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东线事起
第394章 东线事起
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是一项急不得的研究,保守估计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够实现。
当然,如果弗莱明的运气不太好,青霉素的生产时间也可能被拖延到一战以后。
但无论怎么说,发现青霉素对于阿瑟和澳大拉西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青霉素这种战争时期的神药,能够提前掌控,能够给阿瑟和澳大拉西亚带来大量的利益。
不仅可以减少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的伤亡,也可以用它来换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土地,科技,人才等等。
试想一下,如果在欧洲战争正激烈的时刻,澳大拉西亚突然拿出青霉素这种战略医疗物资,无论是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会抢着要,因为谁没有谁就陷入劣势。
目前损失伤亡较大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某些受伤比较重的士兵,哪怕经过了治疗,仍然也有伤口感染的风险。
而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伤口感染是致命的,而且比直接战死更加残忍。
许多战士并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死在了伤口感染,以及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如果能够拥有足够的青霉素,无论哪一方,都能够保障伤兵在得到足够的治疗后,重新投入到战争中。
这不仅能够挽救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家庭,同样也能挽救因为士兵大量受伤,导致出现颓势的国家。
将提纯并且批量生产青霉素的任务交给弗莱明,阿瑟又让肯特管家向弗莱明的研究室支付了300万澳元的资金。
其中,150万澳元用来进行研究,加速青霉素的提纯和批量生产。
剩下的150万澳元作为给弗莱明和其所有助手,以及所有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工作者的奖励。
弗莱明将拿到最大的一份50万澳元,而所有科研人员也能拿到人均5万澳元以上奖励。
至于那些最基础的工作者,他们的奖励按照贡献划分为几百,几千澳元不等。
阿瑟还是很信守承诺的,答应了在四月之前就向欧洲运输援军,现在国庆节还没到,就已经在所有土著范围内大量挑选士兵了。
当然,土著的挑选也不能太过糊弄。因此,阿瑟决定一次性训练至少40万的土著军队。派遣援军之后,也能剩下20万,继续留在澳大拉西亚训练。
对于土著士兵的挑选,其一体格不能太差,至少能够坚持过为期两周的新兵训练。
是的,土著士兵的新兵训练只有两周的时间,一周的时间用来学习军规纪律,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听话的好兵。
剩下一周的时间用来练习枪法,至少要保证每一个土著士兵都能够熟练的使用枪械,能不能命中就是另一回事了。
得益于短暂的训练时间,澳大拉西亚的第二轮远征军有希望在一月底二月初结束训练,在三月底之前就全部抵达法国。
为了凑齐这40万只步枪,阿瑟可是下了大功夫。全部让这些土著士兵装备新的步枪有些豪横,因此,阿瑟特意淘汰了目前澳大拉西亚所有军队的步枪,将这些已经服役了一段时间的步枪转交给那些土著士兵,给正规军队配备新的步枪。
甚至,为了让土著士兵提前适应欧洲战场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阿瑟澳大拉西亚库存的大量的老旧枪械,甚至是数十年前的步枪全部装备给土著军队。
反正这些军队经过训练之后就会抵达欧洲战场作战,他们的后勤也会由英法提供,澳大拉西亚只需要运输物资即可。
勉勉强强给这些土著军队凑齐装备之后,时间也很快的来到了1915年1月10日,澳大拉西亚的国庆日。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澳大拉西亚国庆节的七天里,全国都陷入狂欢的状态。
这场战争对于澳大拉西亚的影响并不大,但还是不免让许多民众担忧。
消除部分民众内心的担忧心理,阿瑟特意决定,时隔多年之后,再次举办一次阅兵仪式。
这次的阅兵仪式比较简短,但澳大拉西亚的海陆空三军全部参与。近卫军,常规军,无畏舰和超级无畏舰以及飞艇全部亮相,对外界和民众展示澳大拉西亚不俗的军事力量。
当然,澳大拉西亚真正的底牌飞机,坦克等,并不会在阅兵仪式中对外亮相。
需要等到他们在在战争中被众人所熟知,澳大拉西亚才会公开自己的武器体系。
但不管怎么说,这样大规模的阅兵,也确实让许多民众逐渐放下了疑惑。
