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152章 对外贸易

  第152章 对外贸易
  虽有反对声音,但还是通过了户籍改革制度,解放了束缚百姓两百多年的枷锁,让阶层开始流动,让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监国朱慈烺再对吕谋道:“这些解救回来的百姓,都是赤贫,需要尽快安置。”
  吕谋点头:“监国哥哥说的对。我们还有近千万亩土地没有承包出去,正可承包给他们。这样,秋收的时候,又可增加最少一百五十万亩,四五十万银子的收入。只是他们都是赤贫,没有能力购买种子农具,就连一个安身之处都没有,这必须解决。”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
  太子道:“这次,我将请示父皇,拨内帑,免费为这些百姓配发种子耕牛农具。”
  群臣盛赞监国宽宏仁厚。
  既然一个唱了白脸,那另一个当然要做恶人啦。这样才更能衬托太子监国的伟大宽厚吗。
  吕谋就道:“但我们不能向他们提供免费的房屋住所,养成他们对朝廷无限依赖之心。所以,我已经下令中央银行,向这些百姓发放房屋贷款,以他们土地内秋后收入的一半做抵押,一年还不上,两年接着还。”
  群臣就笑了,自己这个监国啊,就是眼中只有敛财,绝不浪费一次为国库增收的机会。
  这样更好,监国花钱养民,摄政敛财为监国花钱做基础,珠联璧合,很好吗。
  然后吕谋面向太子哥:“北面,进入草原的祖大寿和吴镶,发动牧奴解放的运动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效果相当的好。当初臣弟答应他们,购买他们的缴获,保证他们的使费。所以,我请监国,许臣弟在外长城开设商埠口岸,与祖大寿吴镶做贸易生意。”
  “这个,我们征求一下诸位臣公的意见如何再定。”
  吕谋回答:“这个自然。”
  群臣就议论一番利弊。最终反对者众,支持者寡。
  虽然废除固有的户籍制度,商贾不再卑贱,但那是民间的事情。你一个堂堂文士精英组成的朝堂,你这倒好,竟然不顾圣人教诲,君子不言利的圣训,直接组团经商,这是道德的沦丧,这是人性的无下限。
  再说了,对蒙古开埠,这就是解开对蒙古,对敌国的经济封锁。
  封锁蒙古的物资,从朱元璋时期就是国策,这不是祖制,这是国策,绝不动摇。
  但真要封锁的狠了,让蒙古人没有必要的生活资料也不行,那样会激起蒙古人拼命入侵的。
  所以,每年只是以插赏的名义,由朝廷向蒙古输出一定的必需品,维持蒙古人生活的最低标准。
  这里的插赏,不是白白的赏赐,也不是纳贡赔款,这点不要误会。
  插赏,是大明的面子,其实还是贸易。蒙古人获得插赏物资,是需要付钱的。
  但堂堂大明朝廷,和人做生意,君子不言利的,是绝对不行的,那很落面子的。
  怎么办,简单,什么事都能变通吗。
  蒙古人,你向我进贡吧,比如我急需要的牛羊马匹药材。然后我接纳你的进贡,那我就要显示我天朝的宽厚,所以,我要赏赐你,比如你们急需的粮食,茶叶,食盐,还有棉布等等,必须和战争无关的物资。
  你看,这样,里子面子不就都有了吗。
  但按照摄政的说法,直接设商埠口岸直接贸易,这个可不行,这个商埠由谁来主导?
  民间主导,难免有大量的战争物资流入蒙古,比如说最重要的铁锅饭勺子,这绝对不行。
  而由官府掌控,官府经商啦?那多没面子啊,这绝对不行。
  于是群臣讨论后,大部分反对在边关开埠。
  吕谋站出来道:“诸位担心蒙古强大,会对我们不利。但诸位却忽略了,这次我们开埠面对的,可不是蒙古人,而是我们的忠义候和我们的东阳候,这不是我们对满清走狗蒙古人。”
  大家一时间,脑子没转过弯来。
  吕谋继续循循善诱:“同时,我请诸位注意,忠义候和东阳候,是为我们大明解决北方威胁,是为我们大明开疆拓土去了,说为我们在和满清作战。我们和他贸易,是在壮大他而不是敌人。
  再说了,我们的铁锅是生铁打造,蒙古人是没有那个工艺,熔铸再造兵器的。而自古以来,我们大明的铁锅,对全世界国家来说,那都是一锅难求的宝贝,会给我们带来大笔的收入利润的。”
  听到这样的话,群臣无不提起张扬,面现骄傲。
  实情就是如此,在大明,铁锅已经是平常物件,但在世界上,却是没有一个真正掌握铁锅铸造技术的,所以,铁锅在世界其他各国,真的是一锅难求。
  遥想当年南宋对海外贸易发达,那是整船整船的对外出口铁锅。在中原一口铁锅只有两钱五分左右银子,而贩运国外,那得用黄金,或者等重的白银来交换的。
  后世南海考古,时常有整船的铁锅发现。
  “而蒙古人,更为能拥有一口铁锅,无数次宼边南下打草谷,为我们汉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这是事实。在草原,一口铁锅,代表着富足,拥有一口铁锅,代表着你能娶到草原最漂亮的姑娘。
  为此鞑子入侵中原,首选的目标就是铁锅。往往鞑子回去,人人都成背锅侠。
  “两候需要我们商贸支持壮大,开疆拓土。而我们呢,需要草原的皮毛药材战马,尤其现在是耕牛,更加急迫。所以,我们必须和两候开展双边贸易,这是国之大事,这是大势所趋。”
  被这么一偷换概念的解释,群臣认为大有道理了。
  “这次开埠贸易,我们直接交给民间操作,将由朝廷督导,我管这个叫做官督商办。我将派出东厂,锦衣卫和户部吏员,除了两候所需的军资战略物品,必须两位亲自派人采购,记录在案外,商人只准许贩卖对大明没有伤害的物资,比如棉布,茶叶。并且由三家收取贸易的十分之一的商税,以补充国库和内帑,用以养兵经武。
  请诸位记住,我们收的商税,不是关税,因为我们和两候是一体,都是大明,这一点一定要记住。”
  大家就彻底的释怀了。和自己的家的侯爷做生意,支持他和满清对着干,这符合现在的国家政策,这个可行。
  于是大家给自己洗脑,我们没和蒙古人做生意,我们只和祖大寿和吴镶解放的蒙古人做生意。
  祖大寿和吴镶的蒙古人,归两人管,而两人是大明的官员,那么a等于b,那么,推理下来,他们所管理的蒙古人,已经是大明的子民。和大明的子民经商,正常吗。
  然后监国为支持兄弟,利诱群臣了:“这笔特殊的税收,内帑将收取两成,八成归于户部。而孤要请示父皇,这两成将同样存入中央银行吃息,成为皇家对有功,政绩卓越者的年终额外的奖励。”
  一听这样的分配,即便反对的,也赞成了。年终又有一笔奖赏可拿,那还反对什么?你和我们大家的钱过不去吗?于是一起盛赞监国仁德体恤臣子,臣子只能更加努力,以报监国和皇恩,拿下年终那额外的奖赏。
  那份奖赏不单单是钱,那是三皇对臣子工作的肯定褒奖。
  对蒙古开埠的口子开了,哼哼,等着吧,等我收复山东,我就解除海禁,让大明走向深蓝。
  这事定下之后,带着事先祖大寿等传过来急需的物资,吕谋亲自押运,来到了第一个开埠的四海卫关口。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