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相残(七)

  如果能在六个月前施施然进入杭州,李秀成会非常高兴。在六个月之后杀进了“今亮”左宗棠扔下的杭州,李秀成脸上没有丝毫的喜色。左宗棠能想到的事情,李秀成当然也能想到。
  光复军要干掉拜上帝教的含义再清楚不过,太平军此时面对的乃是比清军更强大的敌人。身为东王一系的人,李秀成这些年从来没见过能比韦泽的部队更善战的军队。
  1851年8月,太平军在桂平突破清军围困,经平南、藤县向永安州进军,路经李秀成的家乡,沿途召集拜上帝会人马,李秀成就在这时加入了太平军,当了一名圣兵。比韦泽投奔太平军稍晚了一两个月。太平天国二年(1852年)五月,太平军出湖南、攻武昌,下江南,于太平天国癸开三年(1853年)建都天京,那时候李秀成已随春官丞相胡以晃理事。
  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亲自提拔李秀成为右四军帅,把守太平门外新营,不久,又升为后四监军,把守仪凤门外高桥。李秀成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逢轻重苦难不辞,修营作寨,无不尽心,所以深得东王杨秀清器重。后来跟着胡以晃西征,立下了极大功劳。
  在太平天国蒸蒸日上的时期,真正立下赫赫威名的甚至不是翼王石达开,而是齐王韦泽。攻略淮南,建立制度,北上接回第一波北伐军,攻破江北大营。年轻的齐王指挥着三万大军撑起了太平天国的北方战场。不管西线与东线遭到何等挫败,天国的北方淮河防线稳如泰山。
  李秀成比韦泽大十岁,然而年轻的韦泽在李秀成心中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当年韦泽要进军江浙的时候,天国所有将领都相信,江浙指日可下。这也是洪秀全不得不赶紧动天京之变的重要原因。如果让杨秀清从容封得万岁,等韦泽拿下江浙,再回师攻取两湖,杨秀清就会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那时候取洪秀全而代之不过是举手之劳。
  现在韦泽离开太平天国七年后再次进攻杭州,李秀成根本没有战胜韦泽的自信。等左宗棠一跑路,李秀成立刻把监视江南大营的李世贤所部调到杭州。
  “我是准备撤了。”李秀成对他堂弟李世贤说道。
  李世贤明显不认同他堂兄李秀成的选择,他不满的说道:“大哥,你准备撤到哪里去?”
  李秀成答道:“我准备先撤到苏州。”
  李世贤逼问道:“那光复军到了苏州城下,你还要不要撤?”
  李秀成一时答不上来,李世贤明确指出了问题的本质。光复军推进到淮河以南之前是不会停下来的。面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光复军,李秀成准备撤到哪里去呢?
  见李秀成毫无战意的模样,李世贤大声说道:“大哥,不打怎么知道打不过呢?”
  李秀成心中一动,这话的确激起了他的战意。不过这种激昂仅仅维持了片刻,李秀成的理智就占了上风。他慢条斯理的说道:“咱们和湘军打过,虽然湘军不好打,咱们也能和他打一打。可现在湘军在哪里?几乎让齐王杀光了。咱们和左妖头打过,打起来胜负在五五之数。可现在光复军打过来了,左妖头把杭州一扔就跑了。这帮人不是没能耐,他们也不是傻子。”
  李世贤也不傻,只是他更清楚,如果这么一味的退缩。最终能退到哪里去呢?林凤祥派人送来了信件,说光复军短期内要打下淮河以南。天京城距离淮河几乎有一千里地呢,淮河以北从来不是太平天国的地盘。甚至到过淮河以北的太平军都没有太多人。
  “我们赶紧撤退吧。把能带的都带上。到天京城的时候,与大伙一起商议。”李秀成继续说道,“其实,在曾妖头带兵前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天京城实在不可守。即便是没有齐王杀过来,咱们也未必能在这里站住脚。”
  李世贤还是不太能接受李秀成的说法,但是不打就得撤,已经没有了更多选择。李世贤最终还是同意了李秀成的说法。
  而此时的光复军也距离杭州也没多远了。光复军北伐部队分为两湖兵团,江西兵团,福建兵团。而福建兵团又分为水6两支。在海军采取蛙跳战术攻击沿海地区的时候,6路则靠了行军能力在山区攻城略地。
  当海军还没进军上海的时候,江西兵团的先头部队18军就率先突破了山区,直逼杭州。军长孙崇毅有两个选择,要么直接进攻杭州,要么就直接进攻临安,歼灭在那里的清军江南大营部队。则北伐战役目标中,清军是最优先打击对象。所以孙崇毅并没有自作主张,他带领部队向着有大概七万人马的江南大营驻扎的临安动了进攻。
