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第135章 耿章光和耿如杞
第135章 耿章光和耿如杞
“禀巡抚,陕西流寇过境,其名曰灶王,将永和县攻下,永和巡检开城投降,县令刘志从贼,贼寇竟在修缮城墙,看样子打算长久将永和占下!”
一小卒跪地禀报永和县传来的消息。
耿如杞皱起眉头,前些日子那永和县巡检王富刚将消息上报于他,永和县有流寇过境,眼下永和上下竟然直接投敌,文人的骨气在哪里。
他耿如杞眼睛里面容不下沙子,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因为不给魏忠贤雕像跪拜的事情被人诬陷贪污六千三百金,而差点被秋后问斩了。
王富站于堂下,本来今日被耿如杞召来询问详细,却听到了县城上下全部投敌的消息,而且那一股流寇竟然是灶王,他听说过灶王的名头,朝廷派出去的三边总督率领万人都没能够奈何灶王。
不过眼下灶王流窜到了山东,看来那三边总督还是有些成效的。
“早知道我不出城,直接投降了。”
王富有些欲哭无泪,早知道那县令还有上下县衙官员都这么‘齐心’他就不出逃了。
“王富,你再告诉本官一遍,那灶王多少兵马?”
巡抚问话,王富赶忙正色道:“禀巡抚大人,那灶王拥有两百骑,人两千上。”
“武器精良,却几乎不见带甲之兵。”
“两百骑兵,两千多人,武器精良,没有甲胄。”
耿如杞捋了捋胡须,这些配置和以往的那些流寇基本上相似,马是抢来的,兵器是抢来的,这片大地上从来不缺少兵器,在这里私藏甲胄是死罪,但是私藏兵器没有太大事情。
也没有私藏兵器这么一说,一般的地主家中就有不少刀兵。
让耿如杞意外的是,这股流寇似乎不打算走了,要驻扎在永和,你说你驻扎一个比较富有的县城也就算了,那永和是什么地方,一个巴掌大的小县城,城墙土垒,没有一丈高。
为什么要进驻在永和,流寇流寇,不应当再赶回陕西去吗?
“难道是京师派出去的三边总督起了作用,流寇不敢回到陕西去?”
前些日子倒是听陕西那边传出消息,三边总督杨鹤,派总兵杜文焕率领万人战灶王于延川,但是最后结果并不太好,具体怎么样倒是不得而知。
不过眼下这灶王流窜过境,很明显是被打过来的。
看来传言有些虚假,或许是那些流寇为了壮大自己声势而传出来的。
“差人去延安,就说灶王拿下永和,本官会出兵将灶王赶至陕西边界处,望总督能配合扇西之兵将这股流寇彻底剿灭。”
那股流寇算是在陕西最为势大的了,要知道流寇流寇,乃是流动的贼寇,这些贼寇往往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眼下流寇来到永和,还进驻永和,他只需要差人出兵将其往陕西边境赶,双方夹击之下,定然有机会将这股流寇彻底剿灭,抓住贼寇灶王。
这些时日便纠结兵马,等到时机成熟便前去永和拿下那灶王。
巡抚府。
“爹,为什么有传闻说那总督率领一万大军战灶王于延川城前最后却败了,而且在这之前,还曾经率领大军攻城,一样败了,而且还是惨败。”
耿章光一身常服,腰间带着一把看起来十分古朴的剑。
“朝廷上万兵马,怎么会不敌区区流寇,历来剿匪,往往都是官兵所致,流寇望风而逃,那些流寇能够占下一县之地,仅仅只是因为欺县城无兵。”
早闻陕西民变四起,他曾经在陕西做过参议,在耿如杞看来,民变易于镇压,只要打压一部分,救济一部分就可以解决,而当下首要之事,还是北方辽人,应当以守边为上,修塞垣,缮战垒,铲山堑谷。
不过眼下那灶王流窜到他的地界,他也不能够坐视不理,只能延缓边塞之事。
见到父亲这样说,耿章光也没有办法。
“伱不去继续研读书籍,来这里作甚?”
