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惹了我就别想逃
“声声,怎么办?”苏氏见二妹不见影子,心里别提多解气。
温声声好整以暇地望着前方,意味不明地笑笑:“苏二小姐因我受牵连,我自然要管。”她扫过周围的商铺,目光落在一处茶楼,“去茶楼请说书先生,让他到郑家对面说书。”
如冰应声,快步朝茶楼去。
苏氏看到温声声地笑,心里咯噔一声。
这位姑奶奶又要坑谁。
她刚嫁过来的时候,相公总是提起府中唯一的小姐,说得最多的便是淘气,比男孩子还野。
若不是到了说亲的年纪,婆母约束两年,怕是早找由头出京。
如冰很快带着说书先生过来。
说书先生见是安乐县主,忙躬身行礼:“草民见过县主。”
温声声笑笑:“今日有件事需要先生帮忙,我家一位妹妹,被婆家欺辱,奈何婆家有权有势,温家惹不起。可忍下这件事,温家的脸面又挂不住,这才麻烦先生到那家对面说书。”
说书先生一愣,这话说的,还有温家惹不起的人物?
满京城谁不知,紫衣侯是温家未来的女婿,就这一个身份,就够温家在京城横着走。
只是这话,他不敢挑明,贵人心眼多,安乐县主说什么是什么:“县主想让草民去哪家说书?”
“郑家对面。”
“……”说书先生脸色一白,大皇子外祖父家?
他不要命了。
“一百两。”温声声不给他拒绝的机会,直接甩出条件,“不必提及姓名,只说某小姐,某婆婆,某相公,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说书先生一听,这活可以接:“成,要先付定金。”
温声声看向温如,对方会意,从荷包中掏出二十两递给对方。
说书先生笑得见牙不见眼,忙把银子收好:“安乐县主,这故事怎么说?”
温声声凑近几分,低语。
片刻,说书先生笑着离开。
跟在安乐县主身后看热闹的百姓,见苏二小姐都跑了,以为热闹看不上。
结果,却看到安乐县主身边的丫鬟走过来,笑着对他们行礼:“多谢诸位替我家县主撑腰,我家县主请大家吃茶听书。”
围观的众人听到可以免费吃茶,都乐起来。
“都是应该的,安乐县主客气了。”
“就是,郑家仗着大皇子,横行霸道,我们自然不能不管。”
“对。”
温如再三道谢,随后引着人去吃茶的地方。
围观的人路过茶楼,见温如并未走进去,心想前面还有一处茶楼,应该是那家。
让他们没想到,接连路过两处茶楼,温如都没有停下的意思。
众人不禁好奇,她们要去哪里吃茶。
温声声挽着苏氏,娇气地嗔道:“大嫂我们回去吧,外面太热了。”
刚刚苏氏就站在她身边,她吩咐的事情,听得一清二楚。
编故事张口就来,还让人挑不出错来。
怪不得相公不怕婆母和公公,唯独怵一奶同胞妹妹,这么阴损的招,谁不怕。
如冰带着说书先生来到郑家对门,扫了眼四周的环境,指着一块空地:“委屈先生了,就这吧。稍后我会派人送些茶点瓜果过来,先生还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说书先生哪里敢有要求,连连摆手:“已经很好,什么都不需要。”
话落,温如带着百姓们过来。
如冰面色如常:“县主怕没人听,把客人给先生请过来。”
“……”说书先生嘴角抽搐,心里想着日后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安乐县主。
百姓们刚开始还一头雾水,可看到烫金的大字‘郑府’,有脑子转得快的什么都明白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温家最不缺的就是钱。
原本空旷的地方,很快摆上桌子,茶水,点心,还贴心地搬来小凳子。
人手一份瓜子,开始听书。
醒木一响,说书先生扬声道:“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自古众人皆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候未到。可有些人仗着手中的权势,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过报应,哎,天苦不如人苦,今日咱们就说说京郊王家的事情。
我说的王家,与当今皇后的娘家,毫无关系,只是沾了一个姓氏,可福气半点没沾到……”
说书先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开始缓缓道来。
百姓们听得入神,全然忘了,这是世家门口。
郑家对门不是别人,正是白家。
说起来,两家做对门,也才两年。
两年前,宅子的主子犯了事,被皇上下旨抄家。白家家主托人买下这处宅子,算是觍着脸融入世家圈子。
也是离着近,郑欣柔和白嫣然才会要好。
白家门房听到外面的热闹,探出个头,见百姓们聚集在府门口右侧的空地上听书。
再看到桌子、茶水、瓜果,更加奇怪。
门房不敢耽搁,转头进去禀报。
郑家门阀亦如此。
很快两家的管事走出来,对视一眼后,齐齐来到说书旁边。
他们都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察言观色是基本功。
敢在这条街上说书,肯定背后有人。
两位管事不念不声站在人群中听书。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两人脸色大变。
什么王家女在宴会上被人下药,若不是未婚夫来得快,就被人糟蹋了。什么下药的女子看上王姑娘的未婚夫,扬言不让给她,就弄死对方。还让人将王家的亲戚抓起来,威胁对方。
这哪是故事,摆明就是福悦长公主宴会上发生的事情。
王家就是安乐县主。
下药的女子就是郑家姑娘。
还有那煽风点火的帮凶郑家白家嫡女。
郑家管事脸色大变,怒声呵斥:“这是什么地方,你们也敢在这闹事,都滚。”
说书先生整日在茶楼什么客人没见过,笑着躬身:“这位客人,我只是说书,且他们都老老实实地坐着,何来闹事一说。”
“就是,凌越国的法律没说不能在街上说书。”有人听出说书先生指桑骂槐,这招虽损,却着实管用。
有人挑头,围观的百姓胆子大起来:“这街又不是你家的,又没在你家门口,凭什么不能说书?”