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日本画圣

  杨朝明再次把画翻转,这次他没看画面,而是关注起这幅画的装裱来。
  “老唐,这画是清末的,但你看这装裱能到什么时候?”
  想知道藏画的时间,最直接的就是判断装裱的时间,所以他才会这么问。
  唐师傅闻言,看了看画轴又凑上去闻了闻,而后用手指摩挲了下宣纸一角,这才开口:
  “轴头是樟木的,看着少说80年往上。装裱手法也是最基础的镜心,看托纸也是那个年代的,所以这藏画的时间大概在1940年左右,抗战时期。”
  “怎么样?有把握取吗?要不要叫外援?”杨朝明再问。
  唐师傅最早是学徒出身,那时候学徒就是免费劳动力,什么都要学,所以这装裱的手艺,他也会。
  唐师傅稍稍琢磨后才道“不好说,必须先割开外面这圈装饰用的布缎,露出画心和托纸,才能判断,如果彻底和托纸粘在一起,就不好弄了。小齐,不介意我上手吧?”
  齐鸣闻言,自然是点头答应“拿来就是找您帮忙的,唐师傅你就放开手脚,大胆干,坏了算我的。”
  “你啊,就不能盼着点好啊,到时候真坏了可别哭着找我赔啊。”唐师傅瞪了他一眼,随后叫林轩拿来了清水,小刀。
  这书画装裱最主要有刷,摘,裁,镶,四步!
  所谓刷,就是在画心背面刷上细浆糊,再在背后贴上比画心更宽大的一层甚至几层宣纸,也就是俗称的托纸,以此加固画心。
  这一步可以说是装裱中最难也最耗时的一步,一个不小心就会伤到画。
  常见的藏画,也都发生在这一步,一般是将要藏的画直接糊进托纸里,达到隐藏的目的。
  这么做好处是,除非你会透视,不然除了知情者,外人哪怕是把画撕了都不一定注意到。
  而坏处是,画和托纸被浆糊紧紧粘贴在一起,想要分离就要用到揭画的手艺,这本事可不是人人都会。
  而且马有失蹄,人有失手,宣纸又是极其脆弱的东西,谁也不敢说百分百能完美揭下,这稍有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不过,齐鸣的运气很好,这幅藏画并不难处理。它不是藏在刷这一步,而是在镶这步骤。
  镶,行里叫镶活,也就是书画最外围的那圈装饰。
  普通的镶是在画的外侧粘贴一圈5厘米宽的镶料,这镶料可以是纸,也可以是布,颜色纹样,看物主喜欢。
  而齐鸣这幅是另一种镶嵌手法,它是将整幅画镶嵌在了一卷绸布上。而那幅画,则被藏在了原画和绸布中间的空隙里。
  所以当唐师傅用刀小心的割开绸布和原画的粘连处,那幅藏画便直接露了出来。
  “唉,可惜了,还以为能给你们露一手,表演下揭画的。”唐师傅难得的开了个玩笑。
  几人笑过后,便都凑了过去,看起了这幅画。
  ssu003d"picture" group-idu003d"1"img srcu003d"http:/
  /novel-pic-r/ed8f9631dd3bebefda0656482e9c4960~?fromu003d2375430289u0026amp;x-expiresu003d1790392979u0026amp;x-signatureu003d3ebpc1nez5mcx%2ba%2fof1xdrztnae%3d" img-widthu003d"690" img-heightu003d"388" altu003d""media-
  ssu003d"picturedesc" group-idu003d"1"
  这是幅水墨山水画,但齐鸣感觉这画上的山水跟他看过的大部分山水都不同,透着股细腻。
  咱们华夏的画家,画的水墨山水,往往是大山大河,大片留白,以体现一种云蒸雾袅,气势磅礴的感觉。
  这其实和当时流行的风格有关,更和画家身份有关。今天咱们称他们是画家,但放在古代,画画真的只是他们的爱好,顶多算个副业。
  例如号称六朝丹青的顾恺之,他是东晋贵族出身,曾任参军、散骑常侍等职,本职是个将军。
  还有唐代田园诗,文人画的开创者,号称诗画双绝的王维,人家是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正四品,是尚书省的3把手,权势滔天。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画画对他们来说只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他们的身份地位眼界,也决定了他们笔下的山水自带了一种大气。
  而眼前这幅,虽然是单色的水墨画,但画面细腻,细节刻画清晰,层次分明,晕散开的墨迹甚至是把松树上的松针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对细节的刻画,与其说是水墨画,更像是彩色的工笔画。
  “老杨,你这徒弟好像又捡到宝了啊。”唐师傅光看这画工,就忍不住赞叹道。
  杨朝明点点头“而且这还捡到国外去了!”
