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史上最大变革之风暴将到来!

  大秦。
  天色渐暗,开始下雨了。
  朦胧的雨幕,遮掩了天空中倒映的画面,也让徐锡麟的惨相变得模糊。
  始皇帝像心有所感一般,身子没来由的打了个寒颤,再次响起了一个故人。
  徐锡麟的死状,哪怕是他嬴政,都感到胆寒、残忍。
  他再次幽幽叹息:“这么做,值得吗?”
  为了理想中的国,可是这么久了,依然没人能驱散黑暗,建立新的秩序。
  这些人,会惨死吗?
  嬴政沉默了。
  这时,雨幕中,画面逐渐变黑。
  开始浮现徐锡麟的生平简介。
  【徐锡麟,字伯荪,号光汉子,出生名门望族。】
  【早年曾赴东瀛,参加博览会,于中发现中华遗物被当做商品展览,怒而愤慨,自此投身革命,后加入光复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论是光复会也好,还是大通学堂也好,他们始终都游离在清廷的权力中心之外,徐锡麟深知谋得革命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加之前一年吴樾持弹暗杀五大臣,慷慨赴死,这才有了安庆起义。】
  【草木茵茵,脆薄、刀形的叶子或许不是最漂亮的,但那憔悴中仍然殷红的脉络总会使人想起殉道者的血,在苍凉的大世里独自红着。】
  【那一年,徐锡麟年仅三十四岁。】
  画面一变。
  徐锡麟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了老一批光复会成员这里。
  此时的蔡元培,正在德意志留学。
  听到这个消息,他沉默了,目向遥远的东方,久久不语。
  眼里,是悲伤,是惋惜。
  良久。
  蔡元培终于说话,眼里的悲伤与惋惜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坚定。
  “小友,一路好走。”
  “你的牺牲不会白白浪费,我有预感,一场风暴将要来袭。”
  “满洲的墙,要被我们推倒了,很快,很快……”
  说到这,他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有这种感觉的不止蔡元培一人。
  与此同时,香江。
  由于萍浏醴起义之后,为躲清廷通缉,孙先生被迫离开东瀛,来到了香江。
  此时,夜深了。
  孙先生却还没有睡。
  他正阅读着一封来自国内的电报。
  此时的同盟会,由黄兴领导着。
  二人很快确定了下一次起义的地点与时间。
  “以粤西为武装起义重点,以镇南关为突破口,夺取南宁,占领两广,挥师北上,直捣清廷巢穴!”
  东瀛,一位年轻人来到早稻田大学求学。
  陈独修,这是他第三次踏临这里。
  这里的天很暗,但是风却很大。
  大风吹乱了他的发丝,显露出一双深沉、深邃的眼睛。
  看着国内传来的消息,徐锡麟死了,吴樾死了,孙先生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等等消息,青年满腔的热烈,仿佛要溢出胸膛。
  “虽败,但大世将来临!”
  “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但建国之路,不能没有我陈独修的名字!”
  在这一刻,青年在心底发誓。
  文字盘点出现。
  【徐锡麟的死,清廷依旧根固,但地方巡抚早就满城风雨,革命之火已经烧到了这些依旧留着长辫子的朝廷官员身上,火焰,他们扑不灭。】
  【所有革命之士都意识到了,最迟三到五年,天下必将剧变!】
  【但是!】
  文字话锋一转。
  【革命需要流血和牺牲,徐锡麟不会是风雨飘摇的最后一个!】
  画面一变。
  江浙地带,邵兴。
  安庆起义失败一事,已经传回了邵兴。
  秋瑾自然也听说了徐锡麟已慷慨就义一事。
  周围人都在劝秋瑾离开,朝廷已经一路查到了邵兴大通学堂,却被秋瑾拒绝了。
  “革命怎能不流血,中华女子还不曾为革命流过一滴血。今日,就从我秋瑾开始。”
  她一脸平静的坐于大通学堂,不肯离去。
  【继徐锡麟之后,秋瑾被捕。】
  画面出现。
  一身白囚服,带着枷锁的秋瑾早已满身累累,步履蹒跚的走向刑场。
  周围站满了围观的群众。
  秋瑾一一望过去,看见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妇女,看见了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她笑了,这就是黎明前的中华。
  负责斩首秋瑾的监斩官与秋瑾有些交情,他一脸愧疚:“我位卑言轻,没办法保全你!”
  秋瑾笑着摇头,表示理解。
  刑场上,她的声音响彻每一个角落。
  “秋风秋雨愁煞人。”
  “世人不知革命为何物?竟让我狠心抛夫弃子,我此番赴死,就为回答这个问题——
  “革命是为给天下人一个风雨不侵的家;
  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
  让千千万早已压弯了民族脊梁的中华人重新挺起胸膛。”
  “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烈,之价值,竟令我心底喜极而泣!”
  语毕。
  秋瑾闭上眼睛,慷慨赴死。
  画面变黑。
  关于秋瑾的文字浮现。
  【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提倡女权女学。】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华的脊梁。】
  这画面震撼,哪怕已经变黑了,可各个朝代依旧久久无法平静。
  他们看到属于女子的风骨。
  一介女流,为了革命,慷慨赴死。
  这古来罕有!
  宋朝。
  李清照心里久久无法平静,眼眶红了。
  这个才情不弱于她的女子,虽是女儿身,却行男儿事。
  谁说女子不如男?
  女子照样能顶半边天!
  金榜之上,云层不断飘过,像极了时代的齿轮在转。
  继陈天华之后,徐锡麟、秋瑾也牺牲了。
  但是,朝代的帝王们也感觉到了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在变幻着。
  加速着清王朝的灭亡与衰老,却推动一个谁也想不到的新国在建立。
  蔡元培预感到了;
  孙先生预感到了;
  陈独修预感到了;
  ……
  始皇帝、汉武帝、汉献帝、唐玄宗、朱元璋……所有皇帝都在思考。
  足以引领时代变革的大风暴,是什么?
  (大声说出来,是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