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再聊大阅

  没人会去想徐家怎么能弄到边镇那么多的盐引,大家不是傻瓜,肯定是沾了徐阁老的光。
  没人会指责徐阁老,人家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朝廷,家中逆子缺乏管教也是有的。
  一时间,指责张齐的声音小了,而为徐阁老开拓的呼声高涨起来。
  不过,之前一些本打算效彷杨博、霍翼的官员,都默默的赶到通政司,拿回自己的奏疏。
  开脱,那是逼不得已。
  有官身的人,只要关系到位,多多少少都能弄到些盐引。
  自然,徐阁老弄一些盐引,貌似也不是多大的罪过。
  徐阁老走了,徐家独占的那份盐引,是不是该拿出来给大家分润了?
  大明朝,贩盐利润太大,要想拿到正盐,除了宗室勋贵的份额,就只能是权臣,砸户部和盐运司等衙门,能拿到的只有余盐的份额。
  京官们虽然平日里都视金钱如粪土,可是算账的本事还是一流,几乎在瞬间就想到许多。
  有银子的吸引,谁还去管徐阶的去留。
  徐阶在家里也听说了此事,不过只是轻轻摇摇头,一脸嘲讽的笑笑。
  有些东西,你官职到了,自然就有这些福利,根本不用去争。
  官位不到,就算你长袖善舞,也拿不到分毫。
  张齐奏疏送进宫里,隆庆皇帝当即批示,“齐既受财枉法,令锦衣卫逮齐父子及疏内有名者,送镇抚司鞫实以闻。”
  几日后,徐阶收拾好家当离开京城,内阁以李春芳领头,六部主要官员几乎全部前往送行,魏广德、殷士谵等自然也都在列。
  时间悄然进入八月,陕西消息传来,以陕西民魏太清率众五百余人,公行山西绛州、及乡宁、太平等处地方,拒伤官兵,寻渡河去。
  陕西终于有人杀官造反,对方虽暂时只有五百余人,可京官们却也知道,地方若不靖,反贼人数很快就会如滚雪球般发展壮大起来,故兵部很快就向陕西及周边卫所下文,务必从速追剿反贼。
  因为之前巡按御史宋纁有上奏过此事,内阁在李春芳主导下的阁议,也很快做出决定并上奏隆庆皇帝,山西分巡河道佥事吴一平,平阳府巡捕同知赵世祖,各夺俸一月;绛州知州宋应昌问罪;陕西抚按严加剿捕,穷治窝主。
  八月十五朔望朝会后,魏广德出来就看到前面正在向外走的一道背影,身形潇洒间还带着一丝英武之气,很是不凡。
  魏广德知道,那人就是谭纶。
  谭纶进京入兵部也已经大半月,之前魏广德见过两次,一次是兵部举行的酒宴,为的自然是让他尽快和京城官员们熟悉,好尽快投入工作,第二次是八月初一的朝会。
  或许是第一次上朝,隆庆皇帝对他也很关注,毕竟魏广德之前推荐由他总理大阅事宜,所以在朝会中叫他出班奏对。
  此时周边的官员熙熙攘攘,或单独,或三五成群往衙门走,魏广德干脆快步追上谭纶。
  “子理兄,为何走的这般快,是兵部公务繁忙吗?”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县谭坊人,和魏广德算是老乡。
  “是善贷。”
  谭纶侧身看到是魏广德,放慢脚步,两人缓缓前行。
  “你知道,我在兵部主管蓟镇防务,这马上就是秋防,鞑虏土蛮部时常在这个时候攻打蓟镇关隘。”
  “土蛮”指的其实就是后来的察哈尔部,“土蛮”即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图们”,也就是札萨克图汗,明人常常称其部落为土蛮部,有时直接代以“土蛮”二字代表整个部落。
  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建六万户: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他的孙子就是明人口中的俺答汗。
  察哈尔部是蒙古族最着名的部落之一,历史上号称蒙古中央万户。
  在北元时期是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其各鄂托克的领主历来都由“黄金家族”达延汗的长子图鲁博罗特和六子斡齐尔博罗特的子孙承袭。
  明嘉靖二十六年,察哈尔部达来逊库登汗惧为俺答汗所并,率领所部十万东迁,移牧于大兴安岭东南半部,填补辽东和蓟镇之间广大土地的势力真空。
  由此,明军在辽东和蓟镇几乎年年和土蛮部交战,成为即俺答汗之后对明廷京师新的威胁。
  “听说你对现蓟镇总兵官郭琥有些意见,想要换人?”
