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考试法宝(除夕到了,愿你合家团圆,幸福安康)

  “这次聚会其实是曾元述做东,他有个远宗亲戚回来祭祖,湖广承天人,今年刚考取了秀才,叫曾省吾,年龄和我们相仿,好像大两岁,不到二十,也算出了个人才了。”
  吴栋开始介绍起来,其实这次聚会,一方面是曾家介绍自己子弟和其他的读书人认识认识,另一方面也是显摆一下,虽然曾家小的一辈中还没人考取秀才功名,可是人家的亲戚里可是有能人了。
  二十不到就考取秀才功名,这在古代是很厉害的了,要是运气好,未来几年再考个举人进士还是比较靠谱的。
  明清两代是科举制度完善的时期,从最初级的县试开始,到最后的殿试,其实少有二十岁以下中进士的。
  有,但非常少。
  大部分进士都是三、四十岁的时候上榜的,二十岁的时候好多还在撸起袖子考秀才。
  “对了表哥,你那里有没有最近几年优秀考生的范文卷子?”
  这次出门,魏广德很清楚,父母和大哥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打个的亲事敲定,而到了他自己这里,自然就是找更多的优秀八股文。
  虽然只写了两个月的八股文,但是魏广德还是认识到了,多看多记多写是真的很重要。
  多看别人的优秀文章,记住其中的观点和遣词造句,在自己写作八股文的时候运用进去,这就是现在魏广德要做的。
  八股文,说起来难,其实也不难。
  对于有卓越的记忆力的人来说,你看到考官给出的题目,知道题目的意思和出处,那么后面的就好办了。
  按照八股文的架构,还有已经出现过的破题,自己对题目的看法就是干。
  之所以魏广德还要多写,其实主要还是对现在的文化极度的不适应。
  虽然已经融合了小魏广德的灵魂,但是后世的魏广德才是占据支配地位的。
  而在后世,魏广德从小学到中学的作文,全部都是白话文,谁特么的会写那些文绉绉的语句。
  既然不会写,那就只能多写,通过多写丰富自己头脑中的那些语言,形成一种记忆。
  其实八股文中,大多数都是假大空的废话,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是类似的观点,唯一的区别就是怎么用词,让人看起来感觉到新颖。
  明朝考官大多标榜求实尚正,只许考生做浑厚老成的死板文章,不得用诗赋式的华丽词藻,不得引用经典以外的其它任何书籍。
  最后那条到是真的,魏广德看了不少八股文都很少引用其他的书籍内容。
  当然,也许是他现在看的大多是县试府试卷子有关,毕竟层次就在那里摆着。
  但是华丽辞藻这个,在孙夫子口中,那就得看考官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不是所有八股文都要做成死水一潭才好。
  要是考官喜欢诗赋式的文字,那就要用词华丽。
  孙夫子教魏广德的,更多的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想方设法考中。
  当然,对于这些,也算是投机取巧的的东西,魏广德是不反感的。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魏广德需要找更多的优秀八股文来背,至少要搞清楚大部分题目,怎么破题,还有就是了解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观点。
  毕竟,现在的魏广德,其实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和这个时代的人是格格不入的,他不想表现出来,还是和光同尘吧。
  至于解决方式,那就是抄,抄别人的观点,换个说法写出来,不突兀,先拿到功名再说。
  这个时候的魏广德,一心想的其实只有功名利禄,好容易到了古代,娇妻美妾,纸醉金迷才是他这个时候想要得到的。
  但是魏广德现在的家世就那样,要想得到这些还得靠自己去拼。
  后世想要过上好的生活,还要从小学一直拼到高中,只有进入一所好大学才有机会享受几十年。
  而今到了明朝,要想过好日子,魏广德也打算辛苦十二年,争取拿下功名。
  现在魏广德的目标,最低要求是秀才,到时候自己窝在马当这里,还是可以作威作福一辈子的。
  第二目标当然就是举人了,当然还有终极目标,那就是会试过关参加殿试,弄个进士出来,当官。
  要是只考到举人,魏广德不打算出仕,毕竟官太小了。
  前两月,魏广德有记起明朝有这么个牛人了,那就是海瑞,不过海大人的生活,肯定不是他想要的。
  但是魏广德确实记得,海瑞貌似就不是进士,只是个举人为官。
  举人出来做官,自然障碍也很大,好在海大人坚持自己的特点,而且一直坚持到晚年,从不入流小官杀到三品还是几品,不过似乎官途并不顺。
  魏广德即不想做贪官,也不想做清官,自然就呆在老家最好。
  如果在这十二年的奋斗中能够拿下举人功名,魏广德也打算去冲一冲会试。
  当然,这些对现在的魏广德来说,有点遥远,但是他还是要做准备。
  准备的第一步,当然就是收集优秀文章死记硬背再说。
  至于说这样的文章没有思想,没有内涵,其实对于魏广德来说真不重要,他可不奢望自己能够三元、六元的疯狂冲上去。
  记得后世看到过的哪本小说里面不是就有说,明朝哪个皇帝的时代,要是你中了一甲,拿到状元榜眼探花,反而是惹祸的,被当时的当朝首辅给整的生活不能自理。
  真假,魏广德没法判断,但是自己不想做出头鸟,享受生活才是他要做的。
  吴栋这里自然有一些这样的文章,而且还不少,除去一些重复的,还有很多是魏广德没有的。
  光是看看,多看几遍,是能够记下,不过这可不是魏广德要的稳,还是自己手里有一份最好,没事儿就看看。
  可惜,吴栋这里收集的文章,大多都是手抄本,毕竟这些文章档次有点低,可没有书肆去刊印发售。
  看着桌上被魏广德翻出来的文章,吴栋笑道:“回头我找人给你抄一份就是了,几两银子,读书人有的是人抢着帮你抄这些。
  不过,自己抄其实才是最好的,不仅加深记忆,还能练字。
  对了,后天聚会的时候,你也可以问问其他人,别的不敢说,曾家收集的这类文章肯定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