,都有它的来头。小的铺子是依靠地方军阀,大一点的铺子靠山都有在北洋政府中任职的后台,像闫掌柜的铺子,几乎全靠洋人撑腰,所以谁也不敢得罪谁。
别看每个店面不大,其实这里只是个联络点,大宗的都在暗中交易,不是每件都非得拎到前台的。所以常玩古董的人都知道,古董行店面不看大小,懂行渠道广才是王道。
大伙现在都吃这碗饭,心照不宣,墨守成规,反正老祖宗的那些物件藏在地下也没多大屌用,还不如刨出来换点钱,增加些货币的流通性。
老百姓是这么想的,官府及军阀政客们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官盗勾结,有盗有收,形成了一条隐形的产业链。
中国近代史上,经过英殖民的鸦片贸易,大量白银外流;又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国力空虚,致使白银上涨。到了民国时期,白银更是硬通的货币。
一百块银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
那是一块银元能买一袋二十公斤加拿大鹰标洋面,读私塾一年无外乎封给先生三块大洋,后期的小学教员月薪也不过三元六角,三十块银元在乡下就可以盖买一套四合院。
可陆啸天这位压根就不是安逸的主,钱到手揣进打补丁的衣兜里,一路过怡红院就走不动步,双腿不由自主地迈向温柔乡,那小红玉的小手可比自家娘们的手滑腻得多咧。
就这样,钱没少卖,可家里的老婆孩子并没有改善什么,依旧是吃糠咽菜,破衣褴褛,最多哪次玩得开心,良心发现,回家时割二斤肉,扛袋白面,就算不错了。
此时原指望过年空档卖个大价钱的“狻猊”少了一只,这就意味着此物价值大打折扣,不仅这些,恐怕还要大难临头,想到这些,陆啸天不由得打个激灵。
掏树洞这个举动,恰被病在床上的陆梓林看到了。虽然他才十二岁,可他也知道盗出来的东西能换成不少大洋,能顿顿吃上白面馍馍,也能穿上暖身的棉袄。那晚背回来的物件除了让堂叔拿走一部分外,大部分留了下来,爹天天出去,可每次回家未见他带回半点儿东西,娘看着米缸发呆,每天倚着门框盼爹带回一些吃的,可每次除了失望还是失落,他和娘依旧吃的是清水煮菜叶,撒点面糊糊,可爹每次回来都是春风满面乃至油头粉面,醉醺醺地哼着小曲,就不见他带回半点粮食。
陆梓林的目光更加忧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