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吃相有些难看的信王爷
第393章 吃相有些难看的信王爷
史可法死在了北京城,死在了乾清宫。
消息传到南京城,整个南京士林,立时间陷入了一股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之中。
不,
左光斗认为,不仅仅是东林党,应当是天下间,所有心怀天下,心怀忠孝的读书人,心中都应该迸发出一股不可名状的恐惧,以及近乎于不可名状的悲愤!
王琦已经嚣张跋扈至此!天下事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帝是自杀?
左光斗不信!
就算是自杀,王琦也是始作俑者!
如今的大明朝,在左光斗看来,就是当初朱温篡唐的千兆。
有志之士,再不有所行动,那天下,便要被武人所彻底分崩!
不能再等了!
在孙可望将消息带回南京城的时候。
左光斗便开始了行动。
临时内阁便召集南京城所有四品以上高官,以及天下颇有名望的大儒,一起对王琦进行了一番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完整批判.最终,南京城得出了结论:王琦其人,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他以武力胁迫朝堂,以军功威压诸公,注定不能长久!
他是整个大明朝的敌人,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敌人,是整个勋贵阶层的敌人。
而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高攀龙认为,全天下所有士大夫和士绅及勋贵阶层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御王琦对大明朝的裹挟和压迫!
至于什么东林清流和勋贵集团不和,至于什么士绅集团与民争利,这些东西,在共同打击王琦的大事面前,都是小事!
而与此同时,在左光斗召集会议的时候,礼部尚书苟英于南京城国子监发表了一篇檄文:《讨窃国者王琦檄文》。
此文乃是收到孙可望的消息后,在信王的授意下,苟英用了一个时辰便泼墨写就的一篇壮阔至极的文章。
当然,是不是提前准备好的,那不得而知了。
“大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皇帝骤然而崩,必定是被王琦所害,史宪之为了揭露王琦恶行,以死明志,血溅乾清宫,我等忠臣,绝对不可以再如此坐以待毙哭?哭能让王琦身死?”
苟英面对台下无数的士子和百姓,近乎于声嘶力竭。
“苟大人,你只需要告诉我等,该当如何?”
“我等愿意为天下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杀国贼,诛奸邪,为大明社稷江山!”
南京城国子监,无数士子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山呼海啸,仿佛只要苟英一声令下,这些人便能立刻北上,找王琦拼死一决!
“现如今,王琦羽翼已丰,又有辽东数万大军为其张目,我等要需要整合所有能够联合的力量,将所有的有志于扳倒王琦的同僚,联合起来,以求共同将王琦扳倒!”苟英站在台上,目光如电,扫视众人:“诸位,韩虞臣已经去了,刘季晦也不在了,现如今,史宪之又血溅乾清宫诸忠臣前仆后继,所为的便是还大明朝一个朗朗乾坤!现如今,便是看我等振作的时候了!”
“我等也可以为此而上,我等亦可以为大明朝流血流汗!贡献我等的生命!”
“天下事,我等儒生义不容辞!”
“吾请上北京,刺杀王琦!”
“此大好头颅,当为国所用!”
台下,国子监诸生群情激愤。
望着这等场景,苟英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便是看其他人的表演了。
“大人!”台下,适时的出现了一个声音,尖锐且穿透性极强:“皇帝死了,我等该向谁效忠?”
整个国子监,前一刻还是乱哄哄,吵闹闹一片,这个声音一出来,如同滚沸热水中浇入了一盆凉水——台下,此刻已经是静悄悄一片,不见丝毫声响了。
是啊,皇帝死了,为谁而效忠?
这牵扯出一个问题,那便是付出与回报的比率问题。
有皇帝,那抛头颅洒热血,所得到的回报也是更加丰厚。
若没有皇帝,那没有人会白白流血流汗——毕竟,韩爌,刘一璟,史可法等人正因为稀缺,才显得弥足珍贵。
“皇帝死了,皇太子年幼,主少国疑”苟英显然早有准备,振臂一呼:“.但是大行皇帝之五弟,信王殿下,便在湖州!”
