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下步内政考量

  攻占开封府,标识着林峰占领了除北三府以外的整个河南,北三府兵力不多,应该很快可以传檄而下。
  林峰进城后,迅速下达了三个命令。第一是命令吕军率领河南作战一师北上,携带原河南巡抚高明衡、总兵陈永福联名签署的劝降令,招降开封府以北的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实现对河南全省的完全占领。
  第二是命令周遇吉率领开封作战师,全面肃清开府府下辖州县的残敌,消除各类隐患。
  第三是命令洪图率领机动作战三师返回河南南部的归德府,一方面肃清明军残敌,一方面构筑应对山东和南直隶方向明军的防线。
  同时,林峰令宋继烈负责整编开封府和明军降兵,继续开办投降军官和官员培训班,尽快培养可用之人。
  这次占领了整个河南,光直属州府就有九个,极缺各类官员。
  众将出发前,在宋继烈的带领下,发动了振明军系统的第一次劝进,恭请林峰登基称帝,以正名分。
  都差不多打下整个河南省了,振明军又是所想披靡,任谁都知道林峰争霸天下已经势不可挡,这个时候还不劝进更待何时?
  连老朱家的周王也参加了,惭愧地批判崇祯帝不善治国,尽失民心,汉人天下将亡,恳请林峰扶大厦之将倾,继承汉人江山大统。
  林峰让众人先去完成分配的任务,自己会认真考虑称帝之事。
  安排好这些重大事项后,林峰在开封府衙闭门谢客,进入客机空间,躺在他的专属商务座上,开始认真考虑下一步的方略。
  首先是称帝的事。
  目前振明军已经占领接近三省之地,拥有精锐部队十六七万,继续延用还是明廷册封的振明侯这个名号明显不合适了。
  不过马上称帝,实力到也差不多了。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建立大顺、大西朝称帝,实力都还没有现在的振明军强。
  不过林峰内心不是很情愿过早称帝。作为一个后世来的灵魂,一旦称孤道寡,就意味着是孤家寡人了。
  而且林峰现在还没考虑好以后采取的政体,是像朱元璋一样大权独揽,还是采取明朝中期比较成熟的内阁制,也得好好考虑一下。
  大权独揽自然是可以保证皇权在手,但处理政务得累死,他可不想当朱元璋那样的工作狂。
  采取内阁制可以有效分担政务,但必须防止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皇权之上。
  这些问题没有考虑明白之前,林峰决定暂缓称帝,可以先自行改称振明王,试行一下后续的政治体制。
  都这么大地盘了,手下将领无数,再称一个侯爷也太掉价了。
  但是林峰挺喜欢振明这个名号,历史上明朝算是得位最正的汉人朝廷,也一向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著称。如果有可能,还是沿用振明为好。
  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地方官府设置问题。
  以前振明军占据的地盘不大,总督府可以直接管辖各府。现在已经占领了接近三个省十七八府的地方,总督府直接管府肯定管不过来,必须要考虑设立省一级的行政建制了。
  现在明廷对省级官府设置的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权分立的制度,相互制衡,但导致了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又不得不设立巡抚、总督来统筹。
  但奇葩的是设立了巡抚、总督,又不减少三司设置,导致机构重叠,官位混乱,职责不清。
  于是林峰考虑直接在一省设立巡抚负责管总并具体掌管民政事务,设立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负责刑名和军事事务,但这两司都实行双重领导,既要接受巡抚的领导,又要接受总督府司法司和参谋部领导。
  而且都指挥使司只负责指挥民壮力量、征兵和后勤补给等军事事务,这样也不用担心巡抚会权力过大,产生造反等心思。
  同时每省驻扎1-2个地名师负责区域防御,弹压可能出现的乱民山匪。编号师根据进攻需要,机动驻扎,不固定在哪个省。
  这些正规军都只服从参谋部的调遣和指挥,不受地方管辖,也不插手地方事务,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军政勾结,出现尾大不掉的力量。
  所以即使巡抚能掌控民政、刑名,他也掌控不了军队,不可能形成中央不能掌控的藩镇。
  考虑现在是战时的特殊需要,可以视情组建方向兵团,由参谋部派出高级军官担任督师,对一个方向的军队实施统一指挥。
  目前,振明军已经设立晋北、洛阳两个方向兵团,分别由卢象升和宋继烈担任督师。
  下一步,林峰考虑还可以根据攻打张献忠和满鞑的需要再设立方向兵团,提高指挥的效率。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设立公侯伯等王爵体系的问题。古人对封侯拜相有着很强的执念,很多振明军的高层估计都有这个想法。
  如果不采取这套封赏制度,恐怕很难对从龙功臣进行交代,也不好安置一些投降的明廷高官。
  但要设立王爵的封赏制度,是沿用明朝的王、公、侯、伯四个等级,还是另外设置层级,分别给与什么待遇,财政能不能负担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很好的考虑。
  林峰思索了一会儿,觉得以前历朝历代都有这套奖赏机制,自己还是尊重传统吧,但要做些限制。
  比如,王爵的继承必须隔代递减,大功恩泽不过三代,不能养出一批后代的蛀虫来。这样也可以防止王爵越增加不减少,越封越多,总有一天会拖垮国家的财政。
  再比如,必须设定王爵的荣誉性质,多给一些政治待遇,比如礼节尊崇、参加重大活动之类的,减少实质性的俸禄,以减轻财政负担。
  至于具体的一些规定和待遇,还要跟众人进行商议,林峰只能定大的原则,没精力也不应该事无巨细都自己拍板。
  最后就是三个省的总督人选问题,林峰也为之十分头疼,振明军系统可用的文官太少了。
  原来职级高的都是明廷的降官,不好好改造一番用起来不放心。振明军自身提拔起来的官员,起点大都太低了,从一个吏员之类,没两年就提升到了州府主官位置上了。
  把手头能用的人反复拨拉了几遍,林峰感到自己的老丈人冯子明算一个人员,毕竟是亲戚放心、原来干过太原府推官算是起点高的。
  山西方向目前的太原知府杨廷麟也可以考虑,原来是翰林,在明廷中央干过,能力也比较强。
  剩下就没什么合适的了,只能从朝廷投降的高官里面物色。目前当过巡抚的降官有原山西巡抚宋贤、河南巡抚高明衡。
  高明衡刚刚投降,肯定不合适,宋贤已经上过官员培训班,又担任了延安府的知府,还算不错。
  这样三个省的巡抚人选,一个算是外戚,一个是主动加入振明军的低级官员、一个师投降的明廷高官,刚好各方面的代表都有了。
  考虑完这些重大问题,林峰又在空间里休息了一阵子,还饶有兴趣地打开了一个盲盒,可惜没什么有用的收获。不过现在要能让他感到是十分有用的东西太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