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第955章 杨善的质问

  第955章 杨善的质问
  宣府临时行宫门前,一群文武官员全都聚集在这里,一个个满脸焦急的等待着宫中的消息。
  当张辅与邝埜来到这里时,这些官员立刻全都围上来行礼。
  “宫中怎么样,还是没有消息传出来吗?”
  邝埜立刻向这些官员打听道。
  “没有啊,我们也都等得十分着急,毕竟瓦剌骑兵眼看着就要杀到宣府,咱们是走是留,越早做决定越好啊!”
  恭顺伯吴克忠第一个焦急的回答道。
  却没想到后来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变化,杨善最先发现,大汉似乎有意拖延时间,比如四处安排他们使团到大汉各地参观,或者在谈判时故意拖延时间,结果他们在大汉一呆几个月,就是没办法离开。
  最后杨善甚至直接向大汉提出,自己要回大汉,结果却被大汉扣押下来,直到前段时间,杨善才忽然被大汉的官员带上船,然后送到了南洋见到了朱瞻壑。
  看到王振,门外等候的文武百官也都纷纷行礼,虽然许多官员对王振颇为不满,但没办法,对方现在权势滔天,他们也不得不低头,否则很可能会引来灭门之祸。
  朱瞻壑看着满脸惊惧的杨善,却神情自若的反问道。
  薛绶是蒙古人,但从他父亲那一辈起,就早早的投靠了大明,并且因战功封爵,薛绶在军中也以勇武著称,就连张辅也对他评价颇高。
  于是王振冷哼一声,再次怒声道:“这是陛下的旨意,尔等难道是想违抗圣旨吗?”
  杨善知道再往前就是天津港,这让他心中也生出一个十分荒唐的念头,但却又不敢相信,所以才会向朱瞻壑询问。
  王振一顶大帽子扣下来,立刻让反对的文武百官全都闭上了嘴,张辅和邝埜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满是绝望。
  随着王振的一声令下,刚刚抵达宣府的二十万大军,就再次急匆匆的收拾行装,然后离开了宣府,一路向东方的居庸关前进。
  “陛……陛下您……您是想效仿您的父亲,从天津奇袭京城,谋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吗?”
  这个发现也让杨善魂飞魄散,有心想见朱瞻壑问个清楚,可对方却根本不见他,只是安排他住到一条战舰上,平时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其实就是把他软禁了。
  吴克忠和薛绶的话,也让周围的大臣纷纷赞同,甚至就连不懂军事的文臣,也都觉得现在的情况还是留在宣府更安全,毕竟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军中的情况糟糕之极,根本不适合再与瓦剌人正面交战。
  张辅和邝埜听到这些大臣们的表态,彼此对视一眼却都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们都知道,朱祁镇很可能不会同意留下,反而会催促大军继续撤退。
  大明使节杨善看着周围杀气腾腾的大汉战舰,声音也不禁带上几分颤抖的问道。
  有人带头,其它官员也都纷纷表态,希望可以留在宣府,因为这件事不但关系到朱祁镇自己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军中所有人的安全,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这时候也应该劝说朱祁镇留在宣府。
  杨善他之前率领使团出使大汉,刚开始十分的顺利,甚至大汉还同意卖给他们一批退役的蒸汽战舰,这让杨善也极为高兴,甚至还早早的派人通知了大明朝廷,为自己报功。
  一零三.一七二.一八三.七五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就在杨善抵达南洋的第二天,朱瞻壑就命令大军上船,然后由大汉的精锐海军开路,一路北上前往大明的沿海。
  看到有这么多人反对,王振也有些意外,特别是其中还有不少都是他的心腹,竟然也反对他的决定。
  “杨使节你是个聪明人,难道现在还不明白朕的意图吗?”
  只见王振扫视了一下众位官员,这才面带威严的宣布道:“瓦剌来势汹汹,为了大军的安全考虑,陛下决定即刻启程,争取早日回京!”
  “要我说咱们不能再往前走了,现在兵无战心,如果在野外遇到瓦剌铁骑,那陛下可就危险了,所以还不如留在宣府,凭借着这里坚固的防御,足以挡住瓦剌人的进攻!”
  大学士曹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
  行宫的大门紧闭,张辅他们想进也进不去,只能耐心在门外等候,结果直到天色微明之时,只见王振带着一队人打开宫门走了出来。
  只是让杨善感到惊惧的是,朱瞻壑身边有一支规模庞大的精锐之师,既有海军也有陆军,加在一起足有七八万人,装备更是精良无比,如此强大的军队,绝对不可能只是图谋小小的南洋。
  与此同时,天津港外数十里的海面上,忽然出现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为首的战舰清一色全都是蒸汽战舰,上面打着大汉的旗号。
  如果换做一般人,恐怕这时会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但王振这些年独断专行,早就习惯了大权独揽的感觉,现在看到这么多人反对,他只感到无比的愤怒,甚至觉得这些人背叛了自己。
  “陛下您……您到底要对我们大明做什么?”
  “王公公不可,瓦剌人随时都可能杀来,现在军中人困马乏,实在无力抵挡敌军,还不如留在宣府,凭借着宣府城的防御,足以保护陛下与大军的安全!”
  结果出乎杨善意料的是,大汉的舰队却绕了个圈,走琉球直接来到大明的北方沿海,直到大汉的舰队绕过山东半岛,进入到渤海时,朱瞻壑这才召见了杨善。
  这时另一个武将薛绶也开口道。
  刚开始杨善还以为,大汉会攻打大明的南方沿海,毕竟南方距离南洋更近,而且沿海地区也更加富裕,大汉打下来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不管你信不信,我对大明的江山并不感兴趣,只是我那位侄子太让人失望了,所以我才不得不出兵!”
  朱瞻壑说到最后也叹了口气,这段时间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消息也不断传到他的耳中,让他更加坚定了出兵的决心。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