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高端名词解释
第118章 高端名词解释
交易达成,接下来一切都好说。
提到皇家央行的事情,张廷恩一脑门子官司。
一脸疲惫的张廷恩揉着眉心,毫无风度的吐槽:“你是没看见,死太监戴权、宗人府的大宗正、忠顺王,小忠义王,还有几个郡王,全都下场了。关上门吵的叫一个天翻地覆。别说我没提醒你,贾王史薛四家,一个人都没到场。”
“嗯,这个事情确实没啥参与感,我寻思着,点击陛下的钱袋子,不是啥好想法。我就想知道,具体是怎么分的?能让这些吃相难看的主放弃央行的主导权,代价小不了。”
贾琏不是谦虚,而是知道这潭水太深了,往里头蹦会淹死人的。
张廷恩对贾琏的妖孽表现早就麻木了,已经无法引起他震撼了。
“两個亲王,一个拿了羊城的分行,一个拿了金陵,京城的分行成分最复杂,四个郡王拿了六成的好处还不满足,要不是剩下的归太上皇和陛下,他们能全都吃下去。”
张廷恩也很干脆,这种事情知道就是迟早的事情,没有隐瞒的必要。
贾琏听了直接做出反应:“我猜一猜啊,大宗正代表了宗室的整体利益,亲王也好,郡王也罢,都得给他分一口吃的。谁拦着他吃一口,都没好结果。忠顺王去羊城与当地官商拉扯,当地的钱庄负责经营是应有之举,金陵那边靠近扬州,做钱庄的与盐商千丝万缕,就看小忠义王的驾驭能力了。有太上皇在背后撑腰,短期内问题不大,长远看不好说。京城这边的分行,应该确定是晋商主导经营了,跟着吃肉喝汤的人不少,算上口外关外,暂时够分了。”
提到关外,张廷恩笑眯眯的问一句:“想在关外开分行,没贾家的同意,怕是有难度啊。”
可惜了,贾家的后人虫豸太多,这么好的基本盘都能玩废掉。
身在大周朝的贾琏,就一个宗旨,搞事,通过搞事,提升社会地位,顺带搞钱。
这里头的历史成因非常的复杂,非要总结一下,就是历代朝廷都在打压商业。农耕是朝廷稳定的根基,商业与农业争夺人口,从朝廷的角度看是在动摇国本,不可接受。官方出面打压商业,导致经商的风险增大,商业获利本该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因为风险巨大而埋到地下。
两千多年的农耕惯性面前,别说资本主义萌芽了,就算在东南长出了大树,都能给你连根拔咯。有点银子我买地收租,怎么不比扩大经营要来的稳妥?这种根深蒂固的惯性,没有外来的坚船利炮根本刹不住车。
这些理解,都是贾琏穿越后这些年悄悄的观察,默默的推演得出的结论。
等到外来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了,又变成了买办当道,毕竟这样来钱快啊。吭哧吭哧的发展事业的人,理想主义者居多。
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事情其实就不难理解了,明明清朝中期好几个对外贸易的港口,为何最后就剩下一个广州,不就是因为方便皇帝搞钱么?没有对等的实力也想要公平竞争,不存在的,古今中外都没这个先例。
真正逆天的牛逼伟人,是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伟人带着一群牛人,短短几十年完成了彻底的社会革命,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再请客。没有伟人打下的基础,谈什么完成工业化,如同第四个饼子吃饱的笑话一般可笑。
说的难听一点,我明明可以抢你的!
贾琏的路线很明确,站在胜利者一边。我有不打算做大做强,但凡能做个一辈子的富贵闲人,贾琏都不愿意去付出一分力气的努力。
所以说,大周朝的银行会变成怎样一个怪物,其实贾琏心里也没底。
总之大家记住一句话,掌握权利的人,习惯了走捷径,没耐心去经营一份长期产业。
扬州盐商挣了钱都花哪里去了?回老家盖房子买地,这叫光宗耀祖,在扬州修园子,这叫奢靡享受,还有就是把银子埋地下,这是大头。
写小说挣稿费这种事情,对于贾家的社会地位而言,简直就是在小孩过家家。
贾代善那一辈人都死了,还能推出一个王子腾来掌握兵权,四大家族的势力可见一斑。
古人有往地下埋钱的习惯,无论任何行业的人,都有这习惯。以民国某名医为例子,辛苦一辈子,往地下埋了几十个坛子,坛子里头从金锭到银元到银角子都有。前脚走人,丧事不着急办,家人就给坛子挖出来先分家产。
个人在整个时代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真的很难讲。很多人看起来很牛逼,无非是站在了风口上,走对了路,手里还掌握了足够的资源。
“还是别提贾家那帮蠢货了,关外遍地黄金,他们甚至不肯弯腰去捡一下。人参、貂皮、东珠,哪一样弄好了不是金山银海的捞钱。拉上关外的军头们,大家一起发财不好么?结果呢,贾家此前吃相太难看,老一辈走了,关外的军头们没几年就不带贾家玩了。具体到接下来关外的分行,我看也够呛开的起来,那边习惯了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关内的货运过去,关外的货运进来,在京城范围内变现。嗯,北地要搞分行,最多张家口和沈阳两地,太远也算一个,别的地方银子没大用处,最多做成没奈何藏地窖里。”
以贾家巅峰时期在关外的力量,从金陵老家拉一批人过去做基层军官,随时可以拉起一支军队割据关外,这才是贾家最让皇权忌惮的地方。
【钱荒】这个词喜欢历史的读者一定都知道,造成钱荒的原因,真就是制度。
自我定位为普通个体,在历史的大势面前螳臂当车,蚍蜉撼树的蠢事,打死都不去做。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贾家淡出关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张廷恩听了贾琏的分析后,一副头疼的表情道:“此事已经开始了,今后会如何,实在是无法掌握。陛下实在是被钱的事情给逼急了,不然也不能这么办。内阁首辅、次辅、三辅的反对声音很大,事情还是快速的推行了,你想想看,三位阁老都没拦住啊,多大的利益。”