  因为清军比较弱,此次战役其实挺从容的。基本战术就是攻下要点,后续部队接过先头部队控制的城市,然后向外围展。而先头部队则是继续进攻。光复军并没有理由一定要组织主力部队势如破竹的一插到底,再回头包抄。
  之所以有以长江为终点和以淮河为终点的两个考量,很大原因是天气的因素。长江中下游每年梅雨季节丰沛的雨水滋润了大地,也同样给了战争极大阻碍。梅雨天基本都会连续将近一个月,即便光复军的武器已经是中国最能耐得住雨季的武器,但光复军此次是外线作战。内线作战的优势在于补给、驻地、交通,这些都可以从容安排,而外线作战对营地与补给的要求太高。现在部队是第一次打进浙江,事前有再多的侦查也只是侦查。一旦下起连绵不断的雨来,部队非战斗损失未必会比战斗损失要少。
  大练兵把进军时间推迟到了11月,如果没有这个因素,北伐至少能提前到9月。既然不得不11月动手,部队就只能加快进度。
  两个多月来一直是行军打仗,部队基本都没有怎么休整,此时已经极为疲惫。原本每天能行军6o里,现在能有5o里就不错了。只是围住清军实在是太过于容易,江南大营根本就没有反应。任由光复军占据了城外的要点,并且构筑起工事。
  “军长,咱们等后续部队上来再打吧。”党委会议上,军政委提出了建议。
  参谋长很赞同这个看法,“是啊,咱们说不定还要打杭州呢。既然围住了,就不怕江南大营还能跑掉。至少休息两天。”
  军长当然知道部队的现状,不过他担心的是后续部队能否跟上来。光复军4o万部队看着很多,往两湖、江西、浙江一分散,这些部队就没什么了不起了。一个军有九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驻扎一个新拿下来的县,九十个县就需要十个军二十万兵力。光复军并不招降纳叛,前线的部队就这么越打越少。
  计划里面,随着后方的稳定,当地部队也会逐渐减少。不过现在才打了两个多月,地方上远没稳定到能够随意减少兵力的程度。军长最终同意了党委的建议,暂时围而不打。不过他忍不住羡慕起两湖兵团来,两湖并不用完全夺取长江以北的地盘,而且出前半个湖南就已经在光复军手中,更不用说两湖地区还有长江这条航道可以快运兵。与之相比,福建这个大山区就是噩梦。
  两湖兵团的总司令雷虎并不知道有人如此羡慕他,此时的雷虎已经把司令部搬到了安庆,就近指挥战斗。此时雷虎与沈心面前站着十几名百姓打扮的人,正哭着向雷虎他们倾诉。
  安庆是光复军真正起家的所在,从安庆开始,韦泽正式获得了负责一个方面战斗的机会。湘军当然知道安庆重要,但是派遣几千人守城守不住。派遣几万人守城的话等于是要在这里和光复军决战。曾国藩干脆就没派遣什么兵力,由淮军守安庆。六千多严阵以待的淮军两天就被干掉了,安庆在九年后重新回到了韦泽手中。
  七年前离开淮南的时候,韦泽带走了愿意跟着他走的人。此时在雷虎面前的都是当时不肯走的本地人,他们哭泣着指控的也同样是本地人,甚至不少是他们的亲戚。
  在中国,一村,一个乡基本都有点亲戚。例如这里面一位叫沈立荣的小地主就是沈心没出五服的亲戚。虽然沈立荣与沈心年纪差不多,却得向沈心叫叔叔。
  “乡里大地主沈立金黑了心,为了向官府讨个官身,杀了无数的人。当地的乡官被他抓去送给了官府,地方上有人从军的人家,他带人抄了那些人家,夺了那些人家的土地。连我这样和天国没什么瓜葛的,他也不放过。因为看中了我家那几亩好地,就说我家勾结天国,硬是夺了我家的地。”沈立荣边哭边说,他原本只想在家种地,谁当政都是要大家交钱纳粮,而且太平军在这里的时候,日子远比满清当政的时候好过的多。沈立荣自然更不想当什么出头鸟。如果不是遇到田地被夺的事情,他根本不会得知齐王韦泽的军队打回来的消息之后,立刻赶到安庆来求助。
  沈立荣的情况是淮南的缩影,湘军淮军联手夺回了淮南之后,湘军是在城市里头猛抢,而当地早就对太平军极度不满的大地主们立刻进行了反扑。太平军在地方上的基层组织被完全破坏,因为有能力勾结湘军,大地主们完全掌握了地方上实权。这些人勾结湘军可不是为了效忠什么朝廷,他们自然而然的把这些权力用在了扩大自己利益之上。
  跑到安庆求助的基本都是中小地主,因为那些紧跟太平军的人已经被这帮大地主组建的团练给杀光了。
  听完了这些人的哭诉之后,让工作人员先把他们带下去。雷虎问道:“沈书记,你怎么想?”
  沈心若有所思的说道:“雷司令,你觉不觉得这是个征兵的好机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