耿如杞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哪里都好,就是性子太直,藏不住事情,有些像是他,想到这里,耿如杞有些欣慰。
“有什么事情便直说。”
“额,爹,那我说了,您可别揍我,”耿章光嘿嘿一笑,他挪了挪凳子,坐在了他老爹旁边。
“我还听说,那灶王,有变化莫测之能,能变出来粮食,那手下兵卒都叫做天兵。”
耿章光挥手,在他爹面前晃了晃,一副神秘兮兮的表情。
耿如杞撇了儿子一眼,“这两个月你游历周边,就听了这么些事情?”
前两个月耿章光说,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带着随从四处游历。
耿章光讪讪一笑,“爹,我路过合乡,那里的百姓皆是称赞灶王之名,说他分粮食分田地。”
“这两个月没有打你,我看你是皮痒了,不管他再如何,我们都是大明的官,而他是贼,是寇,我看,你这两月的游历,是将你的脑子游傻了。”
说着,耿如杞就要站起身来,手还朝着桌子上摸去,那里有一把戒尺。
“诶诶诶。”
耿章光连忙站起身来,早一步将戒尺拿走,他看着老爹,依旧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爹说正事儿,您这次剿匪要派谁去啊。”
“你问这个干什么?”
耿如杞坐回到椅子上。
“爹,我也想随军出征剿匪啊,读万卷书”
“打住,我看你是单纯想要见识一下那灶王,修缮边关的时候也怎么没有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
“哈哈,还是爹了解我,怎么样,爹这次准备派谁去,”耿章光上前两步,伸出两只手不断的锤着耿如杞的膝盖。
耿如杞无奈的摇了摇头,拿这个儿子没有太多办法。
“派总兵张鸿功以勋卒五千前去剿匪,你若是跟着,切莫去上前厮杀,”耿如杞叮嘱道,他知若是不让儿子去,他耿章光也会想办法溜去。
与其让他脱离自己的掌控偷偷去,还不如让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过去。
听到老爹松口,耿章光顿时大喜,连忙站了起来,满脸笑容的拱手道了声:“多谢巡抚大人。”
“赶紧滚出去,那么大人了没有正形。”
耿如杞没好气的摆了摆手。
两人这幅父慈子孝的样子已经是常态。
耿章光出了名的孝顺,历史上耿如杞蒙冤入狱,耿章光就到监狱中服侍父亲。
耽如杞被极刑处死,耿章光就写血书代父申冤,申诉父亲清白,可以说是孝心感动了整个朝廷。
耿章光朝着外面走去,脑海中没由来的想起了当初遇到的那个名为刘振华的青年。
他回到房中,将床下一个木盒子拉出来,随后将木盒打开,满是红绸的木盒子里面躺着一根笔直的铁棍。
说是铁棍,耿章光知晓,这玩意怕是什么神兵利器,这正是当初那个名为刘振华的人送给他的。
回到巡抚府以后,耿章光测试了一番这东西,就算是以驴拉磨盘碾之,也奈何不了这铁棍分毫,耿章光试遍了所有手段也无法让这个铁棍弯折。
唯一一次还是请来城中铁匠,烧红以后锤锻才让这铁棍发生了形变。
如此神兵利器,当初遇到那刘振华的时候,他手下可是人手一把。
说是从流寇手中所得,但是耿章光多少有些不相信。
只不过别人不愿意多说,他也不能够刨根问底。
“这神兵长五尺,倒是可以做成尖枪,配以木柄或是以布缠之。”
“此次上阵,倒是可以拿着此神兵利器,且让那贼人感受一番这神兵的坚固。”
耿章光伸出手来抚摸这箱子里面的神兵,有些爱不释手的样子,这事儿他连他爹都没有告诉。
他知晓若是他爹知道的话,一番测验以后定惊为天人,然后差亲兵去将这神兵利器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去。
“此物如此坚固,若是制成重甲,不仅仅能够抵挡刀兵,甚至可以防火器射击。”
耿章光都能够想到他老爹会如何上奏。