贾琏对此深表同情:“您就是个具体办事的人,何必伤脑筋呢?达到陛下理财的目的即可。银行的事情不论存在何等风险,一时半会都看不到。风险这个东西,在没有暴雷前,肯定是很难发现的。任何监管都是滞后的,目的在于惩前毖后。只要利益足够大,新的玩法很快就会被挖掘出来,防不住的。只要满足了陛下对于财政的需求,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
嗯,以上这一番话,用一个大家经常听到的词来解释【大xx】。
还有另外一个听起来比较高端的词【涓滴xx】,两个词都是一回事。
两种策略大家都看见结果了,这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高端名词【经济xx】。
人类社会一直这个鸟样,就没有变过。只不过玩法不一样而已。
如同贾王史薛四家一样,但凡有一点可能,他们都要断绝最后一条上升通道,断绝不了怎么办?那就尽量的压缩上升通道,例如赖尚荣这种人也能做官,本质上就是绕过了科举争夺社会资源的行为。正经的赛道玩不过你,那就换一个赛道咯。
制定规则的人,在规则有的是办法和手段让孙悟空就范。
你说你是野生的浩南哥?不存在的,但凡是不听话的,萌芽阶段就能给伱掐死。
张廷恩其实什么都很清楚,师徒二人无非是在吐槽,发泄一下情绪。
吐槽之后,该怎么地,还是要怎么地。什么都改变不了。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黄巢的段子是何等的脑残,照样在史书里堂而皇之的出现了,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干才能长期保存的嘛。
我就这么写了,你狗叫的声音再大,还能改史书不成?
黑黄巢是因为天街踏尽公卿骨!政治课及格的都能理解这句诗,找到对应的词来套用。
扯远了,思维散发太过真是要不得。哎,这一张全是个人私货!
“眼前最现实的担忧,还是今后全国钱庄的监管。发银票的钱庄规模都不小,这一类钱庄比较好管,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想要从汇通天下之中牟利,就得听招呼。难的是州府层面的小钱庄,平日里做的都是民间借贷和当铺之类的生意,想管都没法管。”
贾琏听到这话直接笑出了猪叫声,呼呼呼,哈哈哈。
张廷恩见状顿时大怒:“竖子,如此可笑耶?”
贾琏赶紧收起笑容,忍了好一阵才恢复了正常脸色,平稳呼吸后才回答:“您啊,做官还是太正经了一点。这事情说难办,确实难办,说好办也好办。”
张廷恩收起了怒色,只要能给他解决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你仔细说说,怎么个好办难办。”
贾琏正色道:“很简单,权利下放呗。七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为当地钱庄作保。央行监管司就做一件事,有官员作保的钱庄,缴纳一笔合适的费用后,就发经营许可证。出了问题找作保的官员,没有许可证,抓钱庄的东家。具体怎么玩不惯,划红线,谁越线收拾谁。”
张廷恩听了顿时脸色一变:“这不是要把天下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得罪了么?”
贾琏听了呵呵一笑:“得罪?怎么可能得罪,他们还要感谢您哩。”
张廷恩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风险这个东西,没有爆发之前,哪有口袋里的银子来的实在?
“凡事,就怕无责任,只要有足够分量的官员为发生的问题负责,对于陛下而言就是没本钱的买卖。哪天出了问题没相应的官员负责,大周朝距离衰败不远也。”
这番话张廷恩听了很是费解的问:“你一个权贵子弟,这么说话合适么?”
贾琏直接被干沉默了,他想到了薛蟠那个狗东西,打死人都敢跑路,任命官司都敢丢一边先跑路,这畜生真是该死啊。这回旋镖打人真疼啊!原来权贵是我自己。
“说一套,做一套嘛。您也别太较真了!再说了,现在不是在谈监管银行么?别扯远了!”贾琏话是这么讲的,心里却暗暗打定了主意,回头薛蟠那个案子,绝对不能让贾雨村来处理。贾雨村这个人都不能给他机会起复!
张廷恩也被干沉默了,这学生的不要脸程度,超出了他的预判。
这是好事,这种人进官场,至少不会轻易被人坑死,他坑死人的概率要大的多。
“你还真是个做官的料子!”张廷恩这句话真是褒义,没有贬低的意思。
贾琏很不客气的笑纳了老师的赞扬,甚至还进行了一点个人发挥:“我将来要是做官了,必抱定一个宗旨,陛下绝对不会犯错,出了问题一定是朝中有奸臣。有奸臣的时候,一定是别人,不会是老师和学生。”
“说的很有道理,以后别说了。时候不早了,赶紧回去吧,我不留饭。”张廷恩意兴阑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后,直接过河拆桥。
贾琏骂骂咧咧的离开了张府,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至少夏刚的事情稳了。
张廷恩放在大周朝,真的算清官了。但是怎么官员是不是清官呢,皇帝说了算。
这个标准非常的灵活!
你要能给皇帝办事,那就是清官,不能给皇帝办事,还敢跟皇帝争夺利益,那就是贪官。
还是那句话,海瑞是例外,这老先生练的是金刚不坏,一般人练不了。
清朝往前数两千多年,甘于清贫的名人就两个,一个是颜回,一个是海瑞。
人,要吃饭的,吃饱了想吃好,吃好了想吃的高兴,追求一点精神层面的愉悦。
同理,活不下去的,能敢出点啥事情就不难理解了,要不弄死自己,要不弄死别人,选择弄死别人的人里头,因为基数大,衍生出了一个历史上常用词【揭竿而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