  魏广德随口问道。
  “没有的事。”
  谭纶一口否认道,他刚到北方来,可不愿意刚到就得罪蓟镇总兵。
  不管怎么说,现在郭琥都是他手下大将,要是将帅失和,以后这仗就没法打了。
  “我也只是听人说,你想把戚继光调到你手下。”
  魏广德笑道。
  这个消息他是确认过的,在兵部谭纶确实有此意。
  “善贷,你是知道,我这些年大多时候都在江南剿倭,和俞大猷、戚继光都算熟悉,所以想调个把熟悉的将官所用,并无对郭琥不满之意。”
  谭纶解释道。
  此时魏广德和谭纶已经出了宫门,身边人已经稀稀落落,他干脆把谭纶拉到一边悄声说道:“其实,戚继光很快就会到你手下,所以你大可不用专门提出此事。”
  “嗯?”
  谭纶有些奇怪,戚继光在他到京城后就来家里拜见过他,所以他很清楚,现在戚继光是神机营副将。
  眨眨眼,谭纶有些惊讶道:“难道,陛下有意让我赞理京营军务?”
  戚继光到他手下,只能是去蓟镇,或者就是增大他手里的权利。
  他来到京城后可是悄悄拜访过朱衡,知道朝廷暂时让他打理蓟镇,只是临时,根据他的工作成绩,若是做得好,保定、昌平的兵马很快也会划归他旗下。
  现在自己刚刚接手公务,自然不会这么快就通过考核,那么唯一增大权利的就是兵部侍郎常常兼任的差事,赞理京营军务。
  “是,不过.....”
  魏广德直接说道,不过还是小小卖了个关子。
  “善贷,都是老乡,你什么话你就直说,之前在朱镇山家里他就跟我说了,京城里你的消息比他灵通,又和陛下走得近,要我多和你来往。
  只不过我这刚到京城,天天都是面对蓟镇的各种文书,也是头大的紧。”
  谭纶诉苦道。
  “蓟镇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魏广德笑着问道。
  “我看过文书,你也是巡视过蓟镇长城的,难道会不知道。”
  谭纶撇嘴说道,“就我看到的,蓟州、昌平一代的兵力不到十万,又多为老弱病残,还分散在二千里的长城上,一旦敌人集中攻击,明军就会被各个击破。
  以往土蛮部和俺答汗部屡屡破关而入皆是如此,该如何应付,我现在头都大了。”
  “蓟镇大军,也只能下文让他们严加操练,时刻警惕,等稳定下来再徐徐图之。”
  魏广德说道。
  “是啊,徐徐图之,不剔除老弱,训练新兵是不行的。”
  谭纶接话道,“你先前说的,可是要我赞理京营军务?”
  虽然绕了一圈,可谭纶还记得现在两人的谈话,自然又追问起来。
  魏广德点点头,“确实有意让你管管京营。”
  “不会是你推荐的吧?”
  谭纶来京城前后就找人打听过了,举荐他来京城的是杨博的人,但并没有京营的事儿。
  “嘿,谭大人还真是神机妙算。”
  魏广德笑道。
  “你还是别害我了,京营哪里是我能去的,那地方其实满朝,或许也只有你去总理还能办点事儿。”
  当初文官集团确实有重新操练出京营包围京师的打算,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不行,因为勋贵在京营里的实力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即便经过土木堡之后,递补进来的校尉也多和勋贵集团梳不清理还乱。
  所以虽然文官摄取了京营赞理之权,可却很少整顿京营,因为文官和勋贵之间已经达成默契,互不干扰。
  谭纶自然也不想捅娄子,去管什么京营。
  “非你不可。”
  魏广德一开始就猜到谭纶未必愿意插手京营,可已经在隆庆皇帝面前提出大阅礼,不找稳重可靠的人经手,他也觉得不安心。
  事儿办砸了,自己讨不到好。
  “京营可能你要暂代一年,之后会出任蓟辽总督,掌握三镇兵马。”
  魏广德透了个底,告诉他不会让他一直管京营,至多也就是一年时间。
  “一年?”