自从火器出现以后重甲就被淘汰了,人们都穿上了轻甲,但轻甲又防不住箭矢,因此两者总是难以取舍,眼下终于有了这种神铁,朝廷不得疯掉。
到时候又是一番麻烦事情,因此耿章光决定将事情瞒下来,那刘振华手下人手一把,而且还是往最乱的陕西去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朝廷视野里,他这样做也不算是损害了大明的利益
“只是不知道那刘振华现在怎么样了。”
那日刘振华行色匆忙,若非如此耿章光还想和那人一同行进一段路。
摇了摇头,耿章光将那铁棍用绸缎包好,随后抱着它去找城中铁匠。
他还心心念念这这神兵为枪,这兵器的主人刘振华估计也不知晓将这神兵锻造一番,让其更适合用来杀敌。
“可惜没时间没财力,”刘振华看着商城内的钢筋,他站在永和县的城墙上,说是城墙,其实土堆更合适。
四公里的城墙,城内的房屋建筑大多以木头稻草为主,一整个破落小县城的样子。
若非其地理位置特殊,刘振华是真的不想在此地浪费时间。
“若是对方攻城,可出骑兵应对,”刘振华极目远眺,这永和县算是在众多山沟里面挑出来了一大块平坦的地方,城前五里几乎都是平地,很适合骑兵冲击。
每拖一日刘振华的马匹就会多出来四十五匹。
等到拿下永和,再以永和为跳板,最好能够拿下平阳府,这是山西除了大同和太原以外最大的城池了。
平阳府府城高大,并且还有翁城,要知道昔日刘振华打下的城池都没有这高级玩意。
虽然说这也意味着拿下城池会有些难度,但是拿下以后的收益是巨大的。
“灶王,城中无粮啊,那些地主家中粮食也不算太多,金银更是稀少。”
赵世通赶来汇报一番,永和县可谓是从上到下都是穷的,官仓里面没有粮食,那些城中地主家里面也没有多少粮食,统计出来的粮食甚至还不够永和县三千人分的。
“周围不是还有乡镇,村落,你每日带五百人,务必将周围乡镇也掌握在手中。”
刘振华的问题看似有些驴头不对马嘴,但却给出了赵世通答案。
“去吧。”
“遵命!”
永和县的人口并不多,有些贫瘠,不过既然已经将其划入麾下,刘振华肯定不能说因为粮食少就少分些。
等将山西那边派出的兵马解决以后,刘振华还要抽出来一部分声望用来兑换红薯苗,明末崇祯没做到的事情,他刘振华要做到。
他这红薯面应当算是优质红薯,绝对是高产又好吃,他刘振华要让大明的老百姓都吃上这红薯。
“到了南方,还能实验一番商城内的水稻。”
刘振还目光微动,想到了让全中国人吃饱饭的老爷子。
这商城内的稻子再不济也要比古代的稻子要好,要高产。
“也不知道那杨鹤还能瞒多久。”
朝廷派出来杨鹤就是为了镇压义军,但是刘振华感觉这三边总督来了以后,陕北反而是更乱了。
朝廷若是知晓以后肯定是要问罪的,到时候若是换来明末五大狠人来,刘振华感觉他过得可能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当然,若是让刘振华和平发展到年后,谁来都不好使。
杨鹤听着下面兵卒的汇报,那灶王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永和,而且还不打算走了,就在永和进驻。
说实话,杨鹤心里面是乐意见到这一幕的,毕竟他虽然是三边总督,但是这三边可不包括山西在内。灶王这么一个大祸害到了山西去,他也不用为灶王头疼了,皇帝问下来也有理由应对。
只是杨鹤知道,那灶王野心大得很,虽然进驻永和,但是延川和延长,甚至是新打下来的清涧,他也没有放弃。
很明显是要扩张领地,这人的目标,恐怕是大明这诺大的江山。
杨鹤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寒意,眼下山西巡抚耿如杞愿意派出五千勋卒协助他剿匪,到算是一个好机会。
只是,杨鹤总感觉这剧情有些似曾相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