就澳大拉西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目前展露出的军事实力来看,争霸暂且不谈,偏安一域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甚至澳大拉西亚的海军如果再强大一点,称霸南半球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样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国家和民众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确实没有被战争干扰太多,因此,在这场阅兵式结束之后,能够明显的看到,许多澳大拉西亚民众不再受这场战争的困扰,而是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
在国庆假日期间,按照惯例,这让王室财团购买了许多物资,免费向民众发放。
肉类,粮食,牛奶,医疗物资等,大量的资源被派发到民众的手上,能看到澳大拉西亚民众脸上展露出的笑容。
国庆假日之后,在所有招募的土著军队还在训练之时,欧洲战场,准确来说是东欧战场,也开打了几次比较大规模的战役。
这场战争和历史上最大的不同,是战争一开始俄国并未发动大规模攻势,俄国和同盟国的主要战争,也大多都集中在和奥匈帝国的边境。
之前为了让德国人转移注意力,法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俄国人在东普鲁士地区组织了一次攻势。
但这次攻势的规模也不大,而且俄国军队因为装备混乱,训练较差的原因,很快被德国军队击退,死伤惨重。
随着自己三个盟友全部参战,表现最差的俄国自然让尼古拉二世不太满意。
作为一个自认为有雄韬大略的君主,尼古拉二世认为这次战争是俄国扩张的契机,也是沙俄帝国重新走向复苏的机会。
但数十万的俄国军队被不到十万的德国军队阻拦在东普鲁士边境,这让尼古拉二世根本不能接受,还裁撤了几个集团军的司令。
为了找回颜面,俄国决定组织一次正规的,大规模的进攻,来挽回欧洲压路机的尊严,同时也是重新彰显俄国的实力。
要知道,如果俄国在这次战争中暴露出太多的弊端,那么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上,就算俄国的伤亡很大,也不太可能会被英法尊重。
一个国家如果不强大,哪怕他在战争中的伤亡再惨烈,也注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虽然战争爆发之前俄国的军队就有100多万,但俄国动员令执行到现在,俄国军队的总数也没有超过200万。
当然,这其中一大原因是俄国的伤亡比较惨烈。如果算上俄国人的死伤数字,其实俄国投入到战争的军队总人数已经将近250万。
为了一雪前耻,通过精心的准备,在尼古拉二世的命令下,俄国总司令尼古拉大公重新组织了高达80万的作战部队,计划对东普鲁士地区重新发起进攻。
说起这位和尼古拉二世同名的大公,尼古拉大公和尼古拉二世之间,有着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按照俄国的相关规定,在战争时期担任俄国军队总司令的,其实应该是沙皇尼古拉二世。
但因为尼古拉二世本人缺少军事经验,因此指挥权在众多将领的支持下,被转交到了尼古拉大公的手中。
尼古拉大公全名为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尼古拉斯,按照辈分来说是尼古拉二世的叔父。
虽然是王室成员,而且血脉关系较近。因为两人名字相同,为了区分,人们普遍将两位尼古拉称作高尼古拉和矮尼古拉。
而身高比较矮的尼古拉二世,自然就被人们称作矮尼古拉。
这就让尼古拉二世很是不舒服,连自己的这位叔父,也恨屋及乌地表示了不满。
当然,还有着另外一大原因。
尼古拉大公出身于工兵军学院和帝国军事参谋学院,并且在俄土战争中担任军官,以身作则,在军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地位。
这样位高权重,并且具有王室血脉的大公,自然也引起了尼古拉二世的猜忌。
在战争爆发之前,尼古拉大公甚至被排除在参谋部的决策圈外,只担任圣彼得堡军区的司令。
虽然在军官们的推崇之下,尼古拉大公顺理成章地成为俄军总司令,但尼古拉二世也对尼古拉大公的指挥权进行了多重削弱,比如不能改动参谋部的人事任命和体制,好让自己的心腹在参谋部时刻监视着尼古拉大公。
虽然这么做确实限制了尼古拉大公的权利,尼古拉二世也得以放心。
但目光狭隘的尼古拉二世,并未看到这么做的危害,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俄国军队在战略层面的调动。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74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第三更12点以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