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第369章 母仪天下
姜锦黄袍加身,平常温和文雅的他,此刻却是威严极重,他居高临下的扫视着朝臣们,因为肩上背负的重担,感觉像是呼吸都沉重了起来。
他发誓,他一定会励精图治,不辜负母后期望,也不辜负皇弟们的退让,没有哪届帝王,像他一样拥有那般丰厚的知识,也没有哪届帝王像他一样拥有五位天资卓绝的皇弟为他稳固江山。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太上皇看着大儿子,内心十分复杂,身为他的第一个孩子,刚出生时,他是十分欣喜的,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内心的喜欢就变成了忌惮。
或许是因为朝中拥护丞相的人越来越多,也或许是因为夸赞先皇后的人越来越多,明明他还那样年轻,却已经有人提及立太子之事。
他当时非常的生气,为何那么着急的让他立太子,立了太子,他是生是死就不重要了是吗?
随后他就立马将庄将军的女儿召进宫,迫切的想要扶持一个与丞相势力相对的人,庄嫔也非常的争气,进宫不到一年便诞下一个皇子。
可是庄将军拥兵二十万,他同样害怕其挥师进京,接着忠勇侯的妹妹贤妃便进了宫,再然后是翠地的公主丽嫔,她们身后各自站着不同的势力,有实力去平衡丞相和庄将军的权势。
最后是表妹淑妃和两湖总督之女珍嫔,这样一来,各方势力就都平衡了,他再也不怕被任何一方威胁,一旦谁有不臣之心,其他几方的势力都不会忍让。
他想着那天的梦境,然后苦笑一声,的确谁都不会忍让,又因为势力均衡,所以各方倾轧,互不服输,最后就是整个宣国被内耗完,让燕国和桂国捡了便宜。
皇后说的没错,是他眼光太狭隘了,将一手好牌打出了最坏的结果。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六个儿子,如今居然会同心协力,这便是皇后的人格魅力吗?她到底教导了他们什么?
姜锦登基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册封,他父皇册封为太上皇,宋夏册封为皇太后,原本的皇太后则变成了太皇太后,接着,他的五位弟弟,全部被封为亲王,后宫各妃也晋级为太妃太嫔,赐出宫与其子同住的尊荣,并免除亲王和太妃太嫔进宫通报之礼。
按常理来说,他这样的册封是非常危险的,五位亲王,并且其母妃都随之出宫居住,这样他这个皇帝便等于放弃了五位皇弟的软肋,免除通报之礼,将来大家有什么不臣之心,他这个皇帝也会非常的危险。
不过姜锦就是有这样的自信,皇弟们连皇位都不争不抢的让给了他,他为何连一点信任都不能给呢?
朝臣们看着年轻的帝王,再看对帝王十分尊崇的五位亲王殿下,内心热血沸腾,或许他们能搭上帝王和五位亲王殿下的顺风车,一同见证一个有史以来最辉煌的盛世。
册封完后,刚才还很稳重的皇帝,却是一脸激动和濡沐的看着宋夏:“母后,儿臣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
宋夏眼神信任的为他整理衣襟:“母后相信你。”
她又感慨的看着姜铭他们:“见你们都成长起来,母后终于可以休息了,今后这宣国的江山就看你们的了。”
“母后,您的知识,我们都还没学完呢!”
宋夏笑着摆手:“你们就放过母后吧,基本知识都教会你们了,剩下的自己去探索,母后接下来还有给你们选妃的重担呢!老四老五老六还小,可以先放放,老大老二和老三可以相看起来了,你们喜欢什么类型的,都可以和母后说说。”
十六岁的姜镇皱眉:“母后,您不是说过最好十八岁以后再成亲吗?我不急。”
“十八岁成亲,现在相看好培养两年感情再结婚刚刚好,你不急,你母妃可急着,你孤身一人在边关,你母妃想着有人在身边照料会比较好。”
姜镇想了一下:“那就要一个能吃苦的。”
宋夏失笑:“闺中女子都是娇生惯养,谁乐意跟着你吃苦啊?”
“不能吃苦那就没办法,儿臣常在边关,估摸着今后的战事不会少,她要是不能吃苦,身体素质不好的话,成了亲也是害人家。”
“三皇弟这话说得有理。”姜铭也跟着点头,“儿臣也想要一个能吃苦不娇气的,如今朝中稳固,儿臣也想去为宣国扩展疆域。”
“你们这是选妃还是征兵。”宋夏又去看姜锦,“你在京中,要求应该不一样吧。”
“儿臣想要一个识大体的皇后,如母后一般格局广、品性好就行,样貌不重要。”
姜锦这话一出,引来皇弟们的轻哼,想的真美,还想和母后一样的,这世上就只有母后一个奇女子!
“这样,过两天母后和你们的母妃举办一场秋日宴,届时邀请京中适龄女子参加,你们看看有没有合心意的,有时候看对眼了,不一定要对上硬性条件,母后始终觉得人这一生太短,要娶一个喜欢的陪伴左右。”
宋夏苦口婆心,却不料让这几个孩子想歪了,他们此刻内心十分心疼,母后年纪轻轻的就嫁给了父皇,可父皇却是一个混蛋,母后这些年一心为了他们,却没有拥有过自己的幸福。
姜锦大胆的问:“母后,您有喜欢的男子吗?如今我们都可以给您撑腰,您要是有喜欢的,不必忌讳。”
见他们一脸诚恳的表情,宋夏哭笑不得:“你们怎么会有这般荒唐的想法?别多虑,对母后来说,情爱不是必需品,母后只想看你们兄弟和睦、天下太平,其余的都不重要。”
“母后,您真的不必有所顾虑的。”
“母后是真的对情爱没有执念。”宋夏再次强调,“倒是你们的母妃,今后跟着你们出宫生活,若是有这方面的心思,你们别有芥蒂才好。”
“不会。”姜铭等人一个个的都很通透,“父皇本就不是什么良人,我们也不在意外人的眼光,若是记入史书,在后世之人看来,说不定还是一桩趣,再说别人也不敢来我们面前乱说,当然随心意而来,母妃们开心才是最重要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