信王?
此话一出,整个国子监中,有人疑惑,有人皱眉,也有人面露兴奋,众人心思各异。
毕竟,苟英这些天虽然已经让人在南京城暗中宣传关于信王殿下有帝王之姿的传言和故事,但是毕竟时间太短,现在如此贸然的将信王爷推到前台,有些心急了。
但是没有办法,皇帝已经死了,若是苟英等人不快点动手,那难保其他人不会抓住这个机会,从龙之功给了别人,那可就是追悔莫及了!
“我等支持信王殿下登基,稍一振作,便是大明澄清玉宇,让王琦等篡国窃政之徒,飞灰湮灭!”
人群中,有人喊出了支持信王的声音。
立刻便有人附和。
“南京工部员外郎之子,汪仲斌,请信王殿下登基,为大明江山社稷!!”
汪仲斌明显更加的聪明,更加豁的出去,这个时候,直接将自己的名字喊出来,到时候信王才能知道是谁最先支持的他,光喊口号?有个鸟用?
“南京礼部侍郎之孙,牛山甫,请信王殿下登基!为大明江山社稷!!”
“南京城左尔翼,请信王殿下登基,为大明江山社稷!!”
几乎是呼吸之间,恭请朱由检登基的声音,已经从零零碎碎的声音,变成了山呼海啸。
这是什么?
这是民心所向!
站在不远处阁楼上的朱由检,此刻因为激动,脸色变得异常红晕,扣在窗棂上的双手因为太过用力而青筋外露!
“皇兄死了,是被王琦害死的,朕.不,本王,”朱由检的脸色看不出来是不是尴尬的通红,反正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本王将顺应民意,为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和万世传承,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应有的事情!”
站在朱由检身后的南京守备,向全忠收回望着远处的目光,笑着对朱由检道:“殿下,您是天命所归,北方诸省现在看起来是被王琦收拾的服服帖帖,但是实际上,他们是缺少一个天命之子的带领,就如同今日的南京城国子监,到时候只要您登高一呼,便是天下一统,便是神州重震!!”
“咳咳咳,”好似要将胸间的紧张和喜悦转变为肃然,朱由检紧紧抿着嘴,点了点头:“不错,你说得对,北方诸省还在王琦手中,本王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临时内阁,有什么反应吗?”朱由检好似想起了什么,神色一沉,开口问道。
一旁的向全忠刚要回话,只听身后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信王殿下,若真的能登高一呼,临时内阁的态度,杨涟一人便能给你回答,”一身素袍儒装的杨涟,如同一颗青松般站在那里。
令朱由检一时间都有些诧异。
而此时,不同于国子监的山呼海啸.
南京城临时内阁的气氛,有些诡异。
左光斗今天主持第三次声讨王琦的大会。
但是看着堂下稀稀拉拉的几个同僚,这位几乎一夜白头的南京城督察院左都御史,心情有些糟糕。
“看起来,大部分人都已经去往国子监了”高攀龙就坐在左光斗旁边,声音低沉,带着无奈,以及斗士失去锐气的苍老感。
“杨文孺呢?”左光斗紧紧攥着拳头,牙齿都在吱吱作响。
“杨文孺,一贯是支持信王的,”赵南星对于目前的情况,好似并不意外:“杨涟一直对于我们的计划,有些异议。”
一边说着,赵南星扭头看向自己的好友,笑道:“景逸先生,杨文孺是怎么评价我等的?”
被赵南星问到如此尴尬的问题,饶是高攀龙养气功夫到家,如今也是嘴角微微抽动:“杨文孺言,我等只知绥靖妥协,太过温和,犹如当年赵宋靖康之败,令皇家无颜,社稷崩坏”
“他去找信王了?”左光斗扑通一声,坐回到椅子上,脸色已经变得灰败。
事到如今,东林党内部,都要再次分裂吗?
