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108

  # 一零八
  在薛家人的眼中,宁儿至今还被养在盛家。
  盛瑛厌恶这京城里的争斗,不想让那孩子也卷入什么阴谋争斗之中,便一直没有将那孩子接回。
  她这样的举动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她的身体状况实在太差,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那个孩子。
  而薛忱身为武将,也是常年不在府中,如果把那孩子接回来了,也无人能教养,与其这样,还不如让那孩子留在盛家。
  不过虽然如此,盛瑛还是会每月遣人去看望那个孩子的。
  唐今是不知道盛瑛派去的人都看望到了什么,但从盛瑛的反应来看,她一直都以为那孩子还好好地待在盛家。
  可唐今早已经秘密去盛家调查过,从头到尾他们就没有收到过盛瑛的信件,也根本没有看到过宁儿这个孩子。
  恐怕宁儿在被送往盛家的路上,就已经被皇帝的人劫走了。
  唐今最后来见盛瑛,其实是来拜托盛瑛,让薛忱不要去接回那个孩子的。
  盛瑛死后,薛忱迟早会派人将那个孩子接回。
  不管皇帝会怎么应对,是准备一个假的宁儿给薛忱,还是直接一把火将盛家全家灭口,让薛忱觉得宁儿也死了,这都是唐今不想看到的情况。
  所以她来见了盛瑛。
  盛瑛的遗言,即便薛忱心中不解,也还是会照办的。
  唐今和盛瑛说话的时候,盛瑛的意识已经不那么清晰了。
  她的眉眼间充斥着一股沉重的暮气,耷拉的眼皮写满了疲惫,在听完了唐今的话后,即便唐今并没有明说宁儿到底怎么了,但她也还是隐隐明白了。
  盛瑛抽出仅剩不多的一点力气,抓住了唐今的手臂,“一定……要带回宁儿……”
  唐今垂眸,“我会的。”
  盛瑛眼眶中聚起的泪水慢慢顺着眼角的皱纹流了下来,“忱儿还是挂着你的……你,别怪他……”
  薛忱应当是没有和她说过唐今所做的事情,所以在盛瑛眼中,两人也只是暂时吵架了而已。
  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最后的这一点时间,盛瑛都希望他们两个能够重归于好,不再有什么嫌隙。
  毕竟,在她走后,薛忱身边剩下的唯一一个能够依靠信赖的,就只有唐今了……
  这两个孩子,都只剩彼此了。
  盛瑛眼眶中的泪水越来越多,她紧紧抓着唐今的手臂,爆发出来的力气根本不像一个濒死之人。
  唐今牵起唇角笑了笑,“嗯,我不怪他。”
  ……
  安正六年正月,在办完了盛瑛的葬礼之后,薛忱向皇帝请旨,希望离开京城,前往边境驻守。
  皇帝在考虑之后,派他南下,镇守西南。
  安正六年二月,薛忱离京,未与京中任何人告别。
  或许是众人的错觉,也或许事实如此,就在薛忱离开之后,这京城里的气氛便变得越来越压抑沉寂了起来。
  没人能说得清楚,但似乎有什么隐藏在暗处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爬出,给人一种强烈的风雨欲来之感。
  后来人回忆,最初的那一颗雨滴,似乎是在那时砸下来的——
  安正七年正月十三。
  年前还身强体健的刑部尚书忽而上书,直言自己已身患顽疾,与皇帝乞求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皇帝挽留多次无果后,应允。
  刑部尚书之职就此空缺。
  离职前,刑部尚书上奏,推举刑部侍郎唐今继任尚书之职。
  考虑到其资历尚浅,皇帝并未采用此建议。
  直到十月。
  经吏部、礼部、工部多位大臣的再次推举,皇帝下旨,升刑部侍郎唐今为刑部尚书,同时撤除其身上的礼部官职,命他人暂代。
  时年不过二十三岁的唐今,成了商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三品文官。
  ……
