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出口创汇
青山县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冬天的绿色蔬菜也的确有巨大的利润,港商们也有些心动。
他们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的用鸟语交流着,唐伟东则是竖起耳朵偷听。港商们还以为内地人都不懂粤语呢,却不知,唐伟东前世为了唱粤语歌装逼,多少也学了点,虽然是个二把刀,说出去的粤语当地人一听就不正宗,但连猜带蒙的交流还是问题不大。
港商们的语速有点快,唐伟东想完全听明白很难,但从其间断断续续的一些话语中,还是听了个大概。这事,有门儿!
果然,正如唐伟东所听到的那样,港商们对新鲜蔬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做为此地的最高领导,副县长和何新华心下大喜,看来县里或许又要拿下个外贸订单了。要知道,就算在国内的生意做的再好,在官员眼里也是白瞎,能创造外汇收入,这才是本事,这才是政绩。
于是,赶紧让人准备地方,准备进行正式的商谈,决定趁热打铁把订单敲定下来。这群港商好不容易来一次,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轻易的跑了,确切的说是,不能让他们口袋里的钱跑了,能多薅一点是一点。
会谈之前唐伟东就跟何新华私下说了,县领导可以参会、可以主持,但坚决不同意让他们代表企业出面谈判。这年头的国内官员,根本就没几个懂经济的,对于市场是两眼一抹黑,让他们去跟一群资本家谈生意,不被人家套路的底裤都赔进去才怪呢。
而且,官员们为了政绩和面子,甚至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很多应得的利益,这对于把利益看的比天还重的唐伟东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生意的事就该让生意人去谈。
好在县领导们也没有非要掺和不可,只要能参与进来,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政绩就行了。于是,在县领导的主持下,做为企业代表的李玉英唐伟东几人,同港商们展开了正式的商谈。
过程没有什么波折,双方一个想卖,一方想买,郎有情妾有意之下,商谈进行的很顺利。只不过在数量和价格上,双方斗智斗勇的纠缠了一下,唐伟东这方想多赚钱多卖货,对方想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货。
可惜很遗憾,现在是买方市场,谁出钱谁是大爷,港商手里可是挥舞着外汇美元,唐伟东根本无法抵抗,被打的节节败退。好在对方并不知道国内太具体的经济状况,即便是他们认为已经赚了大便宜,出的价格也让唐伟东心里暗乐了半天。
在一番和谐的气氛中,在县领导们的见证下,河东村村办企业的第一个外贸订单终于签订了。
港商们这次和饮料厂签订了六十万美元的,浓缩果汁和成品果汁饮料的订单。和农副产品销售公司签订了二十万美元的新鲜蔬菜意向订单,现在只是意向,他们会派人来检查蔬菜质量和有害物质的残存度,如果都没问题,这个意向订单才会转换成实际订单。
对于蔬菜质量,唐伟东一万个放心,这年头的农药还没普及开来呢,很多老百姓化肥都不舍得用,大部分蔬菜可以说是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质量上是完全可以保证了,这个订单,基本上也是板上钉钉了。
青山县又露了一次脸,领导们都很高兴,食品厂拿下了几十万美元的订单,河东村的两个企业又拿下了八十万美元的单子,加起来都快小二百万了,这一次就从港商们的口袋里薅出来这么多钱,算上西德人在饮料厂下的单子,今年县里的创汇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主要领导又给自己添了一笔政绩。
唐伟东也很高兴,外贸订单这点钱倒是无所谓,关键是可以拿来在营销宣传上大做文章,你看,外商们都觉得好了,都下订单了,这样的好东西,国内的人们,你们还不赶紧买啊?别说唐伟东这样做无耻,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就是这么个心态。
送走了港商,由企业做东,邀请县里的有关领导,举行了一次庆祝,说白了,就是大吃大喝一顿,感谢县领导对企业的帮助。要不是县里出面帮忙联系运路,这笔单子能不能成还是两说呢,东西再好,运不出去也是白搭,所以说,国家后来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是个多么英明的决策啊。
县里的领导很重视这次的外贸订单,马上就派人和省里的有关部门进行了接触,联系海运渠道,不能让这到嘴的肥肉再飞了。
唐伟东这边也没闲着,人家港商不是说了嘛,要精挑细选的蔬菜,国家和港岛那边也有规定,带叶带泥等的东西出不去国门,就是为了防止有害物种互相传播。
于是回去之后,马上就开始组织人建设蔬菜加工厂,现在还不需要深加工,只要简单的精选和包装就行,没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一个场地和厂房,再建几个恒温仓库就行了。
村里对这个相当支持,专门又划了一片地出来。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弄好了,村里不仅仅是有钱拿,更重要的是河东村和周围的很多村子的村民,都指望着蔬菜这一块吃饭呢,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拿下了订单,就没唐伟东什么事了,具体的工作唐伟东顺手就甩给了李玉英和农副产品销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