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我想吃糖葫芦了
好像是听到了戍声在叫自己,黑狗那身后的尾巴也摇的越来越快了,脑袋更是一个劲的往戍声的身上蹭。
“这家伙现在可能吃了,一顿少说也得吃下四五斤的鲜肉”
看着跑进来的大黑,李牧瑶也十分疼爱的摸着那颗大脑袋,这几年也多亏了有大黑的陪伴,才让她在挂念戍声的时候不至于那么孤单。
“没想到当初在我怀里的小家伙都长这么大了!”
戍声看着眼前的大黑是越看越喜欢,那一身乌黑发亮的毛发更是十分的柔顺。过了片刻后,他才向着一旁的李牧瑶出声问道
“这家伙到底是个啥品种,我从来就没见过长的和大黑这么大的狗”
“这个我也问过师傅,可她也从来没见过像大黑这样的狗,不过据我的推测,大黑应该是带着点儿森狼的血统”
李牧瑶说话间也蹲下身下,微微掰开了大黑的嘴唇,引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对极其锋利且足足有着将近四寸长的獠牙。
大黑的这对獠牙毫不夸张的说可以十分轻松的便让一头成年野熊在片刻间毙命。
这种得天独厚的血脉也造就了大黑在不管面对任何野兽时,它都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这家伙!”
戍声笑着不停的搓揉着大黑的脑袋,可在外人面前凶相毕露的大黑在面对戍声时却从来没有呲过一回牙,反而很是享受戍声的抚摸。
“好了,快洗把脸去,一会还得出去买菜呢”
见戍声玩的不亦乐乎,李牧瑶也只能是无奈的撇了撇嘴。
虽说王府内每天都会有专人亲自去采购食材,可她这么多年早已经习惯了自己去买菜,毕竟亲手挑的菜吃起来才顺心。
她从来都不是一个贪图安逸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李牧瑶一直都保持着亲力亲为的作风。
半刻钟后,收拾好的戍声连同李牧瑶一起便向着王府外走去。
其实要说买菜,那内城的时蔬不用说也要比外城的不知好了多少倍,可要按李牧瑶的话说,这内城的菜好是好,可就是缺了一股烟火气。
内城的街道还是如同往日一样,就算是年关将至,大街上也只是比以往的行人能多一些。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这些多出来的行人都是些身着大明官服的朝廷官员,他们之间不乏有人穿着正四品,甚至是从三品的黑色条纹官服,可就是他们也没有资格在内城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眼下年关将至,许多人也就打起了心中的算盘,因此,过年也就成了一个极好的由头。
在大明的官场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过了四十五岁还没有迈进那正三品门槛的官员,那几乎这辈子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快要到了年限的官员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为自己谋一条出路来。
而在大明朝中,人情这个东西不可置否的是占在了第一位,无论你能力几何,且如何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都抵不过那轻飘飘的一句话。
在大明的官场上,也不乏有一些从来都不会去附炎趋势,攀高结贵的官员,可除了极少数的一部分人能展露出他们的才华外,大多数人都会泯然众矣,最终一生碌碌无为。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能干事儿的人,就拿四百余年前说起,那时前朝的开国皇帝身边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和他来自同一个地方,而那个地方,仅仅是一个方圆不足几百里的小县衙。
像这样的例子不甚繁多,几乎在每朝每代中都能找到与其相似的事例。
因此,那些从不屑于去同流合污,且能力相较于他人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的人,他们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带着满腹的才华迈入那阴暗,潮湿的地底。
当然,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行走在内城街道上的两人没有丝毫的急迫之色,就像是散步一般慢悠悠的向着外城走去。
因为在武院进修的缘故,一路上戍声也充当起了导游,向李牧瑶介绍着四周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同时也包括了周边的美景。
两人就在这说说笑笑中,不知不觉的便走到了通往外城的承天门前。
“见过世孙!”
负责把守在承天门前的京畿军甲士在看到戍声后,纷纷单膝下跪,向着前方呵了出来。
虽然此时的戍声并没有穿着带有墨麒麟族徽的衣服,可那张脸却是早已经被负责把守城门的甲士所熟知。
他们的职责便是把守城门,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用心记住居住在内城中的每一张脸。
而因为李牧瑶那特殊的身份,几乎整个帝都城内也没有几个人知晓。
因此,对于负责把守承天门的他们来说,更是无从得知。
“嗯,我们去外城一趟”
“世孙您请!”
负责把守好承天门的两名甲士连忙便起身推开了眼前的大门,承天门作为连接内外城最大的一面城门,基本上都是处于闭合状态。
这和人流量的进出有一定的关系,当然,其中也有着一些难以言喻的东西。
在周边甲士的注视下,戍声牵着李牧瑶的手缓缓的迈出了承天门,他自然知道那些甲士为何称呼自己为世孙,而不是冠世侯的封号。
在整个大明数以百万计的军伍眼里,忠武王的地位已经不用多说了。
而在大明军界,尤其是帝都的京畿军眼中,忠武王嫡长孙的这个份量要远远大于一个侯爵。
现在的戍声自知还摆脱不掉爷爷的影子,可他坚信,属于他的时代终会来临。
“我想吃糖葫芦了”
“好,前面就有卖的!”
听到李牧瑶的声音后,戍声当即就从方才的思绪中走了出来,而后笑着拉起李牧瑶的手便朝着前方卖糖葫芦的小贩走了过去。
走在外城的街面上,戍声的心情也愈发的好了起来,因为大阅以及年关将至的缘故,此时的外城里早已经是挤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