其实,杨涟和左光斗等人的分歧,自从当初徐州府事变,便已经开始,更远的要追溯到当初信王初至湖州,王琦那一封近乎于侮辱的信件,当时杨涟便主张以最强力的手段和言辞回击,但是被左光斗给拦了下来——至少,当初信王是不该掺和政事的,左光斗压下此事也是为了信王好,但是无论如何,杨涟和左光斗的矛盾,其实早就已经显现了。
如今史可法身死,王琦的威势如天,杨涟显然已经无法忍受,更无法等待了。
“机会所有在应天府的官员,都已经去往国子监,去劝进拥立信王登基.”赵南星靠在椅子上,表情带着一丝嘲弄:“生怕晚了一步,到时候没有蹭上从龙之功,无法窃得高位啊!”
“都是苟英、向全忠等人在其中筹谋私计!!信王怎么如此识人不明?”高攀龙悲叹一声,好似非常失望——在这位东林元老的心中,信王至少应该先来问问东林等人的态度。
“此为天下事,”左光斗双手撑着身子,缓缓起身,看着殿内少数几个东林党成员:“无论如何,信王若是登基,从此南北对峙,我等也是师出有名了!”
“无可奈何矣”高攀龙摇摇头,亦起身。
剩下赵南星和其余三五东林党人。
“拱极!!!”高攀龙唤了一声老友的表字。
“某垂垂老矣,便算了,”赵南星仍旧坐在那里,摇了摇头:“从此以后,不参合政事了。”
左光斗知道,赵南星是接受不了,朱由校横死,而朱由检立刻登基,连祭奠先皇帝的时间都等不了的嘴脸。
有些老臣,是有道德洁癖的。
但是左光斗也知道,世上,哪有十全十美,那般纯洁的事情呢?
噔噔噔.
几人说话时候,有随员从外面跑来,神色带着焦急。
“大人,信王信王殿下!!!”
“何事?不要慌张,慢慢说!”左光斗站在那里,有些不满亲随如此不成体统的样子。
“信王殿下,在杨大人的陪同下,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拜谒拜谒孝陵而去!”亲随一张嘴,便天雷地火。
“拜谒.孝陵?”
高攀龙觉得自己听错了,坐在那里,嘴巴长了,重复了一句。
而一旁的左光斗,已经是惊骇交加,咣铛一声,身后的椅子都被撞翻了。
拜谒孝陵?这是要效仿代宗故事,明天直接登基啊!
“走吧!”左光斗一拍桌子,实在是等不及了。
再不去,等朱由检登基完毕,那朝中,可就没有东林党什么事情了。
“唉”高攀龙摇了摇头,最终起身:“今日事,简直令人贻笑大方!”
谁说不是呢?
“简直就是一出闹剧!”赵南星将眼前的茶杯一饮而尽,而后等的一声,置于桌上:“好自为之吧”
————
当南京城上演着帝王过家家的时候,率领大军,在徐州府驻扎了已经近两个月的秦二宝,终于开始有所动作了。
其实在朱由检开始策划登基计划的时候,王守信已经同一时间将这个计划,完完整整的送抵了徐州府,秦二宝的手中。
“嘿,那个瘦猴一般的信王爷,真的要登基了?”徐州府临时官邸,秦二宝在收到王守信书信的时候,也有些难以置信。
那样的人,都能当皇帝?
琦哥儿,为什么不呢?
虽然被王琦责骂了一顿,但是这件事,依旧是秦二宝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
“传令,”将信件收起,秦二宝知道自己没有时间感叹什么,琦哥儿给自己的任务,还要抓紧去办呢:“以小旗为单位,准备三天口粮,今晚开拔!”
自从占据徐州府,秦二宝便以军管方式接手着以一方重镇。
城内所有文武官员,没有任何的变化。
除了一点,原本要交给南京城的所有税银和粮食,从此直接交解给秦二宝大军。
而与此同时,徐州府粮仓,交由军管,被秦二宝接手。
在发放其中三成给百姓之后,其余七成,全部收归军队所有。
所以,秦二宝手上,有粮有兵,驻扎在此,除了闲的蛋疼,便再无其他问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