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让全国人民都吃上青山县的蔬菜
村支书眼看着唐伟东手里的买卖一个比一个红火,上次百分之五的的分成,已经让村里过了个从来没有过的肥年了,这次狠了狠心开口想要一成的收益,没想到唐伟东直接给了四成。那以后得分多少钱啊,村支书激动的像得了帕金森,掏出一根烟,点了几次都没点着,手哆嗦的厉害,由此可以看出他内心里是多么的兴奋。
村里有了钱,他这个村支书,做为村里的话事人、扛把子,首当其冲,好处肯定落不下,所以他对这事比谁都上心,恨不得马上就开工,马上就建好,马上就开始创造收益。
生怕唐伟东再跑出去,把这事拖黄了,村支书现在对他是采取了人盯人的措施,寸步不离,把唐伟东烦的不要不要的。
其实,唐伟东从本心来讲是愿意建这个蔬菜批发市场的,他拷贝的这一套就是东山省sg县走过的路。他有个远望,那就是想像sg一样,把青山县建设成一个蔬菜集散中心和种植批发基地,让全国人民都吃上青山县的蔬菜,让青山县的蔬菜供应到全国人民的餐桌上,让青山县的普通老百姓,就算靠着土里刨食也能脱贫致富。
有sg的前车之鉴,摸着他们过河,这个事情应该,不难!
村支书这次可是豁出去了,就算奶奶骂他他都不走,实在被村支书骚扰的没办法了,看着一个老头子这样,唐伟东心里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答应马上开工。
这次的蔬菜批发市场,是要归在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名下的,投入的钱自然是要从他们账上出,也算是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和村里合办的一个项目,毕竟双方都占了股份的。
唐伟东把徐勇喊了回来,跟他交代了一下蔬菜批发市场的事,让他代表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和村里签订了正式的合同。注明了,蔬菜批发市场是由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出钱,河东村出地,双方合作的一个项目,双方的股份占比和经营方式,也清清楚楚的写进了合同里。
这是唐伟东为自己留的一条后路,十几二十年后,太多的企业因为挂靠和国有、集体占股的事,闹的鸡飞狗跳,一地鸡毛,甚至有一些企业仅仅是因为挂靠过国有或者集体单位,就被归类了国有资产,创办人不但自己的企业没了,还给自己惹上了一屁股麻烦,更甚者还有因此坐牢的。唐伟东可不想自己到时候也碰到这样的事,还是把丑话说在前头,把账算的明明白白的好。
这个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倒是不麻烦,只要场地足够大,把地平整了,硬化一下就行,旁边再建点平房当做市场的办公用房,这就成了。草创阶段的批发市场,要求没那么高,等以后整体的大市场规模起来了,再重新扩建、正儿八经的弄一下不迟。现在嘛,能凑着用就得了,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同时也是为了低调,免得引起有心人的注意,给自己带来麻烦。
唐伟东又从已经捉襟见肘的建筑队抽了一队人,这让李大刚很是郁闷,不过唐伟东的安排他只会执行,从来不会反驳,只能自己想办法匀摊人手了,这一点让唐伟东非常满意,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属下才有的样子嘛。
这个蔬菜批发市场,关系着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因为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家里都有着蔬菜大棚,养着鸡鸭,市场建好了,客户多了,首先受益的就是他们。不仅如此,因为村里占股的原因,要是这个市场盈利了,到时候家家户户可是都能分钱的,所以在村支书的一声号令下,每家每户出人出力齐上阵,为了自己的福祉,又一次像出夫一样的全员出动,对蔬菜批发市场的用地进行了整修。
这个市场甚至围墙都没建,挖了一圈排水沟就当边界了,以后来收菜的大车,卖菜的菜农,必须要到里面进行交易。货车进入,会收一点钱,做为管理费,菜农卖菜不收钱,但是对于想租固定摊位的人,摊位费还是要收的。
盖办公用的房子,甚至还不如农村户里建房子的技术含量高,红砖一垒,上边用预制楼板一盖,就成了。这点活,对建筑队来说轻松加愉快,连图纸都不用,自己就能办了,当然,建设费用农副产品销售公司还是要出的。
在村民们和建筑队的共同努力下,蔬菜批发市场很快就建好了,规模看上去很壮观。唐伟东不无得意的想,这个市场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了吧?不过一眼望去光秃秃的不是很美观,于是唐伟东又让人去折了点柳树条杨树枝插在了周围,这玩意儿好活,插在土里浇点水就能长,等以后时间长了,又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好地方。
外地来拉菜的客商也很满意,终于不用自己再去田间地头挨家挨户的收菜了,现在只要把车停到市场里,等着菜农送菜上门就行了,至于那块儿八毛的管理费,洒洒水麻麻得啦。
所以,蔬菜批发市场自一投入运营,就得到了各方好评,客商省时省力,所有的蔬菜都由批发市场(也就是农副产品销售公司)统一定价销售,菜农也再不用担心被恶意压价,市场和村里还多了一份进项,简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惠民好项目。
现在成了农副产品销售公司跑外面的市场做销售,批发市场在家里等着客人上门,一内一外,商业互补,相得益彰。
这样做为农副产品销售公司负责人的徐勇,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出去跑客户,结果被一些客商直接来青山县到地头收菜农的菜,这种偷家行为了。反正从此以后,不管是买哪里的菜,都必须经过农副产品销售公司的手,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蔬菜销售垄断。
还有什么生意能比垄断更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