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洪武爷的经济眼光不行

  古代虽然人口稀少,但人是群居动物,都会聚拢在一起生活,形成村子、小镇、县城。
  人类经历了这么多朝代,聚集区周边的资源消耗的差不多了。
  就比如丝绸之路上的那些小国,像什么楼兰古国等等,他们的消失,应该就跟砍伐树木用来当燃料有关。
  西域那种地方,树木被砍伐就会扩大沙漠化,绿洲变小,淡水资源消失。
  因此、不是谁都能去山里砍伐树木的,比如应天城周围,百姓不能随意砍伐树木,山里的树木是战略储备,遇到战事要用来制作投石车这些器械。
  因此、百姓想砍伐一些树木回家烧火,就只能去更远的地方,进入大山里砍伐。
  如今可不是后世,山里野兽横行,百姓去了就是找死。
  杨老三的儿子和儿媳,不就是进山被野兽吃掉的吗。
  再则、很多山头都是乡绅世家的,怎么可能让外人去砍伐。
  虽然朝廷大力开采山西的石煤炭,每天都有上百货船通过运河运输到各地,朝廷可以用来炼铁,民间工坊也用石煤炭代替了木炭。
  只要河运便利的地区,就连百姓煮饭,也基本用的是价格相对便宜的石煤炭。
  但是、石煤炭有毒,百姓无法用来冬天取暖,到了冬天没有木炭取暖,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每年被冻死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
  “对了、这两天我听到一个搞笑的事情。”朱轩乐呵呵的说道。
  已经想通了的朱元璋,决定明天早朝就要改革商税,还有什么不与民争利,也得改一改,至于怎么改,就得好好思考了,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
  此时朱元璋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笑着问道:“大孙、什么搞笑的事情,快跟爷爷说说,让咱也乐呵乐呵。”
  朱轩笑着说道:“这件事情跟洪武爷有关。”
  “哦!陛下他怎么了?”
  朱轩整理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大明开国初期,因为战事不断,兵器的消耗很大,对铁的需求也就很大。”
  “随着这些年铁矿的开采冶炼,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铁锭。”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兵器确实消耗很大,但经过这几年的大力开采冶炼,已经满足了军需,并且还有大量储备。
  “大孙、将士们不缺兵器,而且还有大量铁锭储备,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确实是好事,将士们装备精良的兵器,就拥有强大的实力,震慑住周边的小国,和草原上的蒙元。”
  接着朱轩话音一转:“听说前段时间,广平府的官员王允道,向洪武爷上折子,说广平府磁州铁矿资源丰富,很容易开采。”
  ”并且说、元朝的时候就专门在此地设立了‘铁冶都提举司’,当时工人达到了人,每年能提炼出一百多万斤铁,王允道请奏,希望朝廷能在磁州设立铁冶所。”
  “爷爷你猜最后怎么着了?”
  朱元璋还用猜吗,当时他看到奏折的时候,怒不可解,差点就诛了王允道九族。
  “大孙、这件事情咱也知道,那个王允道想征用一万多百姓劳役百姓,能去开矿的都是青壮年,要知道青壮年都是家里的主心骨,没了青壮年耕种,他们一大家子吃什么?”
  “咱大明朝廷在全国设有十三处‘铁冶所’,都未曾劳役百姓,用的全是俘虏。”
  “王允道的做法,何止是扰民,简直是在迫害百姓,动摇百姓的根本。”
  “陛下看到奏折后,龙颜大怒, 不仅打了王允道板子,罢去他的官职,并且把他流放到了岭南。”
  朱元璋说到最后,还怒斥道:“这种不顾老百姓死活的官员,咱觉得流放他都是轻的,就应该剥皮萱草。”
  我尼玛!
  朱轩都被老爷子的狠厉吓了一跳,好家伙!不愧是朱元璋的死忠粉,动不动就剥皮萱草,中毒实在是太深了。
  “爷爷、这次我觉得洪武爷做错了,若是换成孙儿的话,不仅不会流放王允道,还会重用他。”朱轩开口说道。
  “啥?大孙、你也跟王允道一样,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吗?”朱元璋低声吼道,他不想自己大孙成为王允道那样的人。
  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朱元璋希望大孙能体恤百姓,爱民如子。
  “你吓大孙干嘛?大孙不就是随口说了一句吗?”
  马皇后把朱轩搂在怀里护着,幽怨的看向朱元璋:“你要是把大孙吓出个好歹,看你怎么办。”
  朱元璋讪讪说道:“咱、咱这不是在教导大孙吗,不能让大孙学坏了,俗话说得好,小树不修不直溜,咱可不想大孙长大以后鱼肉百姓。”
  朱轩感觉自己爷爷没救了,彻彻底底的老朱党,只要是洪武爷的决策,也不管洪武爷的决策是不是对的,都坚定的拥护。
  “爷爷、你先别动怒,听孙儿跟你解释。”
  朱轩苦笑着说道:“孙儿知道洪武爷是为了百姓好,但是、之前就说过洪武爷的经济眼光不行。”
  听到这里,朱元璋气得差点暴走,之前大孙说的那些,他都认,但是这次他认为自己的决定没错。
  朱轩继续说道:“大明是不缺兵器了,只不过洪武爷眼里的铁,只是军需,根本没考虑过百姓也需要。”
  “咱们华夏几千年前,用的是石器耕种,生产力低下,随着发展,后来慢慢的有了铜器,接着又有了铁器。”
  “从石器到铁器,生产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就是说,百姓手中农耕的铁器越多,生产力也就越高,不仅耕地的速度快了,还利于百姓开荒。”
  朱轩说着顿了顿,给朱元璋一些消化的时间,朱元璋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样子。
  他确实只把铁当成军需了,没有想过老百姓也缺铁用。
  如果百姓家里不缺锄头,不缺耕犁、不缺镰刀……
  过了片刻,他才继续说道:“刚才孙儿就说过,如今百姓休养生息已有好几年,可以适当的解放一些农户出来做别的。”
  “比如朝廷在磁州设立‘铁冶所’,就可以在附近适当的征调一些百姓出来开矿炼铁,选择那种家里劳动力可以抽调的,这样对家里的耕种影响也不大,不会耽搁了种地。”
  “最主要的是、并不是免费服徭役那种,而是给工钱,开矿炼铁毕竟消耗体力,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每日工钱给五十文左右,若是出现死亡伤残,在给一笔安家费。”
  “有了每日五十文的收入,都可以养活一家人了,我想当地的百姓肯定乐意,甚至主动去报名。”
  “即便他们不愿意,大明有的是人去,这些年各地都有旱涝灾情,把这些灾民调过去,不仅省下了朝廷的赈灾费用,还让灾民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的眼睛亮了,特别是安顿灾民这句话,帮朝廷解决了头疼的问题啊。
  朱元璋已经想到了很多,如此安顿灾民的办法,不仅能去开矿炼铁,还能去修建水坝,疏通河道啊。
  工钱都不用给,让灾民吃饱就行。
  以如今大明的国力,修建水利疏通河道,根本拿不出来钱银给工钱。
  都是百姓服徭役,免费劳作。
  听完这些,朱元璋老脸通红,自己的目光实在是太短浅了,还比不上自己的大孙子。
  看来那个王允道确实值得重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