  安正八年三月,南方部族入侵,薛忱率军镇压,仅半年时间便成功收编南方八大部族,使其尽归于商。
  十月,薛忱回京。皇帝嘉其功德,升任其为三品冠军大将军。
  ……
  安正九年正月,礼部尚书联合朝中多名御史,弹劾刑部尚书唐今卖官鬻爵,收受贿赂。
  后经三司查明,此乃故意诬告。
  故意诬告者——礼部尚书及多名御史皆遭到降职。
  六月,各部官员推举刑部尚书唐今兼任礼部尚书之职。皇帝应允。
  八月,民间有传言,金银不缺者,皆可与朝中某位大人买官。
  十月,有武将于午门前与刑部尚书唐今发生口角。三日后,该名武将因殿前无状,被问罪,贬职西南。
  十一月,大将军薛忱于金殿之上质疑刑部尚书唐今党同伐异,构陷忠良。
  十二月,有礼部官员上告大将军薛忱居功自傲,意图谋反。薛府上下皆被彻查,满府仆从被尽数下狱,在刑部大牢中关押了多日后,方才被放回。
  唐薛二人交恶之事,传遍京城。
  ……
  安正十年三月,孔太师因年老力竭,暂卸丞相一职,于府中休养。
  其弟子唐今与薛忱上门看望,于府中遭遇。
  据孔府下人所言,二人相看两厌,坐于一室却未曾与对方有过半句交流。
  六月,因孔太师身体迟迟未好,朝中诸多官员推举唐今接任丞相之职。此举招致兵部、户部、御史台及一众武将极力反对。
  七月,皇帝命兵部尚书接任丞相之职。三日后,兵部尚书自马上跌落,身受重伤。
  八月,多部官员联名上书推举唐今升任丞相。反对之声众多。
  然而没过多久,朝中反对者皆接连遭遇大大小小诸多意外。
  其中,大将军薛忱府上更是意外走水,若非老天有眼降下雨水扑灭了大火,只怕满府都要毁于这一把火中。
  次日,薛忱于金殿前与唐今爆发冲突,险些动手。
  后二人皆遭到皇帝训斥。
  九月,朝中反对之声相对减小,但针对唐今的弹劾越来越多,在众部官员的推举之下,皇帝最终取了折中之法。
  皇帝下令,丞相之职暂留与孔太师,若他身体好转,则由他继续担任丞相之职。
  但在孔太师身体好转之前,就由唐今代行丞相之权。
  名义之上,唐今依旧只是刑部、礼部尚书。
  可谁都知晓,如今真正的丞相,就是唐今。
  安正十年十月,就在唐今代行丞相之权一月后,朝中曾弹劾过唐今的多名官员接连被查,其中近一半的官员因各种理由遭到贬职。
  一时之间,朝中人人自危。
  京城有人编造歌谣,唱骂奸相误国。
  ……
  安正十一年正月,皇帝感念薛家多年功绩,欲升大将军薛忱为正二品大将军,遭唐今等多名官员反对,后不了了之。
  二月、三月、四月,朝中针对唐今的弹劾连续不断,然最后遭到问罪的,却都是弹劾者。
  七月,商国边境的几座城池遭到边夏士兵小队多次骚扰。半月后,逐渐演变成小规模战役。
  经过长达七年的休养,夏军此次来势汹汹,大有要将七年前割让给商国的土地尽数拿回的意思。
  八月,在经过百官商议之后,将军薛忱于金殿之上立下军令状,誓于一年之内击破夏军,若不能做到,则以人头谢罪。
  十日后,大军出发。
  大军出发当日,还发生了另一件让京城中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那多年来不知为何,始终不曾与奸相决裂的孔太师,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退还了奸相的拜师礼,将那奸相,逐出了师门。
  ……
  “唐大人,陛下想见一见您。”
  熟悉的话语,这么些年唐今都已经快听腻了。
  不过相比于从前,这道声音中的恭敬似乎要真实了许多,那往日的“召见”也变成了如今的“想见一见”。
  唐今刚好处理完手上的一份公文,她放下毛笔,却依旧稳稳坐在位置上并没有起身。
  她托着下巴语调松懒,带这些无奈的模样:
  “陛下若有什么事情,托公公传个口谕不就好了?公公也瞧见了,这么多弹劾本相的折子都还等着本相一封一封地打回去呢,本相实在忙得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