  刚刚齐鸣就用望气术看了,这幅画是明宪宗时期的,有550年历史,而且又是水墨画,他下意识的就觉得,这应该就是幅华夏古画。
  但听师傅的意思,这好像还不是华夏画家的手笔?
  他还没问,阿依慕却先一步问道“水墨画不是咱们国家特有的艺术吗?”
  刚刚的脱胎玉,多少让杨朝明这大专家有种在晚辈面前失了颜面的感觉。
  现在到了他的专长上,自然是要找回这面子,所以民间常说,老小孩,老小孩,人一旦上了年纪,这心智会变的更加的纯粹一些。
  “姑娘,水墨画是咱们的国家开创,却不是特有。像是日本,朝鲜从唐朝开始就学习模仿了咱们的绘画技巧,1千多年来,他们中也是出过不少水墨画大师的。就比如这画的作者。”
  这次杨朝明手指指向了画作左上方,整幅画上唯一的几个正楷小字:四明天童第一座雪舟笔!
  “雪舟?”
  “师傅,照您的说法,这雪舟不是咱们华夏人,那他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齐鸣问
  “雪舟是日本人,而且他的名头可是不小,他在日本被称作画圣!在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他和莫扎特、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尊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是日本唯一上榜的一位。”
  “他从小出家,是个僧人,号等杨。在他四十岁时,便画技大成,随后以拙宗等杨的名字活跃在日本画坛。”
  “到他43岁时,他得到了元代僧人楚石梵琦书写的墨宝:如雪之纯静、如舟之恒动。雪舟2字在日语里的发音和他的法号发音相近,他便把名字改成了雪舟,后人自此也就称他雪舟等杨。”
  “至于这四明天童第一座的来历,就跟他的华夏之行有关了。他在47岁那年,曾跟船从宁波进入了华夏。宁波有座天童寺,这座寺庙在当时是禅林五山之一,是佛教的圣地。雪舟等杨自己也是僧人,便去参拜。”
  “或许是出于礼仪,天童寺授予了他禅班第一座的称号。也是从此以后,他的画作很多都会落“四明天童第一座雪舟笔”的款,算是一种炫耀吧。”
  原来是个日本人,齐鸣心下了然,这下会藏画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装裱的时间推断是在抗战期间,在那个特殊时期,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很多华夏人,估计都不会容忍这么一幅画,存在在华夏的土地上。
  一旦被发现,这画的结局就只有两个,要么被日本人抢回国,要么被某个正义感爆棚的华夏人付之一炬,想要保住这宝贝,不藏不行。
  “那师傅,这幅是真迹吗?能卖多少?”
  问这话的时候,齐鸣眼里有光,名头这么大,都叫画圣了,那价值肯定不菲吧。
  杨朝明想了想,才道“雪舟的作品,山水第一,人物次之,花鸟最次。你这幅山水画,纸张笔墨,没问题。但是不是雪舟,不好说,他的画在国内流传的较少,我也就看过几幅,研究不深。”
  “而且,雪舟的作品,想卖出高价,最好还是送去日本。但这其中的困难可不少,最好啊,还是找个在华夏的日本人收了,既卖对人,也省事儿。”
  “日本人?”
  乍一听,齐鸣还想着让师傅介绍个日本买家给他的。但是忽然,他想起了一个日本人,这两天才见过!
  “师傅,你说有村太郎怎么样?”
  “他?你怎么会想到他?”杨朝明皱着眉头,对这意图用假货给他上药的鬼子很是反感。
  “嘿嘿,师傅,我也就认识这一个日本人啊。而且~”这次齐鸣眼睛眯起,像是只小狐狸一样,贼兮兮的道“而且,他手上不是应该有只乾隆的景泰蓝嘛。”
  “你是想用这画,换他的景泰蓝?”
  “嘻嘻,师傅你这格局小了啊。一只景泰蓝怎么够?这不是看不起日本画圣嘛!他那肯定不止一件华夏古董,这要换,自然得学那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