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以郑家人换郑度
人才,刘备就缺人才。
显然,郑度是一个颇有战略眼光的人才。
“郑老爷子,不让你的族人从事教书先生也行,不过,你要写封信,让郑度从成都城内回来,反正他此刻待在成都也没啥事,是不?”
庞统“嘿嘿”笑道。
此时,郑老爷子已从地上被人扶起。
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很是犹豫。
庞统的意思,他明白,无非是想让郑度为荆州的刘备效力。
可刘备毕竟是外来户,在他看来,不一定能打得过刘璋。
为刘备效力,那不是自找死路吗?
“太爷爷,你让度叔回来吧,我可不想去教书呀~”
“爷爷,反正郑度已经被罢黜了,他回来为郑家做点事也好。”
“就是,父亲,我年纪这般大了,再去教书,怕经不起折腾呀,你还是叫郑度回来吧,平日里,他最听你的话了~”
郑元的重孙、孙子、儿子,都大声哭诉着,向郑老爷子请求,让他叫郑度回来,好不受那“教书”之苦。
看着郑家族人这般“凄惨”的模样,郑老爷子很是心酸,只能默默点头。
庞统心中“嘿嘿”大笑不止。
这郑家族人真是神助攻,只顾自己脱离魔障,却不会考虑到,万一郑度从成都回来后,被自己一刀噶了呢?
听登记参军的百姓说,平日里郑度还是颇为照顾郑宅的,有什么好处,都会想到郑家人。
没想到,让郑度“羊入虎口”的,却是平日里他颇为照顾的郑家族人。
不过,这关他庞统什么事。
只要郑度到手,足可抵得上几十个郑家人。
“报~”
“启禀军师,刚才出去的女子,带了一大波百姓过来~”
一传令兵急匆匆来报。
“走,出去瞧瞧~”
庞统很是高兴。
他领头走出门外。
只见门外又有几百人,皆是穷苦百姓。
“大官人,我把我娘家村落的人都带过来了,你可要说话算话。”
先前跑出去的女子,对着庞统急切说道。
“那是当然。”
“只要你介绍一名男子参军,就有一个入学名额,且学费全免。”
庞统说道。
“真的,那可太好了。我弟愿意参军,他们也愿意参军。”
女子指着身后的穷苦百姓,高兴的说。
“去登记吧~”
庞统微微点头。
“冲啊~”
女子率先冲到蒋琬身旁,替自家弟弟登记起来。
不多一会,在女子身后,便排起了一个长队。
读书,在古代,对穷苦百姓而言,那是极为奢侈和向往的事。
首先,要读书,就必须要进入私塾。
可要进入私塾,则要交一笔不小的费用。
光是这一笔费用,就难倒了大部分穷苦百姓。
在那个大部分人连吃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又有几人愿意挤出自己手中的牙缝钱,来为自己孩子交那“束修”钱。
束修,是古代的教书先生收的学费。
其次,私塾中的教书先生也是看人的。
穷苦百姓家、调皮捣蛋的、不听话的,先生是不收的,一般也会委婉的劝退。
至于大户人家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有教养,先生自是十分乐意接收。
所以,这就造成了穷苦人家的孩子,进入私塾读书的极少。
此时,庞统给出的政策是,参军一人,其家庭就有一个入学名额。
这个入学的费用,它是免费的。
也就是说,只要参军家庭的孩子入学,他的家庭就能省下一笔不菲的费用。
这对穷苦的家庭来说,可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好得不能再好的事。
百姓大多爱占便宜,听说有这等天大的好事,落在他们头上,那还不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万家。
原本躲藏在山沟里,活着深山老林的百姓,听说这消息后,也纷纷从藏匿之地现身而出,跑向庞统设置在各处的参军登记点,登记参军。
“我报名~”
“我也报名,给我登记!”
一时间,各处参军登记点人头攒动,适龄男子纷涌而至,争先报名,为自家的孩子预定一个入学名额。
即便单身,还没有结婚的适龄男子,也在从众的效应下,纷纷跟着前头的人报名参军。
短短几天的功夫,庞统在城外招募的兵员数量,就达到了近万之数,且还在增长。
雒城。
法正很是郁闷。
他本以为他赢定了。
可庞统招兵的速度,实在是大出他的意料之外,招兵数量,也大大超过了他招募的兵。
军营,都被庞统招募来的新兵挤得满满的。
法正很是不解,很奇怪,为何庞统会有这般大的魅力?
刘备看着逐渐丰盈的军营,十分高兴。
不过,他也很疑惑,也想看看,庞统到底是怎么招募到兵的。
他率领着一众文臣武将,向着庞统所在的郑家村走去。
法正,也在随行人员的队列中。
不过,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郑家村郑宅。
庞统令人做了一把藤椅,烧了一壶茶,翘着二郎腿,在庭院中,优哉游哉的晒着太阳。
郑宅,古色古香的,他很喜欢。
阳光很是和煦。
这种感觉令他很是惬意。
此时,刘备率领着众人缓缓的走向郑家村。
刚到村头,便见孟达和不少士卒摆着长桌,长桌旁,写着三个大字:“招兵处”。
在长桌前,适龄男子排着很长的队列,等候登记参军。
“下一个~”
孟达不停的叫喊。
他忙得不可开交。
见此情形,法正脸色很不好看。
初时他还以为庞统在作假,可这长长的登记参军队列是做不了假的,这令他十分懊恼。
“孟达,军师在哪?”
李严朝着孟达叫道。
孟达听见喊声,一见刘备到来,忙走出招募点,向着刘备见礼。
“末将参见主公!”
孟达说。
“免礼免礼!”
刘备客气回应。
“孟将军,今日招了多少兵了?”
刘备问。
“回主公,已招一千余人。”
孟达答道。
“不错不错,孟达将军辛苦了!”
刘备对着孟达夸赞。
一天一千,半月的功夫,就可把一万五千人招齐。
听见刘备这般说,孟达深感荣幸,一时间,他觉得,在郑家村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谢主公夸赞!”
孟达高兴回道。
“哈哈哈~”
刘备很是满意。
接着,他又对孟达问道:“士元去哪里了?怎么没看见他?”
孟达想了想,略有迟疑,说道:“或许在郑宅,前方蒋琬在,一问他便知。”
“嗯。”
刘备点头,继续往前走。
往前走了大约半里路,就是一个超大的空坪。
在空坪上,分成数个极大的区域,每个区域上,都端坐着七八十个小孩。
这些小孩摇头晃脑的,跟着前方的先生诵读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先生读一句,他们便跟着读一句。
很是齐整。
“蒋琬,你怎么当起教书先生来了?”
突然,刘备身旁一名长相敦厚的人,对着蒋琬大喊。
此是糜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