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海量知识,讨厌的不是历史课,而是将历史课的人
“苏秦,发现什么好东西了?”
邓子琪凑上来,问了一句那些住手都不好意思问的话。
苏秦将手中的古董展现出来,说道。
“这东西可不简单,它是北宋五大官窑之一——汝窑烧制出来的宝贝。”
“你也别看它价格小,它的价值能在帝都买一套大平层。”
这么夸张?
邓子琪和那些助手们都瞪大了眼睛,眼里满是好奇。
苏秦也没继续卖关子,给他们讲解道。
“这东西叫宋汝窑天青釉圆洗,是汝窑出产的稀世珍宝。”
“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体施淡天青色釉,釉色莹润。
釉面开细碎片纹,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烧钉痕,并有镌刻的‘乙’字。”
“从我目测的数据上看,它的高度应该在3.3厘米,口径应该是13厘米,足径有8.9厘米。”
听他竟然说到小数点后一位,一些助理直接不乐意,拿出工具就开始测量。
结果一分钟不到,测量出来的数据就狠狠地打他们的脸。
因为经他们反复测量确认,苏秦给出的数据丝毫不差。
这家伙还是人么?
光靠目测就能这么精准?
不过邓子琪并没有在这件事上感到震惊,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男人干什么都是天下第一,根本无需质疑。
她的目光关注点,是外底所刻的“乙”字。
“苏秦,那个‘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别的说法吗?”
苏秦温柔地笑笑,开始给她科普起来。
“这个‘乙’子既然刻在那里,那就肯定是有讲究的。”
“一般认为,此洗底部的‘乙’字是它被清代皇宫收藏的时候,后期刻上去的分类标记。”
“懂点历史人应该知道,乾隆皇帝精于鉴古,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便在一些器物上镌刻甲、乙、丙、丁等分级标志。”
“不过除了甲乙丙丁之外,一些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有‘蔡’、‘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这些就不是清代后刻的。”
两种完全不同的标记,而且里面暗藏着鲜为人知的知识,再次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因为这些都是历史课本上没有的,真正去研究历史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就连梁福生的助手,此时也对苏秦佩服不已,并忍不住向他提问。
“那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不会我是另外一个皇帝刻的吧?”
苏秦点点头,又摇摇头。
在所有人都不知所以的时候,他终于开始解释。
“‘蔡’字并非与清朝皇帝有关,而是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
“根据文献记载,汝窑与一般的烧制方法很不相通,用的是玛瑙作釉的原料。”
“实际上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但是玛瑙石在古代多贵啊?烧出来的东西压根就不是给普通人用的。”
“这只能说明当时窑炉的管理者为了烧造宫廷用瓷,不惜工本。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这些东西,也就成为鉴别真假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他洋洋洒洒地说了很多,当真是在认真教那些人学东西。
当然他说的内容经过直播设备传出去后,又一次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来了来了,那个喜欢装逼的家伙又来了。”
“不得不说苏秦的知识真渊博啊,怎么哪个朝代的知识他都懂?”
“他是装逼装爽了,但是我为了验证他的话,上网查那些信息都快要查疯了。”
“更要命的是他说的有些东西还不能在网上搜到,还必须去图书馆查纸质文献,简直不要太虐好吧。”
但是现场人员的求知欲,算是彻底被苏秦勾起来了。
尤其是邓子琪这种门外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几乎是追着苏秦提问。
“刚才我听到你说北宋五大官窑,分别是什么?这个汝窑又是怎么创立的?”
这送上门的装逼机会,正合苏秦心意。
因为自从他获得系统,获得文物精通、历史精通技能起,他就想着多找机会科普历史文化。
“在北宋大观元年,徽宗皇帝创立汝官窑。
因为据史料记载,他觉得‘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所指的正是徽宗下诏书“弃定用汝”的决定。
因此在冀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叶寘讲的‘汝窑为魁’无疑是指北宋后期前段汝官窑。
而被后世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亦将汝窑排在首位——”
一段话引经据典,就将汝窑的起源讲了个透彻,让无数人不得不佩服苏秦的表达能力。
但是这还没完,他紧接着又讲了官窑豆豆来历。
“至于官窑,实则指由宋代官府直接营建的烧窑总称,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还没有发现。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又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坛下别立新窑’。
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其中的‘修内司官窑’地址在今杭市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今杭市的乌龟山一带。
后代为了做出区分,就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
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旧官’厚重,‘新官’轻薄,这是最显着的点。”
随后,他又详细介绍了新旧官窑的主要代表作品、收藏地点,引导人们去亲眼观赏见证。
再然后是对哥窑、钧窑、定窑的详细介绍,中间还穿插着很多皇帝、高管、烧窑高手的传奇故事。
庞大的知识储量,细致的知识点梳理,庞杂的文物知识。
让在场的人和看直播的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从未觉得,原来历史知识可以这么吸引人。
原来他们讨厌的一直都不是历史课,而是不会讲历史的人。
像苏秦这样又帅,又年轻,又风趣,又引人入胜的讲述,谁不喜欢?
根本无法拒绝好吧。
但是邓子琪的问题又来了。
“你说的这个圆洗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
“要是等会儿还挖出其他瓷器,你可以一一教给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