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边(下)
第758章 朱瞻基巡边(下)
马上就要到蓟州了,朱瞻基却忽然召集几个重臣议事。
当张辅和夏元吉来到前面的车撵见到朱瞻基时,只见杨荣也早就来了,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参见陛下,不知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张辅和夏元吉快步上前向朱瞻基行礼道。
“这是锦衣卫刚刚送来的情报,你们看看吧!”
只见朱瞻基脸色阴沉的将一份情报交给张辅,对方打开之后,与夏元吉共同观看。
而当看到情报上的内容时,张辅和夏元吉也都是一皱眉头。
原来这份情报是关于兀良哈叛乱的,所谓兀良哈其实是个地名,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唐努兀良哈、阿尔泰兀良哈、阿尔泰悼尔兀良哈,在这三个地方生活的部落,被统称为兀良哈人。
当年朵颜三卫中的朵颜卫,其实就是兀良哈人,后来朱棣最后几次北征时,直接灭掉了反复叛乱的朵颜三卫,但在三卫灭亡后,又有不少新的部落进入三卫的地盘,其中就有不少兀良哈部落。
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斗,这些兀良哈部落慢慢的联合起来,最终打败了其它部落,占据了原属朵颜三卫的地盘,成为一个拥有上万的大部落。
对于这个新崛起的兀良哈部,朱瞻基主要以招抚为主,之前还派人册封对方的首领为指挥使,对方也接受了大明的招安。
却没想到就在前几天,兀良哈部忽然起兵叛乱,现在兵锋直指喜峰口,似乎是想入关抢掠,所以锦衣卫才把这个消息火速送到朱瞻基手中。
“英国公,以你之见,现在咱们该如何应对?”
朱瞻基眉头紧皱的向张辅问道。
本来朱瞻基并不信任张辅,在登基后,甚至还刻意疏远对方,并且在军中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心腹将领,却没想到柳升不争气,战死在了交趾,所以现在朱瞻基也不得不重新启用张辅,现在面临兀良哈的入侵,也需要征求张辅的意见。
“陛下,兀良哈部发展迅速,拥兵上万,如果他们攻打喜峰口,的确有可能破关而入,幸好我们距离喜峰口并不远,如果现在火速支援,足以打退兀良哈的叛军!”
张辅当即建议道。
兀良哈不过上万人,但他们却有两万多大军,其中光是骑兵就有六千人,如果以骑兵飞弛喜峰口,再加上当地的驻军,足以打退兀良哈的上万叛军。
“支援喜峰口?”
朱瞻基闻言却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他本来只是想巡视一下边关,并没有真的想要打仗。
“陛下,臣愿领三千骑兵,一人双马飞弛喜峰口,只需要十天时间,臣必定将叛军击溃!”
张辅当即再次请命道,如果其它时候,张辅恐怕还不会这么积极,但这次朱瞻基亲自巡边,刚巧遇到兀良哈来袭,如果不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肯定会对朱瞻基的声望造成打击。
所以张辅主动请缨,其实是想通过这件事,向朱瞻基表忠心,毕竟之前朱瞻基对他的疏远他也清楚,哪怕现在朱瞻基重新启用自己,也是权宜之计,日后如果有替代他的人,朱瞻基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再次疏远他。
“三千骑兵?”
朱瞻基闻言却再次露出沉思之色。
对于张辅的用意,朱瞻基隐约也能猜到,对于张辅的能力,朱瞻基更加信任,毕竟当初朱棣可是说过,张辅是除了他之外,大明唯一的帅才,区区一个兀良哈,张辅出征几乎是手到擒来。
想到这里,朱瞻基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更好的主意,于是他当即抬头道:“英国公所言不错,兀良哈早不叛晚不叛,偏偏选在朕巡边之时叛乱,简直就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朱瞻基说到这里时,故意做出一副愤怒的表情,当即一拍桌子再次道:“朕决定了,这次由朕亲自领兵出征,英国公你做朕的副将,务必要将兀良哈一战歼之!”
“陛下不可!”
听到朱瞻基竟然要御驾亲征,甚至还亲自领兵攻打兀良哈,夏元吉和杨荣都吓了一跳,不约而同的大声阻止道。
“没什么不可,朕意已决,杨尚书伱随军出征,夏尚书留在后方,与阳武侯一同稳定诸军!”
朱瞻基大军手一挥再次道。
与其让张辅领兵平叛,不如自己亲自领兵,这样战后的功劳都是自己的,而现在朱瞻基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战功。
当然了,这么做肯定有点冒险,但朱瞻基相信张辅的能力,只要有张辅协助自己,平定这次的叛乱应该没什么问题!
