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节阖家团聚
听说久居边关的原思安要携妻带子回来了,原大老爷高兴的要发狂。内务府也不去了,天天在家扯着管家要他修缮小儿子原先住到那套小院子,事无巨细,不厌其烦。从原思宪一家去西北给他们主持婚礼到现在,一晃匆匆多少年就过去了。老头实在是太想小儿子了。
原思宪一家回京城也快有两年了。自从南方回来后,孟采薇就给大宝请了名师帮忙指导功课,大宝去年下场去参加恩科,不负众望考了个秀才回来了。十三岁的少年安静下来时已初步有了翩翩贵公子的模样。
虽然王府家的孩子根本就不需要靠这点功名过日子,但是原思宪和孟采薇都一致认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时学会了什么技能都是自己将来安身立命混社会的资本。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何能总惦记着父母的那点家产,没出息。
他们夫妻俩从不溺爱孩子,相反对孩子们都是很严格要求的。关于爵位,上次原思宪要和三皇子上决斗场前,曾经向宗人府提出请封大宝为世子,但是后来随着三皇子的受伤死亡就没了下文。到现在他也没有在向宗人府提出过申请,为此,老息王爷还专门问过他为什么呢。虽说岭南王的头衔来的有些憋屈,但是总是朝廷封的,又不是自己伸手要来的。
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爵位的几经起落变化让原思宪看清楚这个皇家,意识到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烟云,世子不世子什么的,他们都看得很淡了。男人有本事,功名利禄自己赚,没本事又不教导,你给了他富贵荣华可能养出来个纨绔或者恶霸,就像曾经的三皇子家的小世子一样,害人又害己,危害太大了。
原思安一家终于回来了。还带着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今年九岁了,叫原尚敏。小的儿子叫原尚捷。今年六岁了。原思安立有大军功,朝廷已经分封了他定远将军的称号,官居从四品,朝堂也赏赐了他府邸。这次回来,是兵部正常调防。以后就留在京城,不是前线有紧急军情,不会再派出去的。
一家人十年不见,还是蛮亲热的。几个孩子见了面,虽然陌生,但没有出现什么相互排挤、攀比的情况。卢氏将两个孩子教育得很好,大大方方的,看着就很健康的样子,就是说话带时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有时候要估计带统计一下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孟采薇很欣慰妯娌一家的回归,但凡有能帮忙的,没有不一帮到底的,两个侄儿侄女都送进最好的学堂读书,朝廷御赐给原思安的房子,她自己掏钱买最好的材料,请最好的工匠帮他们修缮。
大嫂花钱如流水,眼都不眨一下,卢氏看得只咂舌,极力推脱竟然还推不掉。虽然知道他们有钱,但是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舍得在别人家身上花销的。可能有钱人的思维想法跟他们这些穷人确实不一样吧。
卢氏有些忐忑不安,总觉得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她把这事跟原思安说了,原思安嗤鼻道:“我这个嫂子巨有钱,做妯娌的花她几个没什么了不起的,不用不好意思,不过这人狡猾,这么舍得的大手笔投入,可能又在憋什么招呢,你且安心受着,好歹她这人没有什么坏心眼,最重要的是,左看右看横竖我们也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叫他们惦记着的,你说是不?”
卢氏听他说的有理也就放心了,确实,他们家男人官职有没有他王爷高,财富也没有他家多,宅子也没有他家大,连孩子人数也没有他家多,人惦记着他们什么呢?
孟采薇对他们好确实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她有新想法了,想再往外去走走看看。因此她一直在悄悄做着各种准备工作。但如今公爹老了,孩子还要读书,不能总带着一起往外跑,一旦自己出门在外,家里就需要有人看家、照顾老小,卢氏就是最好的帮手,她打算将王府庶物交给弟妹来打理。这就是她的目的,是不是很简单!
朝廷当年赐给原思宪成亲用的那个宅子早就收回去了。这回赐给原思安的宅子要比他们原先的宅子还要小点,可见这个国家对于武官并没有对文官那么的重视。反应在赐予的宅子上就是面积的大小。对于原思安一家来说,虽是够用,但要是拿王府来做对比,那确实是不够看的。
孟采薇绞尽脑汁打算在家宅上在做些改善,务必在增加点吸引力,好留住想要留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