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相怜
萧绩年幼时有一段时间,董当门因为惹怒父皇,被贬往外地,之后费了几番周折才得以回京。
在董当门离京的日子里,董淑仪和萧绩没了支持,又不受宠,竟然十顿有五顿都吃不饱,母子二人时常抱头痛哭。
有一天,萧绩和小宫女玩闹时无意间从树底下捡了枚铜钱,宫里的嬷嬷几经波折,将钱拿到宫外换了两个馒头,主仆四人很快分吃了。
那段往事知道的人甚少,萧绩也很少往外说。不知道是不是可怜过这个没有母亲又同样不受宠的弟弟,萧绩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萧绩说,那半个馒头已经凉掉了,又干又硬,并不好吃。但是让他知道了人活在世上,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他因此沉迷于攒钱,即便后来董当门每月都给董淑仪一笔不菲的金钱,萧绩也没能改变一个钱掰成两个花的习惯。
宫里人公认萧绩抠门,都不愿帮他做事,但听说他攒出了数万钱,也只有感慨。虽然说万贯家财从简中来,谁又能做到呢?且有多少人一辈子手中都过不了这么多钱呢?
萧绩虽然抠搜,对母亲却极好。董淑仪平日里的吃穿用度他都亲自把关,甚至董淑仪生病,他也亲奉汤药,衣不解带。即便萧绩成家之后去了兖州,母子间也时常通信,亲密无间。
董淑仪殁后,他也去拜望过萧绩。萧绩在悲恸之中对他说,对于母亲被诬告致死,他十分愤懑。尤其是构陷他母亲至死的人,十有八九是他的父皇,他实在心寒。连连问萧绎他母亲有什么错处?她爱了父皇一辈子,无论大小事情都以父皇为先,从不埋怨,为何最后却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萧绎当时听到他说这些话,大惊不已,匆匆忙忙退出了萧绩的住所。
他们的父皇,是最容不得别人说他一点不是的。他和萧绩的关系虽然还行,也只是建立在他们两人幼年坎坷,同病相怜,远没有到诉说这种肺腑之情的程度。可见萧绩只要拉住一个人,就会同他说这种话。
他最开始以为萧绩过于悲恸,才会胡言乱语,一点也不为将来打算。
现在想来,许是萧绩知道自己活不长了,才会那样口不择言。
萧绩的死,其实早有迹可循。
前些日子丁贵嫔办了个不咸不淡的新年,被朝臣夸奖。以父皇为首,大家都捐出钱救济百姓。名义上是救济百姓,也不过是为了补减轻百姓税赋的亏空,钱是远到不了百姓手中的。
这两年灾祸横行,朝廷忙于赈灾,国库亏空。正应当与北魏停战,休养生息。
父皇却觉得前有陈庆之等人大捷,北魏又有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乱成一团,正是进攻的好时机。又大举征兵,准备攻打北魏。
这样一来,就势必要更多的钱来支撑庞大的军费。父皇将董、胡、赵几家都寻了错处抄家,所得钱千万不止,竟然还不满足,又以捐赠的形式从其他世家大族中搜刮了数万钱。
不过以他穷兵黩武的规模来说,这些钱的确远远不够。单长江两岸屯兵百万,每年军费就要数万钱不止。更不用说南抵百越,西望巴蜀,国内还有流寇四处作乱,所费钱财每年何止百万!
至于萧绩,父皇或许早就听说他出言不逊,但因着兖州是萧绩的封地,也不愿立即发作。
与其他地方灾害频仍不同,兖州几年里风调雨顺,百姓富足。萧绩又素有纳财的恶名,父皇便屡次敲打萧绩,只要萧绩愿意替他在兖州敛财,可以既往不咎,甚至南康王这个位子也可以稳坐无虞。
可萧绩已经心灰意冷,屡次上书陈情,说自己丁母忧,以至于形容消瘦,恐不能远行。
父皇因此对他大为赞赏,可没过几天,兖州就换了新的刺史,代替萧绩领兖州事。萧绩彻底成了空架子,虽有自己积攒的数万钱财,可乱世有钱是最无用的,他守着钱财也不过是苟延残喘。
萧绩自知时日无多,除了各种给父皇添堵,也为自己安排了后事。
幸而他舍不得钱财豢养妾室,只有一个王妃郭氏,奴仆也不过寥寥十几人。
因萧绩成婚还在萧纶之后,郭氏与萧绩没有子嗣。上月萧绩暗中赠与郭家不少钱财,并遣散了大半的仆人。
死前又写信将自己的家财全部捐赠出去,可以算得是博了个好名声。
不然以董家的恶名,董淑仪被构陷用巫蛊之术带来疫病,他又是敛财成性,一旦父皇为了筹集军费真的动了心思,管教他人财两空还背负着千古骂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皇决定牺牲董淑仪,其实也下了决定牺牲掉这个儿子。
他并非不知道萧绩和董淑仪如何母子情深,也并非不知道萧绩虽然爱钱,却从没有搜刮过百姓。即便如此,他还是步步紧逼,就是想榨干萧绩的最后一丝价值罢了。
想到这里,萧绎也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父皇重用太子,又提防太子。池州救灾在事后看来是美差,可处处凶险。石运达在信中同他说过,太子所带的辎物根本不够救济百姓,池州官吏又贪腐横行。若不是沈家、庾家出资救助,丁道迁暗中将贪官污吏杀尽,取其金作为赈济,这次太子不但不能获得百姓认可,反而会身败名裂,被动成为那些贪官的“庇护伞”。
换言之,是太子母家兴盛,又得道多助,才转危为安。不然,单凭萧续和田光启派出的几波刺客,就够让太子有来无回。
而池州的贪腐之严重,陛下也是知道的,毕竟他们贪得的许多钱,丁道迁查来查去,竟有不少流入了皇家的内帑。
至于萧纲,父皇又嫌弃他太过软弱,还不到开府的年纪就早早为他寻了门亲事打发出去。
萧纶深受父皇宠爱,也不过因为一个美貌的宫婢,就遭贬叱,下放到徐州。
而他一没有雄厚的母家支撑,二没有父亲宠爱,忠臣庇护,又能安稳到几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