  谭纶皱皱眉,“你是想做什么?”
  他们周围已经没人,此地偏僻,不怕有人偷听。
  在朱衡那里他就知道,现在江西官员在官场处境不是很妙,所以更要精诚团结。
  他想不出魏广德害他的理由,所以倒没多心。
  “我在陛下面前举荐你和戚继光,操办明年大阅礼。”
  魏广德直接说出答桉?
  “大阅?”
  谭纶眉头皱的更深,大阅是什么他当然知道,可大阅都是什么时候?
  要么是大军出征,要么是得胜还朝,平白无故搞什么大阅?
  “永乐十八年,曾有二十余国使臣随使臣陈诚到访我大明,时成祖皇帝以狩猎为名,在怀来举行大阅。
  精心挑选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演练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
  且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等项目,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自叹不如。”
  魏广德随口就说道。
  这些东西,他之前就调阅相关文档,所以知之甚深。
  魏广德说的这么明显了,谭纶哪里还不明白他的目的。
  只是低头思考片刻,谭纶就抬头看着他问道:“你想重振军队士气?一年时间让戚继光对他们进行操练?还有狼兵和白杆兵是否也要调集?”
  魏广德之前就说了,他已经在陛下面前举荐了他,知道这事儿轻易推脱不掉。
  皇帝若是不动心,魏广德也不会来找他。
  “江南的就算了,路途遥远,实在不便。
  只调集九边精锐各千人,剩余数万人要京营中选拔精壮,之后这些人在京营中独立为营,做为京营主要战力。”
  魏广德说道,这些日子,他已经有了计划。
  京营的兵是样子货,没杀气,所以需要补边镇锐卒充数。
  既然是大阅,自然不能只是朝臣们看,还要让周围友邦派人观礼。
  可以说,只要谭纶这边没问题,他那边就会和隆庆皇帝通气,然后就是下旨,让鸿胪寺和四夷馆向各番邦发下文书,邀请观礼。
  “太过突然,我一时也不好说太多。”
  谭纶有些踌躇了,大阅,代表的是朝廷脸面,他也不敢随便答应下来。
  “晚上谭大人若是无事,可到我府上一叙。”
  魏广德邀请道。
  确实,突然告诉他这件事,谭纶要是一口应下,魏广德反而要迟疑了。
  一天时间让他考虑,晚上再面谈,似乎就可以定下来了。
  “好,今晚就叨扰了。”
  谭纶本来也在找时机去魏广德家里坐坐,今日正好达成目的。
  “对了善贷,今晚我叫戚继光一起去你家里,如何?”
  就在两人要分开,各自回衙门的时候,谭纶忽然又说道。
  “嗯?求之不得。”
  很干脆,今晚要是直接把事儿说定也好,可以早点做准备。
  通知周边番邦观礼,可不像后世,开个新闻发布会就行了。
  这边有使臣在京城的还好,可以知会他们,下文,让他们派人快马加鞭把消息带回国内,安排使臣来访。
  对那些没有使臣在京的番邦,还要下文到各地,再由各地派人去联系,必然东南亚的一些番邦就是这样。
  比如通知琉球,那就要下文到福建,而东南亚诸国则是下文到广东和云南,由他们派人通知。
  回礼部,魏广德就让芦布关注谭纶和戚继光的消息,不多时就有信息传来,谭纶回兵部后就派人去神机营联系了戚继光。
  戚继光长期在浙江、福建抗倭,所以和谭纶熟悉。
  而这次两人都北调京师,天然的就成为盟友,是以谭纶为主的小集团。
  谁叫当今大明以文御武,戚继光老早就明白,要找文官靠山,否则在官场寸步难行,俞大猷就是榜样。
  不过他也是因祸得福,被抓到京城来,居然傍上大腿。
  嘉靖朝的时候,江南官员还可以对俞大猷指指点点,但现在是隆庆朝,俞大猷的地位稳固下来,谁还敢随意弹劾于他。
  就算是迟迟不能到桉大海盗曾一本,地方上也只能下文催促,而不敢因此就弹劾他。
  而且,现在俞大猷的公务,其实更多的已经转向水师,似乎打算对海盗一网打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