夏元吉和杨荣看到朱瞻基一意孤行,两人对视一眼,最后都暗自叹了口气,做为在官场上沉浮多年的重臣,他们当然清楚朱瞻基心中的想法,所以知道再劝也没用,只得点头答应。
兵贵神速,朱瞻基立刻命张辅点齐兵马,三千精锐骑兵全都是一人双马,而且只带了十天的口粮,随后就脱离大军飞奔而去。
蓟州距离喜峰口并不远,再加上骑兵又是一人双马,路上可以换乘,因此朱瞻基的大军速度很快,几天之后就抵达喜峰口。
喜峰口古称松亭关,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关卡也几次毁于战火,直到朱棣当政之时,才在这里重建关城,改名为喜峰口,是长城上最重要的关卡之一。
当朱瞻基与张辅率领着三千骑兵杀到喜峰口时,关外的叛军并没有攻打这座关口,而是在关外的庆州一带四处抢掠。
因为朱棣的多次北征,大明的疆域早就不再局限于长城以南,事实上长城以北的的许多区域,也都已经被大明占据,比如庆州就是大明在关外划分的疆域之一,有不少汉人百姓生活在那里。
“陛下,庆州危急,必须立刻出关镇压,以我们的兵力,只要大军一到,兀良哈的叛军立刻就会望风而逃!”
喜峰口关城之中,张辅再次向朱瞻基建议道。
兀良哈虽然崛起的十分迅速,但毕竟只是个大一点的部落,远无法与当年的瓦剌或鞑靼相比,而且他们起兵反叛,无非就是为了抢掠一些财物粮食,对大明的军队还是十分畏惧的,所以只要大军一到,这些兀良哈叛军肯定不敢交战。
当然这也多亏了朱棣当年的几次北征,把草原人都给杀怕了,哪怕现在朱棣去世了,但大明的威名早就传遍了草原,至少在几年之内,这些草原人都不敢正面与大明军队交战。
朱瞻基闻言却有些犹豫,他本以为兀良哈的叛军正在攻打喜峰口,这样他就可以凭借着喜峰口的险要,在关城前击败对方。
却没想到叛军的胆子这么小,只敢在庆州一带抢掠,根本不敢来喜峰口,如果他率兵出关,自己所冒的风险可就更大了。
但身为皇帝,亲率大军都来到喜峰口,如果坐视关外的庆州被兀良哈抢掠,也实在说不过去,甚至朱瞻基都没办法向群臣交待。
想到这里,朱瞻基终于点头道:“好,就依英国公之言,我们出兵镇压叛乱!”
“陛下英明!”
张辅看到朱瞻基同意,也十分欣喜的道。
第二天一早,朱瞻基与张辅共同领兵出关,一路飞奔杀向庆州。
很快他们在庆州地界就遇到了兀良哈的叛军,与其说这些人是叛军,还不如说他们是穷疯的草原流寇,这些人大多几十人一股,到处抢掠庆州地界的村镇。
庆州虽然有守军,但面对这些小股的敌人,也根本弹压不住,只能派兵驻守几个重要的城镇,其它的村镇则只能靠百姓自守,毕竟关外的百姓大都民风剽悍,每个村镇都能组织百姓自守,但如果村镇失守,肯定就是灭顶之灾。
朱瞻基的大军一到,立刻遇到了一群兀良哈的叛军,只有数百人,这已经是相当大的一股叛军了,于是随着他一声令下,张辅率领一千骑兵一个冲锋,就将这股叛军斩于马下。
朱瞻基看到这些叛军如此不堪,本来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于是他率兵一路清剿,很快抵达了庆州城。
庆州的守军和官员得到朱瞻基的到来,也都是大吃一惊,当即出城迎接。
接下来朱瞻基分派人马,在庆州各地扫荡那些兀良哈的小股叛军,仅仅十几天后,庆州境内的叛军就被全歼,整个庆州地界也终于安全了。
然而就在庆州刚刚平定,朱瞻基刚想松口气,却没想到就在这时,辽东、开原忽然传来消息,兀良哈率兵入侵,杀死副千户潘雄等人,在辽东一带大肆纵兵抢掠。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辽东的消息刚刚送到,西边的开平、宣府等地,也出现了兀良哈的叛军,同样也是四处抢掠。
原来兀良哈分别三路,虽然每路人马都不多,但他们本来也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抢掠物资,因此大明边境才多路开花,到处都是兀良哈的叛军。
更可恨的是,兀良哈还联合其它的部落,一同出兵抢掠,虽然打不下大明的关城,却也给关外的一些州府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