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今年的任务就是花钱

  整顿国营企业,却是一块硬难啃骨头,更是一个老大难,同时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核心问题。
  国营企业的诞生,对种花家整体的发展,功不可没,做出了它独有的特殊的贡献。
  可随着时间的变迁,发展到现在,他也暴露出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人员冗余、效率低下、巨额亏损、暮气沉沉毫无朝气、缺乏主观能动性等严峻的问题。
  于是,决策者以极大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决心,对这一块动手了。
  具体来说就是,以后国家只紧紧抓牢少数关键性的、大型的国营企业,至于那些更多的、普通的中小企业,则会让他们脱离襁褓,清算重组,
  说点大家能听懂的人话就是,给他们断奶,把他们丢到市场上去,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活下去。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本事的就活下去,没本事的淹死活该,国家不会再拿财政养着你了。
  于是这一年中,一个崭新的词汇诞生了:下岗!
  跟去年的大规模下海潮不同,下海,是一群有能力、有背景、有人脉、有知识,不安于现状的人,主动打破铁饭碗投身商海。
  而这一次的下岗潮,则是触动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之前一个国营的工厂就相当于是一个小社会,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工厂全管,工人也是以厂为家,从未想着离开过。
  但现在,大厦将倾。从今年开始,大量工厂,以买断工龄的方式,让大批职工离开。
  这对那些几乎没有脱离集体生活的勇气,和自谋生路本事的职工来说,略显残忍。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单位和国家,实在都没有余力,养活这么多的职工了。
  一边是企业改革的刻不容缓,一边是几千万人的谋生压力,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又是一道不得不做的选择题。
  这场带着无限伤感的下岗潮,从今年开始,将会一直贯穿整个九十年代。
  下岗的不止是工人,还有很多单位和机构的人员,就连科研院所,都会出现大量的“下岗”人员。
  不管是企业改制还是科研机构的人员精简,这对唐伟东来说,都是一个机会。
  或许,趁着这股浪潮,他会从中攫取更大的财富,和科研的实力。
  大家应该都懂得,科研院所精简下来的人员,不一定都是那些没有本事、碌碌无为的人。
  更多的,可能还是有本事、没关系的那种,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实干家”。这些人,对唐伟东来说,正是他所需要的。
  以上三项政策,其实跟唐伟东的关系并不大,但最后一项汇率贬值,就特么让唐伟东蛋疼了。
  这就意味着,他在国内所赚取的财富,将会迅速贬值。尤其是现在他手里,还掌握着数量极为庞大的现金的情况下,那损失就更大了。
  只要想想,唐伟东的心里都在滴血啊!
  货币的贬值,对实业来说是有好处的,意味着国内企业所生产的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有了价格优势。
  那所谓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力优势,将会在种花家的竞争下,荡然无存。
  这一举措,在大层面上是好的,也会给种花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奠定基础,使的国内的经济,走向外向型拉动的道路。
  在这一点上,唐伟东旗下的大多数企业,也会跟着得利。
  但对于他个人而言,那就是割他的肉,掏他的肛,生生从他口袋里往外抢钱了。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当时就不好了。
  现在留给他的只有两条路可选。第一,就是想办法,尽量将更多的钱转移出去,换成美元、港币之类的,然后转一圈,待需要的时候再回来,这会让他的资产瞬间暴增。
  第二条路,就是趁着货币还没贬值的利害,购买力还没有下降太多,把手里的大部分钱都花出去。不管是扩产增产也好,还是投资项目也罢,都是一种保值的做法。
  唯一的缺点就是,他手里的人民币现金实在太多了,一时半会也花不完。
  而且他还要担心,要是一股脑的全放出去,会不会带动人民币更快速的贬值。那对他来说,可就得不偿失了。
  唐伟东回到家后,满地打滚的想办法。结果脑袋都快被薅秃了,也没想出个什么更好的办法来。
  于是,他最终决定,双管齐下,两条路一起走。
  对外,以投资、合资、互相持股的方式,跟自己注册在外面的公司合作,将钱尽可能的转出去。对内,今年的任务就是狂花钱,加大对旗下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扩建扩产、加快扩张的速度。
  或许,正好也可以趁着这次的机会,将手底下国内的产业,进行一次大整合。
  现在河东的企业群,规模都太大了,再用简单的个人控制模式,有些跟不上他们发展的步伐了。
  唐伟东早就决定对他们实行“股改”,用国外那些产业球形控股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穿透性的间接掌控。
  这样既能隐藏自己,又能放手放他们发展,只要把控好战略方向,掌握好监管力度,绝对要比现有的方式更适合未来的发展。
  现在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实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